贵州森林城市建设迈向新征程

2018年07月07日 10:13   来源:贵州日报   

专题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 左春林 摄

  7月6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森林城市·绿色共享”专题论坛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贵州省林业厅也发布了《贵州省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在森林城市建设开展15周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举办10周年之际,此举标志着我国森林城市建设将迈向新的征程。

  论坛强调,生态建设是最长远的民生战略,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更是全人类能够“同呼吸共命运”的公益事业。加强森林生态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有利于解决城市污染、噪音、粉尘、热岛效应等问题。

  2004年,在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的倡议下,国家林业局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并在当年举办首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授予了贵阳市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由此拉开了中国森林城市建设的序幕。时至今年,全国已有138个城市获得“国家级森林城市”称号。

  为进一步科学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论坛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由该局组织编制、近期完成的《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根据《规划》,我国将努力构建“四区、三带、六群”的中国森林城市发展格局。

  “四区”是指森林城市优化发展区、森林城市协同发展区、森林城市培育发展区、森林城市示范发展区。“三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森林城市防护带、“长江经济带”森林城市支撑带、“沿海经济带”森林城市承载带。“六群”是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中原、关中-天水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

  《规划》明确了全国森林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森林城市数量持续增加、森林城市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初步形成符合国情、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森林城市发展格局,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200个国家森林城市。到2025年,全国以森林城市群和森林城市为主的森林城市建设体系基本建立,森林城市生态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森林城市生态资产及服务价值明显提高,建成300个国家森林城市。到2035年,全国森林城市群和森林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城市森林结构与功能全面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森林城市生态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民共享森林城市建设的生态福利。

  贵州省林业厅组织编制的《贵州省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同时在论坛上发布,明确将努力构建“一核、两带、三区”的贵州省森林城市发展格局。

  “一核”为黔中森林城市群绿色发展核,包括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毕节市和黔南州5个市州。“两带”为乌江经济走廊森林城市支撑带、贵广高铁经济带森林城市防护带。“三区”为森林城市优化提升区、森林城市拓展培育区和森林城市典型推动区。

  根据《规划》,我省将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形成符合省情、特色鲜明、分布合理的贵州森林城市发展格局,力争基本建立以森林城市群、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寨和森林人家为主的贵州省森林城市建设体系,城乡生态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明显提升,森林城市生态资产及服务价值不断提高。

  论坛上,我省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和我省森林城市发展规划的发布,将有力推动我省城市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升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