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区:奋力开创高质量经济发展新局面

2018年09月20日 14:12   来源:宁夏日报   

  核心提示

  石嘴山市惠农区是宁夏工业的摇篮,宁夏的第一吨煤、第一度电、第一炉钢都产于这里。这里,曾经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困;在宁夏经济发展版图上,它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可追,老工业城市面临的转型瓶颈一度成为困扰发展的最大难题。

  在自治区、石嘴山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近年来,惠农区创新驱动的发展引擎正在加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践行,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华丽变身,“互联网+医疗健康”等惠民举措将民生蛋糕越做越大,民族团结之花芬芳四溢。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创新驱动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惠农区紧紧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区、生产性物流集聚区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对现有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逐渐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迈进,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生产的发泡剂、香精香料、硅基新材料、高档煤质活性炭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具有竞争优势,有的已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

  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以绿色农产品加工科技园为抓手,重点围绕脱水蔬菜、枸杞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按照现代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生产性物流集聚区和文化创意产业试验区,依托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陆路口岸等对外开放载体,打造宁夏及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重要平台;突出科技创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突出特色加快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惠农区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30多家规模养殖场安装了互联网监控系统,12家奶牛场借助“互联网+农业”实现了从饲草配制、饲喂到挤奶的全程智能化管理;新建3个肉羊标准化养殖场和年产30万吨有机肥生产加工项目。

  依托绿色农产品加工科技园,扶持宁夏利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宁夏发途发蔬菜产业集团两家大型蔬菜加工企业投资技改升级,按农业可持续发展标准自建优质原料基地近1万亩,加工蔬菜品种20多种,年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产品从基地到包装销售通过了440项国际检测,外销欧美等地,带动瓜菜产业种植面积5万亩,打造脱水蔬菜产销集散地。宁夏灏瀚生物科技产业有限公司,建设黑枸杞提取花青素、玫瑰精油深加工项目;园区内加工企业从生产、原料加工拣选到包装销售,常年用工500多人,季节性用工1000多人。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农民收入增加。

   恢复贺兰山秀美容颜筑牢宁北生态安全屏障

  惠农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好贺兰山生态环境保卫战。去年5月份开始关闭矿山企业66家,拆除房间4700间,治理面积1800万平方米,筑牢宁北生态安全屏障;以“三治”工程为统领,加大“四尘”同治力度,坚决打赢新一轮蓝天保卫战,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十几年前,多年持续的煤炭开采致地表沉陷,居住在惠农城区西北侧采煤沉陷区的近2万户约5万人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附带影响区域达43平方公里,严重沉陷区域面积达9.1平方公里,平均沉陷深度8米到10米,最大沉陷深度24.39米。2008年以来,惠农区吹响生态治理的集结号,先后对采煤塌陷坑进行整治、覆土绿化,种植各类树木550万株,修建了中心广场、凉亭、景观道路、蓄水池等工程,使43平方公里工矿废弃土地得到恢复再利用,曾经满目疮痍的采煤沉陷区成为城市花园。

  构建分级诊疗格局 共享优质医疗资源“互联网+医疗健康”零距离服务群众

  近年来,惠农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归属感,“互联网+医疗健康”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实惠。今年,惠农区积极构建“3+2+1”一体化医疗信息平台,打造“一站式”就医服务终端,为乡镇卫生院配备了D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并逐步将医疗设备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目前,通过基层远程会诊系统,7家乡镇卫生院已经和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建立远程协助。通过“爱加健康”系统,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实现了县、市、自治区、全国专家资源远程诊疗。老百姓在基层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市、自治区、全国专家诊疗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区)的目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截至目前,通过乡镇卫生院进行互联网远程疑难病例诊疗700余例,群众满意率90%以上。

  唱响基层党建合奏曲红色堡垒散发民生温度

  惠农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推进“作风建设深化年”,着力开展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坚决整治干部“三不为”行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抓好“三大三强”行动和“两个带头人”工程,着力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持续深入开展基层党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选派扶贫包村工作组协助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内容,对农村党员实行“菜单式”全员化培训。重点围绕特色小镇、美丽家园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重点工作,培育7个乡村振兴示范党组织,加大对示范点的资金投入;各乡镇党委坚持分类指导、促强扶弱,让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群众富在产业链上、品牌树在产业链上。

  移风易俗破陋习 文明乡风扑面来厚植老工业城市的文明底色

  近日,惠农区举办第三届“最美惠农人”颁奖典礼,12名在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最美人物”受到表彰。

  近年来,惠农区以“三个美起来”为目标,以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上,惠农区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实施“333工作法”,整合多部门力量,制定了红白事宜“三书三表”,以婚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为主题,举办了书画摄影展、万人签字活动及广场文艺演出等。目前,惠农区38个行政村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各村结合实际修订了村规民约。在9月份召开的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惠农区获得“自治区移风易俗工作先进县(区)”荣誉称号。

  民族团结花常开长盛拭亮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名片

  惠农区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目标,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深入实施“八项行动”,突出抓好“民族团结宣传月”和“文化下基层”活动;培育树立示范典型、先进模范,促进创建活动稳步推进;设置大型宣传展板,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电影等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栽植希望苗”“百家宴”等主题活动,形成月月有特色,全年有亮点的创建氛围。截至目前,惠农区已成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5个,其中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15个、市级58个;创建和谐寺观教堂52个,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11个、市级39个。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