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服务京津冀重点领域协同

2018年08月21日 13:11   来源:滨海时报   

  周雪峰

  日前,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2018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主题为“共建·共融·共享”。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张玉卓在致辞中表示:“滨海新区是天津发展的龙头和引擎,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天津建设‘一基地三区’的过程中,滨海新区是主战场……滨海新区要在服务北京、服务京津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服务京津冀重点领域协同等方面继续发力,努力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体现新作为。”

  同时,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指数与2010年相比,年均提高2.63个点,京津冀区域共享发展指数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基本公共服务共享、教育基础、脱贫攻坚等方面均有改善。这佐证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四年多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也更需要新区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体现新作为。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这为新时代谱写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指明了方向。

  自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北京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初步成效。四年来,伴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正着力从以零散项目、点状疏解为主的“小疏解”向以点带面、集中连片、央地协同、整体推进的“大疏解”转变。同时,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了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通州区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基本建成,环球主题公园开工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同步推进。2014年起,北京市常住人口连续保持增量、增速“双下降”。2017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万人,实现了2000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二是在交通、环保和产业升级一体化三个重点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在交通一体化方面,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的批复,到2020年,将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基本实现京津石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1小时内通勤圈。此外,首都地区环线高速、京秦高速、京台高速等一批“断头路”“瓶颈路”正在打通或扩容。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三地环保部门签署了《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并正式启动了“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与2013年相比,京津冀区域PM2.5的浓度平均下降了39.6,“大气十条”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水十条”“土十条”的任务深入落实。在产业升级转移方面,北京已累计调整疏解了动物园、大红门、天意等370余家批发交易市场,推动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性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等向外疏解,促进产业有序承接转移,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重点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三是雄安新区建设稳步推进。雄安新区规划框架已基本成熟,同步开展交通、能源、产业、文物等20多个专项规划编制和30多个专题研究;具有鲜明“大部制”特点的新区管理机构高效运转;新区经北京新机场至北京城区的城际铁路、白洋淀治理和重点地块植树造林等一批重大项目先行启动。

  滨海新区是天津发展的龙头和引擎,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天津建设“一基地三区”的过程中,滨海新区是主战场。四年来,滨海新区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也取得了突出进展。主要体现在:新区围绕重点领域,积极主动作为,加快推进经济一体、产业协同,形成了载体支撑的新格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未来科技城等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成立一年多来就新增注册企业474家,形成了项目集聚的新格局。深化与中央企业的合作共建,累计承接央企项目657个,协议投资额超过1100亿元,形成了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把滨海新区的产业优势、功能优势、开放优势向京冀两地延伸,滨海-唐山、滨海-沧州协同发展合作示范区、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天津港在京冀地区合作建立十个内陆无水港,京津冀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正式开通。

  四年来,天津滨海新区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共引进相关项目2500余个。中科天津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电子信息研究院、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纷纷落户,北师大附中、协和医院、中核质子治疗等一批北京优质教育卫生资源落地新区。与此同时,津冀合作持续推进。天津市滨海新区—唐山市曹妃甸区协同发展合作示范产业园、天津滨海新区—沧州渤海新区协同发展合作示范产业园揭牌暨投资项目签约相继在唐山曹妃甸区和沧州渤海新区举行。据了解,唐山市在曹妃甸综合保税区建设上,将围绕整车进口、融资租赁、金融服务、贸易物流等方面与天津滨海新区展开深入合作。京津城际滨海于家堡站,每日约有7000人次往来,高峰时达到1万人次,实现了滨海新区与市区及北京的快速通达,初步形成京津冀“一小时通达圈”。

  新区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进入中期阶段,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目标要求,这个阶段需要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虽然还有一些基础性工作,但已经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有了更高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滨海新区需要更好地把握自身优势与定位,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产业联动发展取得进展作出自身的贡献。

  按照国家要求,京津冀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同时,按照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目前,针对城市群的研究表明,世界级的城市群都有一个特大城市作为核心,同时围绕着这一个特大城市,要有三个以上的大中型城市分工合作形成群体。目前,对京津冀地区而言,这一个核心的特大城市毫无疑问是北京。但相对于北京而言,京津冀地区缺乏围绕北京的足够多的特色鲜明的大中型城市,是北京形成“虹吸现象“的结果之一,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难点之一。显然,中央高瞻远瞩提出的雄安新区,未来将成为这一类特色大中型城市的代表,并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作出范例。目前正在建设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而提出的,将服务于调整北京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将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但由于北京城市副中心距离北京市核心城区仅有20公里左右的距离,对于缓解北京对周边地区的虹吸现象,可能并不会有太主要的作用。

  而根据现有对城市群的研究,特大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基本不可避免,而为了减少特大城市虹吸效应过度,造成人地失衡现象,产生大城市病的情况,就需要在特大城市周边进行优化开发,使得特大城市周边地区能够对抗“虹吸效应”并承接“溢出效应”的功能。实际上,京津冀地区其他城市如果没法形成一定的相对北京的特色和优势,不能进行有效开发,那么如果在行政资源投入减少后,北京曾经的明显的“虹吸“现象不排除再次发生的可能。这就需要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大载体建设力度,形成两个以上除雄安新区以外,相对北京拥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区域。滨海新区作为目前京津冀地区基础较为良好的区域,具备承接非首都功能的条件,更加具备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高产业聚集度、社会文明度、经济发展度的新区,在特大中心城市虹吸效应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有效承接北京的功能溢出和辐射周边地区发展。

  根据对世界级城市群的研究,当前世界最主要的世界级城市群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就是以世界级港口为基础、以产业集聚为主体、以广阔腹地为支撑的城市群,其中依托世界级港口的城市在城市群中发挥的主要功能一般是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招商引资、消化吸收新技术的主要基地,依托河海而成的交通要地。而天津港是京津冀地区最主要的港口,目前国家对京津冀各主要港口的规划已出台,其中相对于津冀其余港口,天津港的定位是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国内北方航运中心。这个定位契合了天津港的现状,也对未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中天津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新区作为京津冀中坐拥最大港口和唯一自贸区的主要城市,应该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中发挥得天独厚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综合而言,为了更好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滨海新区应该牢牢把握自身定位,发挥好天津港的作用,充分利用滨海新区沿河沿海的地理优势,进一步发挥较好的工业基础优势,将滨海新区打造成为京津冀区域内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招商引资、消化吸收新技术的主要基地,依托河海而成的交通要地,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新区的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宜居环境等,创建繁荣宜居智慧新城,更好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为京津冀区域内雄安新区和北京的最重要出海口,成为京津冀区域内可以高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城市。

  现状分析与下一步工作建议

  除了如上所说的滨海新区拥有天津港这一京津冀区域内最大、最重要的港口外,滨海新区还拥有京津冀区域内唯一的自贸区,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试验田,自贸区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作为京津冀区域内唯一的自贸区,天津自贸区有着独特的优势。

  目前,在国家对津冀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规划和设计中,核心是雄安新区,另外还有曹妃甸、滨海新区、首都新机场、张承四个区域。相比新规划的雄安新区以及正在建设的曹妃甸和首都新机场,滨海新区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开发建设,2006年成为国家级新区后加快了发展建设的速度,如今在基础设施、产业聚集程度、交通条件等方面都比上述其他规划区域要成熟。

  同时,滨海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开发区较好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先行试验重大改革措施,全方位与国际规则接轨。这些战略优势将随着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等契机转换为实实在在的推动区域发展的动力。滨海新区利用天津自贸区政策平台优势在对外开放上积极作为,打造资金、技术、产品、服务大进大出的双向通道,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区域对外开放新格局。

  但相比以上优势,滨海新区相比世界主要城市群的湾区城市,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天津港在航运中心的建设上仍然有一些差距,各项服务水平仍然不高,港口收费也需要降低。滨海新区虽然具备较好的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能力,但相比长三角、珠三角等其他地区,承接基础仍显薄弱。同时,作为目前较为成熟的区域,滨海新区也很难向其他新区一样,完全地直接以高标准、新样本开始建设。

  把握新时代新要求,笔者结合新区发展现状,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发挥天津港功能。整合涉及天津港的各项功能和资源,提高天津港资源调配能力。推进天津港口全流程各项资费透明化,建立各类合作机制,整合港口内部各项资源,降低船舶停靠天津港口所发生的全流程费用。推动航运服务业在天津港周边尤其是东疆港区集中,对于为航运企业服务的法律、人才等单位予以支持。

  二是进一步发挥自贸区功能。进一步推动自贸区对外开放,放宽准入限制,尤其是对各类外籍机构的资质、股份比例限制。放宽对引进各类先进仪器、先进设备的时间、资质要求。进一步修订和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同时向国家申请,调整自贸区的部分内部管理规定,理顺各项管理规章和开放条款。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有针对性的开放措施,为沿线国家的企业利用中国金融资源投融资提供便利。

  三是加快建设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目前中关村在京津冀区域内有多个合作园区或载体,如保定、唐山、雄安新区等等,但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是目前各个合作载体中基础条件最好的,应把握这一机遇期,尽快推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加快吸引创新资源,尽快推动新区产业升级。

  四是加大改革力度。对标雄安新区,在各项需要改革的领域主动改革,对新区重要的承接平台按最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向天津市申请,扩大新区同河北、北京的合作自主权,尽快推动完成京津合作的各项制度建设。深化和唐山、沧州的合作,推动三城之间的交通建设,形成三城之间的产业合作关系。

  (作者单位:天津滨海综合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