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牛 潘鹤
四十年的温度 王绍强
春天的细雨 李振飞
1979年7月,蛇口开山第一炮 张小纲
7月27日,“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在北京开展,265件反映改革开放辉煌历程的优秀美术作品亮相,用艺术塑造历史丰碑,抒写时代华章,彰显民族精神。值得关注的是,一组反映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国家富强、民族兴盛、人民幸福呕心沥血工作,心系群众、为民造福的美术作品,如《改革再出发》《习近平在湖北》《邓小平》《先行一步》《早春》《巡堤》《出征》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在深圳市委门前,一头充满力量感的黄牛雕塑四蹄抓地,头拱向前,躬身奋力拉牵。这个名为“开荒牛”的雕塑,已成为深圳,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的精神象征。40年来,创业者就像这头拓荒牛一样,敢为天下先,锐意创新,砥砺前行,把曾经贫穷的深圳边陲小镇,开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城市。
如今,这头象征开拓者、改革者气概的开荒牛雕塑,矗立在距离深圳2000公里外的中国美术馆门前。开荒牛雕塑的创作者潘鹤今年已93岁高龄。他曾表示“马路上千千万万的拖拉机、推土机都是开荒牛;开荒牛后面的树根是落后的意识,盘根错节,如不拔了这些根,就不会有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让中国打开改革开放、变革求新的大门。忽如一夜春风来,文化界萌发出春的气息。大潮起珠江,一幅幅画卷,激荡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精气神。
“轰”地一声,灰黑色的巨大烟尘腾入半空,瓦砾四溅——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震醒沉睡的蛇口,打响了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第一炮”。陈树东的油画《蛇口开山第一爆——献给深圳改革初期的建设者们》描绘的正是这个场景。
随着轰动全国的“开山第一炮”炸响,随之催生出一系列在全国首屈一指的“蛇口模式”,“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也从蛇口迅速传遍神州大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中国美术创作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风起云涌的社会变革,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创作灵感,中国美术界掀起了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热潮,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兴盛。
表现股票发行的版画《潮——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发行》、浓缩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巨变的组画《画说深圳》、描绘深圳特区早期建设者的作品《南下——基建工程兵奔赴深圳特区》、反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外合资企业经营模式的油画《三来一补》……一个个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事件,在艺术家的手中细致描摹、生动再现。
“就像闸门一下子被打开,在广东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热土,广大美术工作者深切感受到时代赋予的新活力,新的艺术观念和技艺纷呈,一批经典作品应运而生。”广东省美协主席、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中国美术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如鹏起北冥,振翅翱翔。
1979年,岭南画派名家关山月重访龙羊峡水电站工地,创作了中国画《龙羊峡》。画中天堑长峡、江水奔流,崖不见顶却有万钧之势,崖上的水电站成为“人定胜天”的真实写照。独具匠心的取景造势,笔墨意境间新时代气息扑面而来,这幅中国画成为社会建设大潮涌动的生动写照。
与此相呼应的是另一位岭南巨匠黎雄才的作品《万古长青》。上世纪80年代,黎雄才重拾画笔,这位“新国画”改革派画家当时已七旬高龄,他全然投身巨幅山水的创作中,开创了“黎家山水”范式,展现了老一辈艺术家在改革开放时代焕发的蓬勃生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文艺日新月异,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老一辈美术家笔耕不辍,一批富于锐气的新生代艺术家迅速崛起。
画墨当随时代新,改革开放激发了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贴近现实、关注生活、服务人民的艺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安徽小岗村的血手印、代表深圳特区建设者的开荒牛、黑白电视机、北京奥运会,到麦当劳、QQ、共享单车、C919国产大飞机……中国画《四十年的温度》前,总是被观众围住,前来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小到五六岁的小孩,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大家饶有兴致,细细辨认,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印记。
该画的作者、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1970年出生在广东省汕头市的一个小渔村。作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王绍强的脑海里烙印着诸多印记——香港音乐文化最先抵达广东,邓丽君和费翔的歌声在街面飘荡;远亲近邻先后拥有了“永久牌”自行车和黑白电视机;华为、腾讯陆续在广东崭露头角,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2017年,他将这些记忆付诸画笔,历时半年多完成这一作品。创作时,王绍强整日把自己关在图书馆,翻报纸、查资料,梳理年度大事件,最终将40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浓缩在高142厘米、长405厘米的画卷中,亲切中洋溢着改革开放的民生温度。
“我在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广东长大,希望用艺术表现一个国家的发展,记录百姓生活的变迁,于是将脑海中的影像画了出来,让人们直观感受到中国的飞跃,这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王绍强说。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张弘选择用一节地铁车厢来表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在水墨画《广州地铁》上,上班族、学生、阿伯、阿婆、游客、外国人……汇聚在同一张画面里,这些南来北往、汇聚而来的匆匆人流,构成了鲜活的广州生活。
张弘在广州学习、工作了39年,见证了广东改革开放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广州地铁的建成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生活的巨变,也是社会变迁的流动缩影。”
进入新时代,广大美术工作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努力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作品,奋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
高鸣的中国画《擎天巨臂—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之二》,描绘了晨曦中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场景。由李劲堃带领,莫菲、林杨杰、黄涛3位80后年轻画家主创的国画巨作《盛世珠江》总长度超过2米,是本次展览的“珠江胜景”主题长卷画的组成部分。画面从白鹅潭起始贯穿整个广州城区,一直延伸到出海口,描绘了珠江两岸城市演变轨迹。
1982年出生的年轻画家林锋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在这次展出的作品《美丽广东》中,林锋选取了共享单车、风力发电等元素,来表现绿色广东低碳出行的理念。“现代科技瞬息万变,我们要紧跟时代脉搏。”
这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馆、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分为“春潮澎湃”“激流勇进”“扬帆逐梦”三大板块,参展作品既有讴歌时代巨变的宏大叙事,也有切入日常生活的真切描绘,在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呈现出前所未见的丰富性。
“我认为,本次展览展现改革开放40年历程,有很多作品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应当成为中国美术界的宝贵财富。”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张夺 记者 李想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