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发源地老城厢整治蜕变迎新生 共享改革开放红利

2018年09月10日 09:22   来源:浙江在线   

  老城厢,上海历史的发源地。这一孕育了申城的土地,曾是“江海通津,东南都会”,见证东西方文明碰撞的桥头堡。时光让上海成为“东方巴黎”,也为旧城撒上了尘埃,在上海破茧成蝶后,老城厢一如那褪去的蚕蛹,干瘪枯萎,面临基础设施落后等种种挑战。

  四十年改革开放,上海一往无前,如何让曾经的沪上摇篮与都市一同感受改革开放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曾经的上海摇篮

  如今的“五毒俱全”

  东街危房修缮前

  你能想象,堂堂“魔都”的市中心居然还有没有抽水马桶的住宅?你能想象,偌大的上海,有一块1.2平方公里的小小土地,人口密度高达16万人/平方公里,为上海之最?你能想象,国际申城的心脏地带私搭违建丛生,目之所及全是衣物乱晒的“脏乱差情景?

  是的,这三个似乎不可能发生在上海的情景,都集中于曾塑造了如今辉煌上海的老城厢,可谓是沪上的魔幻之城。

  这个老城厢的城中村可谓“五毒俱全”,有被称为“盒饭一条街”的康家弄、“烧烤一条街”的四牌楼路、“水产活禽一条街”的县左街、“黄赌一条街”的学院路、“旧货市场一条街”的东街,等等。

  别说电线网线乱如麻、道路坑洼,也不提设施年久失修甚至能找到清朝“老古董”上水管道,单单是许多老公房缺少厨卫设施,便足以窥见老城厢的陈旧。

  没有厨房、没有卫生间,怎么办?自然是划拉一块地方摆上了。于是,违法搭建成为必然的结果。

  “比如聚奎新村这块的违建有432处,有的人家屋前屋后都有,大于总的住户数,从本体3层楼最高搭到6层楼,走廊里面都是吊吊楼——做什么?就是卫生间。”

  住在学院路的葛阿姨,一家五口住在19.6平方米的房子里,房子里塞下五个人已实属困难,自然没有空间用于厨灶和卫浴。于是葛阿姨便在自驾门口搭建了一个简易隔间,用作厨房。

  这样的例子在聚奎新村比比皆是。聚奎新村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上海直管公房,原先小梁薄板的房屋结构早已老化损坏,后期不断累加上的各类违法搭建形成了一栋栋摇摇欲坠的吊脚楼,对住户居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2014年被上海市房屋管理部门鉴定为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危房”。

  尊重民生诉求竭尽方案

  源起之地迎新生

  2015年,上海市启动“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从2016年开始将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矛盾最突出的黄浦区小东门老城厢区域作为市级重点整治区域和治顽症、补短板的突破口。

  老城厢作为黄浦补短板的低洼地,迎来了生机。

  2016年初,小东门街道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将“拆违、排危、帮困”结合在一起,在拆违的同时启动惠民利民修缮改造行动。在违法类综合整治的基础上,结合老城厢区域特点,开展房屋大修及立面修缮、小区综合改造、推进厨卫工程、平安工程、光明工程、便民服务工程;改善上水、排水、电线管网、改善市政道路及积水点状况、完善环卫设施配置、补种绿化、粉刷立面、修整道路。

  针对生活所迫的非营利违建,小东门街道并非简单一拆了之,而是坚持拆违与消除安全隐患同时,拆违与服务民生同步。”为此,工作指挥部坚持细心摸底、耐心约谈沟通,并根据需求制定“一户一策”。老城厢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许金武曾对媒体透露,为了更好地满足民生需求,为每户人家重新规划布局,在既有房屋内嵌入所必需的生活设施,指挥部甚至还请过“梦想改造家”来提方案。

  东街危房修缮后

  上文提到的聚奎新村,在解危修缮过程中,不仅对原住房进行违章拆除、加固改建,并且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在不减少原住户居住面积的基础上,改公共厨房为独立厨房,为每家每户增加独立卫生设施,做到“应装尽装”“能改尽改”,聚奎新村成了真正的“新”家园。

  2017年,小东门街道共拆除违章1142处,共计19558平方米,取缔了82家无证无照经营户。在2017年还完成了上海最后一个马路市场——东街旧货市场的关闭工作,清除了93个摊棚,对四牌楼路、宝带弄等处的占道经营、跨门营业进行了规范,并对区域内群租现象进行整治,并为500余户老城厢居民安装了马桶。

  重塑公共空间

  老居民共享改革幸福感

  这些日子,家住小东门街道的81岁的杜秋英和85岁的薛爱华每天都往小东门街道“邻家屋里厢”东街家庭生活服务站跑,和街坊邻居唠唠家常。“这里比家里宽敞,又干净又舒服,大家也都喜欢到这。”

  “跟以前不好比啊,现在感谢得不得了,开心死了。现在洗澡好了,早上9点钟到下午4点半,洗衣服还可以烘干。”说起邻家屋里厢,杜秋英的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

  邻家屋里厢的工作人员告诉浙江在线记者,由于一些住宅实在太小,少数家庭无法安装厨卫。“一些老百姓家里非常小,浴室根本没有,有一些老人以前都智能搓澡,无法淋浴。”

  为此,小东门街道建设了“邻家屋里厢”东街家庭生活服务站,为街道居民提供基础生活设施。

  “邻家屋里厢”服务设施面积1300平方米,全年无休,沐浴、厨房、卫生间、活动室等服务设施全天候开放。

  一层面积640平方米,提供集中式家庭生活服务、老年日间照护服务、社区公共活动服务,建有家庭式灶间、公共厨房、公共餐厅、家庭式卫生间、独立助浴间、公共洗衣房、全科医生工作室、老年日间照护中心、康复室、便民服务区、公共晾晒区、食品快检区、接待休息区等13个功能区域,为居民群众提供基本必备生活服务的同时,提供了老年、亲子和邻里活动场所。

  二层面积近700平方米,设有互动体验区、老年信息咨询室、心理舒缓室、休闲吧、老年俱乐部、乒乓室、健身室、舞蹈室、多功能厅、开放交流区等10个功能区。自二层开放以来,累计服务9000多人次。

  自运营以来,“邻家屋里厢”一楼和二楼已经服务居民9万多人次。居民可以根据各自需求和家庭实际情况,到所居住的居委会进行实名登记后,领取并开通乐惠卡后,便能享受到无偿、微偿的公共服务,所有设施向80岁以上老人免费开放。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