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馆的“一带一路”畅想

2018年08月16日 09:34   来源:四川日报   寇敏芳

  “一带一路”5周年·四川行

  采访团走进位于四川自贸试验区的马来西亚国家馆——

  “引进来”的畅想

  打通信息屏障,让进口商品更便宜

  “走出去”的畅想

   优化通道能力,让川货出海走“直线”

  □本报记者寇敏芳

  “欢迎来到中国首个马来西亚国家馆!”8月15日,“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采访团来到位于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双流区块的马来西亚国家馆,眼前是一个装修工地——轮廓框架刚刚搭好,整个空间空空如也。

  马来西亚国家馆由四川中马贸易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看到大家的疑惑,该公司董事长姚士麟微笑着解释:为让展馆更完美,设计方案已几易其稿,预计今年九十月份可以完工。

  一个未完工的“工地”,为何成为采访点位?记者带着疑惑追问下去——

  搭平台:将马来西亚企业和优质商品引进来

  马来西亚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与马来西亚经贸往来更加紧密。

  “展厅已经规划了几个区域,将设置马来西亚的特色农产品展示体验区,比如猫山王榴莲、燕窝等。”姚士麟挥舞手臂,勾勒出展厅大致布局。听到猫山王榴莲,有记者打趣:“现在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那么贵,你这里能不能便宜点?”

  “以后展馆建成了,会便宜的。”姚士麟语气认真,他举例说,一个猫山王榴莲在中国的价格,可能是在马来西亚的5倍以上。“这中间除了必要的物流成本、进出口贸易成本外,还有很多额外的中间环节,增加了榴莲的进口成本。”

  而这些中间环节,很多时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四川的经销商想进口,找不到马来西亚的供货商,通过广州、深圳等沿海地区的经销商购买,这样成本必然增加。”姚士麟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中信息互通是经贸往来的基本要素。

  基于此,2017年8月14日,马来西亚在川落地首个国家馆,旨在搭建一个集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展示、投资、服务于一体的双向综合平台,开展特色文化、贸易商品展示展销活动,将马来西亚的投资贸易企业和优质商品“引进来”。

  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将不再需要通过海外代购或出国旅游,就能买到地道的马来西亚商品。这些商品的售价将比普通进口商品销售价格便宜20%-30%。

  画蓝图:做内陆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

  虽然展馆还没建成,四川中马贸易有限公司已经行动起来。上个月,姚士麟和同事一起到广元考察,这里的木耳、菌类等山珍深受马来西亚市场欢迎,他希望推动四川农产品更多出口马来西亚。

  除了“引进来”,马来西亚国家馆还要帮助四川企业“走”向东南亚。而过去,“四川造”出口东南亚,多数选择从东南沿海港口出海。随着“南向开放”的提出,四川商品从广西出海可将出海口拉近400-600公里,实现南向出海走“直线”。

  如何才能吸引出口企业“换路”?四川已开行宜宾至钦州集装箱铁路班列,该班列是四川南向出海里程最近、时间最短、成本最低的通道。乐见四川南向出川的前景,马来西亚希望通过国家馆的建立,成为四川及内陆地区企业进入东南亚市场的桥头堡。以四川为中心,积极与中国内陆企业合作,重点帮助企业解决认证体系、语言等方面的障碍,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资和商品需求,引导中国企业进入马来西亚乃至东南亚其他国家市场。

  在广西钦州南部,中国与马来西亚共建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已经落成。“这是国内企业走出去的一个平台。”马来西亚外贸促进中心成都代表处主任钟润章表示,马来西亚食品企业有着几十年国际出口经验,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趋势下,马来西亚欢迎四川食品企业到马来西亚及中马产业园建厂,并通过马来西亚打开国际食品市场。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