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6日,是全球煤气化行业值得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日耗煤2000吨的德国西门子GSP气化炉在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制烯烃项目投入试运行,无数期盼的目光一时间聚焦在宁夏宁东煤化工基地。
回忆当时情景,近日接受记者采访的黄斌依然心潮难平。
此前,作为神华宁夏煤业煤制油总工程师,黄斌和他的团队对掌握着煤气化核心技术的美国GE、荷兰壳牌和德国西门子三家公司的气化技术进行比对后,选中了德国西门子公司。
与其他几家公司的技术相比,西门子公司在实验室数据分析中具有设计理念先进、煤种适应性强等多个特点。这套从未投入实际应用的技术效果到底如何,是一个未知数。
首次工业化应用的西门子GSP干煤粉气化技术给所有人泼了冷水:煤粉气化炉出了一大堆问题,烧嘴点火成功率低、投煤不稳定、煤粉流量波动大、气体带灰多等。
德国最顶尖的气化专家来了,但工艺技术不成熟和设计缺陷带来的问题终究没能彻底解决。而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中方提出的改造建议,遭到了对方的极力反对。
外方专家的拖延和不配合,让黄斌与“神气”创新工作室的工程技术人员只能依靠自身力量。
引进、消化、吸收,开展技术攻关,反复模拟推算,黄斌和团队重点实施了设备结构改造、工艺参数调整、工艺技术流程和连锁控制程序变更等工作,并分阶段对点火烧嘴结构、煤粉进料管线、激冷室液位计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和优化。经历了无数次的摸索和尝试,他们终于解决了点火不着、烧嘴寿命短等制约设备运行的严重问题。
2012年7月20日,改造后的气化炉再度运行。到了2013年,GSP气化炉在烯烃项目实现稳定运行,创造了单炉运行1763小时、四炉满负荷运行6900小时的历史纪录。
而同样令黄斌自豪的是,神华宁煤集团因此成功分享了西门子公司GSP专利技术中国市场50%的分红成果。
对GSP气化炉改造获得成功不久,由于西门子与神华宁煤有共同推广GSP气化技术的合资公司,在神华宁煤煤制油项目立项时,两家公司直接签订了气化炉技术许可协议。但由于西门子公司在提供新的工艺包时,未对前期失败的技术进行实质性修改,谈判后西门子承诺修改,但报出2700万欧元的修改费用。
神华宁煤管理层和技术人员毅然终止了与西门子的技术许可合同,决心启用自主研发的“神宁炉”。
“4个多月没回过家,办公室也很少去,基本上一直在现场。”黄斌这样描述自己和团队的工作状态,“累了就在框架上眯一会,醒来继续工作。”反复模拟推算,实施千余项技改方案,最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日投煤2200吨干煤粉全套气化技术于2013年问世,这台被人称为“神宁炉”的气化装置获得了18项发明专利,一举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
直径4米,高21.6米,总重289.25吨的“神宁炉”解决了GSP气化技术只能吃“精煤”等诸多缺陷,其优良的性能令人欢欣鼓舞。
2015年,在伊泰集团200万吨液化项目投标场,“神宁炉”与西门子GSP 气化炉“狭路相逢”,正式成为竞争对手。最终,技术实力更为出色的“神宁炉”击败所有竞争者,成功签下了10台“神宁炉”专利许可合同。
2016年9月23日,“神宁炉”走出了国门,实现了技术输出的重大突破。黄斌成了全球煤气化技术创新第一人,但他和团队前进的脚步没有停下——神华宁煤集团4000吨级“神宁炉”的开发工作等待着他们。
“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黄斌信心满怀地说,新一代的“神宁炉”还会迸发出更多的力量。(记者 马学礼 黄康 肖婕妤)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