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的转换

2018年07月18日 15:08   来源:重庆日报   

  原标题:用创新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的转换

  2016年1月和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动力变革、动力转换,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转换的核心力量,这是由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形势、巨大的创新潜力以及发展任务的长远性决定的。长江经济带的进一步发展要依靠创新,发展符合长江经济带人口、资源、环境特征的新企业、产业,构建高质量的经济体系,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互荣共进。长江经济带具有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具备以创新引领其发展的现实条件。虽然长江经济带面临着总体创新能力不高、创新资源的区域与产业分布欠均衡、创新创业环境待改善等问题,但长江经济带高校与科研机构数、科技人力资源数、以发明专利衡量的创新产出数占全国的比重均超过40%,并在基础性研发、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实力雄厚。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的转换本质上也要求从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推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换到依靠创新、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推动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模式,以持续的创新不断推动长江经济带的产业更迭和经济体系优化。

  用创新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的转换,要树立全面创新的理念。经济发展动力转换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但也需要体制、机制、管理方面的创新来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的转换迫切需要先破除旧动能、低质量发展所依赖的旧观念、旧体制机制,建立汇聚创新性资源、吸引绿色精细化产业、激发科技创新的新观念、新体制机制,最终焕发出科技创新的活力。而且,作为一个覆盖11个省市、区域发展差距显著的流域经济区,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转换需要向管理、协作要效率。要通过机制、体制与管理创新破除封闭发展、各自为政、争抢资源、无序竞争的格局,形成深度合作、错位发展、良性竞合的整合发展局面。要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流域生态环境补偿的新机制,协同保护母亲河,防止污染向中上游转移。要构建企业、产业与政府多层面的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管理平台,提高经济体系的效率特别是物流体系的效率,让沿长江通道交通更顺畅。

  用创新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的转换,要切实践行开放式创新模式。当前,国际知名的创新型企业、研发机构与科技强国均选择以开放式创新模式融入全球创新网络,通过专业化分工协作提升创新绩效,提高创新性产品的复杂性、集成度与创新含量。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的转换也需采取开放式创新,突破企业、产业与区域的藩篱,加强经济带内创新资源的分工协作与整合。长江经济带的研发机构应放低身段,积极与具有市场开拓力、资本运营能力、管理提升能力的机构开展合作,提高将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与服务的能力。长江经济带还应充分利用经济带对绿色产业发展渴求的机遇,与国内外掌握着相关前沿科技的企业与研发机构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通过合资合伙、战略联盟、研发外包等方式,融入全球绿色产业创新链,成为绿色产业前沿创新的参与者,以及为将来成为绿色产业前沿创新的领导者奠定基础。

  用创新引领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的转换,要全方位动员,实施全员创新。长江经济带地区发展差距较大,下游及沿江少数经济极化地区属于先发展地区,已基本完成工业化、现代化,中上游地区则属于中等发达、欠发达地区,大多属于农业区、初步工业化地区。但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的转换并不只是中上游中等发达、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三峡库区、中部蓄滞洪区和7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所面临的任务,也是先发地区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先发地区不仅面临着通过创新淘汰残留的部分落后产能的任务,也面临着通过创新发展生态与环境治理技术,化解生态环境历史欠账的任务,还面临着向更高的产业链环节攀登的任务,以及通过创新激发地缘优势,向长江经济带中等与欠发达地区拓展业务,通过带动中等与欠发达地区发展动能转换实现自身再发展的任务。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