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谢孟欢 实习记者 苏娜 每经编辑 胥帅
制定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召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布新经济重点企业培育计划名单……自7月28日,成都市成华区委七届五次全会召开以来,该区紧扣高质量发展的动作频频,把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贯穿于加快成华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全过程。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委七届五次全会对成华产业发展,明确了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以及主要措施。通过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重塑产业经济地理,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培育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成华区相关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全区正围绕区委七届五次全会绘就的高质量发展蓝图,瞄准“文旅成华”发展定位,以六大产业功能区为主战阵地,构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牵引,以新经济为主攻方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支撑的成华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实现从老工业基地到新经济产业高地的跨越。
成华区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大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3~5年,培育形成千亿级新经济产业集群、千亿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以及两千亿级总部经济产业集群。
第三产业占比超八成老工业基地加速产业转型
地道的巴西桑巴、神秘的阿根廷探戈、优雅的俄罗斯管乐、创新的丝路恋歌……7月27日晚,一场极具“国际范儿”的音乐盛会在成华区建设南路的东郊记忆上演,汇聚了来自世界的目光。
时间倒转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彼时,作为成都工业核心地带之一的东郊片区,大概怎么也想不到:曾经的工厂、厂房、机车在焕然一新后,会成为如今成都面向世界的一张亮眼“国际名片”。
每年入园游客达500万人次,已累计接待入园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曾经的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已经变成了成都通向世界的又一“新窗口”。
而东郊记忆的“蜕变”,正是成华区这一片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的缩影之一。曾经占据成都“半壁江山”的工业遗产,在成华区的产业转型之路上,也“长出”创意新经济。
最为直观的体现在产业结构的转变。2017年,成华区一二三产结构占比为0:18.2:81.8,第三产业的绝对优势,同时也展现出这个区域的产业转型成果与新经济发展活力。而与之相对的是,1990年,成华区建区之初一二三产结构占比为5.0:52.5:42.4,第二产业占据很大比例,而此时,正是成华区工业发展的高峰。
当然,从老工业基地向新经济产业高地的跨越并不容易,“在工业遗产造就成华区特色魅力的同时,老工业区的‘后遗症’也是成华区必须要破解的瓶颈。”成华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产业空心化现象、环境污染、道路规划等问题,成为制约成华区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成华区在新一轮发展蓝图中,明确提出聚焦“文旅成华”定位,以六大产业功能区为主战阵地,构建以总部经济为龙头牵引,以新经济为主攻方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支撑的成华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
不具备先天优势的成华区,在重塑经济地理中必然会面临许多困难,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破茧重生”的过程,也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正如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所说:“成都是最适合新经济成长的城市,对于科技创新企业来说,成华具备完美的氛围,因此我们将极客公园西南总部落户这里。”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新旧动能持续转换
迎来新发展格局的成华,在要素创新上,也有了“质”的飞跃与突破。
一直以来,作为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所在地,成都成华区是科研人才聚集的高地。但如何发挥利用好人才、高校的优势呢?
今年4月,一场成华新经济发展的投资促进大会在深圳举行,活动期间,亮眼的不仅有现场签约落地的267亿元重点项目,更有“电子科技大学校友回蓉投资服务中心”的挂牌,这标志着成华区在探索人才、资本等要素的运用中迈出了创新的一步。
拥有“两校五院三司”等40余个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优势,政产学研用在区内深度融合,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创新,正成为成华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活力源泉。
“入驻成华区龙潭总部新城,除了园区本身的优势吸引之外,毗邻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也是我们作出选择的重要理由之一。”成都卡诺普自动化控制技术有限公司CEO李良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对于卡诺普而言,与高校为邻,可以充分发挥“地利”优势达到“人和”目的,“可以建立校企合作达成研发共识,近水楼台吸引优秀毕业人才为企业服务,让技术和市场都得以良性发展”。
而企业发展也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成华区发改局局长钟萍向记者表示:“对于成华区而言,在新一轮新经济发展中,有着高端人才、科研机构支撑的产业优势,是其‘弯道超车’的有利条件。”
下一步,依托于人才、技术等优势,成华也会有更大的布局,挖掘和利用“两校五院三司”等资源,打造建设路创智中心、中关村领创空间和龙潭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基地等,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推动成华区由“知识载体聚集”向“知识经济聚集”跃升。
“要进一步促进人才资源、科研成果落地,推动新旧动能持续转换,从而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钟萍说。
实施“全面开放工程”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随着产业转型与要素创新的同步推进,也给成华区带来了更大的“命题”,即对外开放。为此,成华区把加快提升“协同发展辐射力”,主动融入环成都经济圈一体发展、成都平原经济区协作发展、四川省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作为当前的发展目标。
“只有扩大开放,才能更好发挥成华的枢纽作用和优势。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大背景下,成华不仅有高铁起始站优势,而且还有成渝、成绵等高速通道,应当有成都门户枢纽的担当。”钟萍表示。下一步,成华区还将联动利用航空港、东客站,与周边城市、区域协同发展。“交通、空间协同好了,产业才能连串起来。”钟萍说。
当然,立足于交通枢纽优势的成华并不是“坐享其成”,而是始终坚持改革与开放并举。以对外招商为例,今年以来,成华区积极赴南京、深圳等地举办大型投资促进活动6场,成功签约引进19个重大产业化合作项目,吸引投资350亿元,涉及智能终端、新金融、文化创意、商务商贸等新经济领域。
“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成华将用3~5年时间培育形成千亿级新经济产业集群、千亿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以及两千亿级总部经济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全区经济总量突破1000亿元大关、人均GDP迈上10万元台阶,高新技术产值达到550亿元。”成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实施精准招商,围绕功能级环节和关键配套环节制定精准招商目录,促进产业集聚、成链发展,推动产业纵向延伸、横向嫁接、跨界融合、价值增值。
据了解,目前成华区正在大力实施“全面开放工程”,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城市和国际城市合作,以新加坡百汇医疗、加拿大渥太华卡尔顿公立教育局、巴西能源、墨西哥石油研究院等重点企业或机构为核心,吸引医美、教育、能源等产业链企业聚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合作生态系统,高水平推进各领域多层级国际国内经济社会交流合作。力争到2020年,在成华区的世界500强企业超62家。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