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雄安新区建设的开路先锋

2019年02月03日 09:45   来源:河北新闻网   

  当好雄安新区建设的开路先锋

  ——在京雄城际铁路施工现场

  1月28日,距离春节只有几天时间了,但在京雄城际铁路五标段一分部施工现场仍是一派火热的施工场景,高高的塔吊下面,十几名工人正在钻孔桩上安装套管。

  “马上过年了,你们想家吗?”记者戴上安全帽,走近问工人。来自吉林的老孙嘿嘿一笑,闪出一排白牙:“咋不想呢,不过活儿得干完还要干好,这不是‘千年大计’吗,咱也光荣!”

  千年大计,交通先行。去年2月,京雄城际铁路正式开工建设。肩负历史使命,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雄安新区建设的开路先锋”的建设者们,斗志昂扬,追求卓越,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精彩人生。

  采用BIM技术生成三维动画,模拟施工过程,京雄城际实现智能制造

  1月29日,在京雄城际五标段基础工程桥梁装配式一体化管桩施工工地,一根根管桩上面的二维码标识非常醒目。中铁上海局京雄城际五标段总工程师侯宇飞掏出手机一扫,关于管桩的质量、安全、进度等信息一目了然。

  这是智能梁场的施工现场。

  京雄城际五标段项目部的人都说侯宇飞“着了魔”。自从去年参加京雄城际铁路智能梁场研讨会后,他对梁场内的钢筋加工场如何实现自动化生产进行了深入思考,在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和理论研究后,他和项目部提出了BIM建模钢筋设备智能加工一体化方案。通过BIM软件把整孔梁进行建模,将预制箱梁模型中不同型号的钢筋尺寸等信息生成并导出下料单,在梁场配置智能钢筋自动剪切机器人、弯箍机器人等智能化钢筋加工设备。

  “可以说,当时在办公室就能指挥梁场加工钢筋了。”侯宇飞说。

  但喜欢钻研、搞技术出身的侯宇飞并没有满足于此。“能不能更为直观、形象地展示工艺流程?”他在深夜想到近乎半年没见的儿子,怜爱之情油然而生,进而想到了他爱看的动画片,这给他带来了灵感。

  使用动画技术!他和项目部的相关人员采用BIM技术生成三维动画,模拟施工过程,对标段内重点工程和关键性工序进行可视化交底。

  “过去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靠人工控制,误差大,现在开发了基于BIM技术的大体积混凝土自动温控系统,实现了智能化自动控制。”21时,室外温度达到了零下5摄氏度,侯宇飞还坚持夜间巡检,查验温控是否达到预定效果。

  从临建着手,建立模型,从驻地到智能化钢筋加工场、拌和站、梁场,广泛运用BIM技术进行建模,有力保障了建设合理布局、科学实施。

  不仅如此,该项目部还将BIM技术运用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技术人员利用无人机对征迁物进行多方位倾斜摄影,形成三维立体模型,显示在地图上,征迁任务一览无遗。两天内,完成特高压电力线迁改所涉及的3个村124户124.63亩征地工作,实现“零纠纷”“零问题”“零遗留”。

  京雄城际铁路以强化科技创新为支撑,全面统筹科研课题立项工作,从数字京雄、绿色京雄、智能京雄等方面进行梳理,力争将京雄城际铁路打造成为中国高铁技术成果应用集成平台,推动高铁技术新一轮创新。

  京雄城际铁路的业主单位为京沈客专京冀公司,该公司雄安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政拿出一份“智能京雄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表对记者介绍,这是1月22日,他参加专题研讨会时专家们研究的尖端课题,共有10多项。其中,《京雄高铁全线BIM+GIS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子课题将结合BIM+GIS技术开展数字化施工,最终实现京雄项目建设管理“一张图”。

  把绿色、精品工程理念深植每个环节,创造“雄安质量”

  在李政的办公室,张贴着大小不一的雄安新区“四纵两横”区域高速铁路交通网和“四纵三横”区域高速公路网地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布局,如同人体骨骼一般对全身起着重要的支撑。

  “伟大的历史使命交给我们,我们就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依靠工匠精神,创造‘雄安质量’。”李政信心满满地表示。

  第五标段施工主要在雄安新区及其附近区域。行走在一个个工地,从管理层到一线施工工人,300多人精神饱满,却又井然有序。

  1月28日,记者来到京雄城际五标段一分部固霸特大桥施工现场。“这是527—600号段最后一根套管了,这个号段共安钻孔桩724根,大家信心足、干劲大,连同建造58座承台、28座墩身,仅用了6个月时间。”一分部经理陶晓峰言谈之中充满激情。

  在一分部驻地旁边,有两个巨大的桥梁墩身,这不是用来架设桥梁的,而是等比例的试验品。

  “虽然是试验墩,但要求极为严格,钢筋必须采用定型卡具进行安装,以保证墩身钢筋间距;模板工程使用HD系列模板漆,涂刷时必须均匀,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美观;在模板上提前开孔,可有效保证预埋件的准确性。”京雄城际五标段项目部党工委书记曹景超表示,以前工地都是建造一个试验墩,而这里施工采用“1+1”,追求精益求精。

  同时,京雄城际全线项目深植绿色理念,建设绿色工程。目前,已完成铁路工程管理平台环水保模块系统功能及操作流程,实现24小时连续运行监测、自动传输测试数据、自动采集气象数据等功能,可有效地控制施工噪音、震动、扬尘污染。全线拌和站全部应用砂石分离污水处理系统,同时普及太阳能路灯、焊烟净化设备、粉料罐顶除尘装置等先进工艺安装及使用。

  目前,全线征地拆迁累计进场60.3公里,进场占比92%,累计完成投资52.24亿元。 (记者 张伟亚)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