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社区服务市场广阔 能否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2018年09月21日 08:1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快递社区服务点:小需求,大市场(网上中国)

  新华社记者 张 端摄

  上班不在家,没法收快递,这对于网购达人曹月来说是件麻烦事。近期,她偶然发现小区门口开了一家快递代收点。“这可解决了大麻烦,方便又安全。”曹月对记者说,“不过‘享受便利,必承其贵’,一件快递得多花2元钱。”

  类似这样的快递代收点是一种快递社区服务方式,如今,很多社区便利店开始做起了快递代收的业务。那么,快递社区服务点能否为消费者提供便捷可靠服务,妥善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

  末端配送优势凸显

  贾女士在北京市朝阳区红庙社区经营一家洗鞋店,去年她开始做起了快递代收。“小件1元,大件2元,给大家提供方便,自己也能挣点钱。”贾女士说,她并没有加盟快递公司,只是在店门口摆出了“代收快递”的招牌,很多快递小哥就常常会把快递存放在她的店里。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快递业务呈高速增长趋势,但快递末端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却成为快递发展的瓶颈。快递员送货无人签收、陌生人上门存在安全隐患、自提柜又有体积和数量限制……如何提高快递员配送效率同时保护货物安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今,像贾女士这样的个体经营者都开始做起了快递代收的业务。这种运营模式无需经营成本,同时为快递员和社区居民带去很多便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这种模式的出现有其市场背景。对快递员而言,由于业务量繁重,每位快递员每天至少送几百件快递,且经常遇到客户不在家等情况,所以对他们而言,社区快递代收是一个提高效率的好方式。对消费者而言,同样解决了许多痛点:有调查数据显示,72%的消费者无法在快递员送件时亲自收取,22%的消费者认为快递员上门签收会造成个人信息的泄露,还有少数消费者不方便直接与快递员进行快递的交接。

  业内人士认为,社区快递代收可以让本就有末端配送优势的便利店与居民产生更多联系。如果以合理的模式运营,快递企业有望分食社区商业这块大蛋糕。

  规范标准亟待形成

  类似于贾女士这种个体自发的服务模式,也引发了一些担忧。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服务模式只是快递员个人与便利店的合作,并无具体规范,一旦快递包裹丢失,很难找到责任方;同时,如果快递公司和便利店只是一种松散的合作关系,对于优化“最后一公里”服务就没有多大作用。

  最近,曹月就发现,快递代收点给快递小哥提供了便利,却给自己带来了麻烦。“我家住6层,没有电梯,最近很多快递小哥都会直接把快递放到代收点,即便自己在家时也不愿意送上门了。”

  目前,大家所熟悉的快递代收模式主要是便利店代收与快递柜代收,但是二者各有弊端。快递柜面临大件快递无法存放、成本较高、住户与快递柜距离较远等问题,而便利店代收常常会出现乱收费的现象,安全性也难以保证。

  如何满足消费者对“安全、便捷、优质服务”的全面诉求?显然,无论何种代收模式都需要形成规范标准。从法律角度而言,8月底发布的电商法规定,快递物流服务提供者在交付商品时,应当提示收货人当面查验;交由他人代收的,应当经收货人同意。

  而社区代收收费方面,各社区情况不一,有的物业公司提供这项服务,有的则认为这不属于物业服务范围。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认为,可以借鉴日本的快递末端服务模式:日本不少小区将快递服务费包含在物业费中。物业公司不但购买快件箱,还会帮用户代收生鲜、大件等不适合入箱的快递,并负责交到收件人手中。

  创新打造社区商业

  随着快递市场的壮大,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盯上了社区商业模式。

  尼尔森和阿里研究院发布的《快递最后100米服务趋势报告》指出,消费者的需求催生了代收市场。除了快件箱代收,还有店面(驿站)代收、物业代收等,代收市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快递代收如何围绕社区“最后一公里”打造独特的商业模式?许多业内企业都开始了不同的尝试。

  圆通速递旗下“妈妈驿站”把快递服务与日常购物结合在一起,既为社区居民提供快递收寄服务,还能满足消费者的日常购物需求,建设起“社区一刻钟生活圈”。如今其线下加盟合作者数量已经达到1.6万多家。

  有一些企业则让第三方服务平台介入,搭建快递寄件共享平台。比如“小兵驿站”利用快递代收所带来的流量,把快递代收、商铺、消费者、平台结合起来,打造第三方本地生活服务平台。

  还有人将目光瞄准了小区里的信报箱。目前,中邮速递易正在和中国邮政联手,探索将居民小区里的信报箱升级成集收包裹、信件、报纸等为一体的智能信包箱。

  “只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才能带动快递代收长期生存下去。”“小兵驿站”首席执行官吴何胜说。

  王 萌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