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家庭账本,一部微观经济史

2018年08月27日 09:37   来源:新华报业   

  无锡市梁溪区居民贺星允,1958年刚一结婚,因为从事财会工作,家人将家庭记账的任务交给了她。当年8月29日起,她开始记录一家人的收入支出。这一记,就记了60年。这套家庭账本,也成了一部见证改革开放40年的“微观经济史”。

  去年编纂完成的《无锡市志(1986-2005)》,在“杂记”中特地收录了贺星允家庭20年来收入支出变化。编纂部门认为,这部家庭账本内容虽然零散,但史料十分珍贵,可读性也强。

  账本可读性强?是的,20多本账册,一共记录了超过5.5万笔开销,保存单据1000多张,从买一块糖、租一本小人书,到洗澡费、理发费,再到购表钱、买房钱,事无巨细,因此也记录了许多有意思的历史细节。比如,1978年时很多家庭需要买煤,而现在城市居民基本都用上了清洁方便的天然气。1988年,贺家采购账目中有毛线,现在很少有人会用毛线自己织毛衣了。“一角一分都记在账上,小小的账本成了社会发展的缩影。”贺老说。

  民以食为天,贺老的家庭账本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1978年,家庭基本支出大多在食物上,用经济学名词来讲,当时贺老一家“恩格尔系数”很高。随着时间推移,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越来越低。有线电视费、保姆工资……账目早已涵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旅游、买电器等大额支出也越来越常见。

  即使是食物,40年来入账品种也有很大变化。1978年10月,贺老一家购买的食物只有肉、青菜、菠菜、烤麸等不多的几个品种,其中青菜买得最多。1998年10月,一家人食物更丰富了,牛肉、猪肉出现得更频繁,蔬菜多了毛豆、芹菜等品种,其中瓜子是最常出现的零食。到了2008年10月,肉类有鲈鱼、排骨等,连零食都有冰糖、杨梅等七八种。今年6月,老人的账本上记录下了牛肉、鸡爪、黄鱼、肉圆、鱼圆、排骨、五花肉等荤菜,还有冬瓜、杏鲍菇、茭白、丝瓜、酸奶、包子等。这份“舌尖上的账单”,清晰反映了4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改善。

  “改革开放前,我们是温饱家庭,吃饱穿暖就好了。改革开放后,我家收入提高了不少,基本成为小康家庭。”贺老说。1976年前,贺老工资一直没涨。改革开放至今,她的工资涨了13次,“工资从每月41.3元,到如今退休金每月4000多元,还有各种补贴和书报费,生活宽裕了不少。”老人乐呵呵地说:“我知道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值得庆祝的大喜事,坚持改革开放,祖国会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