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刚察:民众合力“搞活”村集体经济 富民一方

2018年08月20日 09: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距离县城43公里的地方,坐落着一座村集体经济繁荣、民众人均收入高于镇人均收入的村落。民众不仅有自己的收入,每年还会收到一笔可观的分红。这个叫贡公麻村子,已经成为海北州刚察县扶贫攻坚的典范。

  19日,记者在刚察县哈尔盖镇镇政府不远处,看到一个农贸市场正在新建当中。贡公麻村村支书热什则加告诉记者:“农贸市场我们村里投资了1300多万,建成以后大概能拥有300多间铺面,建成后是我们镇上最大的一个农贸市场了。”

  这个1989年的藏族小伙是哈尔盖镇几个村当中最年轻的村支书。虽然年轻,却并不轻率,他懂得脚踏实地让村民的过上更好的日子。“前人留下来的我们要维持好,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让村子得到更近一步的发展。”热什则加说。

  贡公麻村的田地里已看不到金灿灿的油菜花了,但这片田地,却是村里发家致富的源泉。

  2005年以前,贡公麻村只有1433公顷的集体耕地。当时的村“两委”班子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220公顷的土地全部由村农业队耕种油菜,其他土地对外租赁。于是,村里第一家小小的企业在哈尔盖镇应运而生——小规模榨油坊,产品销往全省各地,贡公麻村有了第一笔集体资金积累。

  耕种土地需要机械,有了第一桶金,很快,村里就成立了机械队,十几台收割机、拖拉机在当时的牧区已经算小有规模,这些农机具享受到了国家的项目资金补贴60多万元。机械队不仅耕作村里的土地,还对外经营,村里又有了一笔不菲的收入。

  随着资本的逐渐积累,这个有459户2088人的小牧业村开始逐渐发展起了一套自己的产业链,村民们的生活也就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7岁的华太也合已经在这个榨油坊里工作了四五年,也算得上是这个榨油坊里的老员工了。在他眼中,这个榨油坊给他带来了如今的好生活。

  “来这榨油之前没有固定收入,家里就靠他和儿子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但打工也很不稳定,有时候能挣一两千块,有时候还是听天由命。”华太也合说,5年前,他被村里确定为贫困户被安排到榨油坊工作,1500元的月收入虽然与打工时的收入差不多,但与外出打工相比,榨油坊的工作给家里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除了这个,每年还能拿到村里的分红,加上草原补贴,现在家里的年收入增加到了5万元左右。”华太也合难掩脸上的喜悦。

  前不久,华太也合自己交付额一部分自筹款,得到了一栋自己的房子。有房,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华太也合家里的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

  如今,拥有一套自己产业的贡公麻村有着农机具专业合作社,综合集贸市场,商贸步行街加上宾馆和商铺,仅2017年,村集体经济就达到了647.8万元。加上榨油坊年收入20万元,退耕补助金27.81万元,公用耕地年租金260万元。贡公麻村的人均年收入有15000元左右,而哈尔盖镇的人均年收入也不过13000元。

  贡公麻村只是近年来刚察县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通过两年集中攻坚,刚察县2016年实现5个贫困村退出,513户171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7.42%;2017年,全县实现7个贫困村退出,809户2331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经测算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283.5元,大幅超出扶贫标准线,县、乡、村、户脱贫标准全面达标。

  如今,逐步富庶起来的贡公麻村又有了新的计划。“计划投资3500万元,在西宁的万达广场购买1000平方米的商铺进行出租,收取租金,这样又是一笔收入。”热什则加说。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