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代表委员共话协同发展:推进协同创新 共享科技服务资源

2019年03月13日 14:21   来源:天津日报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创新资源最为集中、科技创新成果最为丰硕的区域。”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北京市委副主委、中关村智造大街总经理程静认为,北京在原始创新、人才智力和知识产权等方面优势突出,天津和河北在技术承接与转化方面潜力显著,三地科技创新能力的梯度差异,为推动京津冀地区建立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北京集聚着最多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资源,如何辐射带动京津冀发展,进而辐射全国,是北京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程静说,这其中,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核心和关键。

  北京市提出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注重培养一批爱科技、懂创新、会服务的专业化机构和人才,为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做好优质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是进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共享科技创新资源的重要机遇。”程静告诉记者,不可否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尚不完善。这其中,专业技术服务支撑的短缺是制约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关键性因素。“正是由于缺少专业技术服务支撑,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才会出现‘转移容易、转化困难’的状况。”程静说。

  京津冀三地应当立足各自的优势,针对不同研发阶段、不同的市场需求,精准配套相关的技术服务和产业服务,共同推动“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的建立。程静说:“我认为,北京应当更多聚焦‘中试’环节,也就是从‘技术’到‘产品’的工程化过程,聚焦前端研发级的技术服务。天津、河北则应根据自身产业定位,关注从‘产品’到‘商品’的转化过程,配套成熟的后端产业化服务,从而形成相互衔接、三地联动。”

  “全生命周期服务”不是一句空话,是实实在在地为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入市场保驾护航。程静进一步解释道,“以中关村智造大街为例,我们针对核心技术型企业在研发、中试、市场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北斗七星服务生态链’,提供包括‘快速打样、产品创意工业设计、技术研发方案设计、检验检测标准认证、产品中试中小批量、知识产权企业服务,市场推广产品营销’等一站式硬科技精准服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三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相辅相成的新征程。”程静说,共同探索“全生命周期服务”,是京津冀三地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共享科技创新资源,从而实现联动共赢的重要机遇。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

  建好天大雄安创新研究院

  打造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

  “2019年刚开年,我们成立了‘天津大学(雄安)区域创新发展研究院’,作为天津大学常驻雄安新区机构,组织代表团到雄安新区考察和对接。下一步是重点建好研究院,全方位融入雄安新区建设。”作为来自高校的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特别关心雄安新区未来的创新发展。他建议,促进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资源和创新资源汇聚雄安,建设好高水平大学和国家级的创新平台。

  “高等教育的发展必将与国家战略布局同频共振,高校作为人才、科技、成果聚集之地,理应成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力量。”李家俊介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学校主动融入、做好服务,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在津冀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科技合作,已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攻关再到产业示范应用的特色链条式布局。特别是在服务河北省方面,天津大学积极对接产业资源,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升级。

  “我们与石家庄制药集团、华北制药集团联合组建抗生素、维生素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新奥集团组建清洁燃气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河北宝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河北省重点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在张家口市、定州市、渤海新区、保定市高新区等地设立技术转移分中心,举办‘河北省百企进天大’活动,与长城汽车、巨力索具、乐凯胶片等大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说起天津大学推动科技成果向河北省转移转化,李家俊如数家珍。“近五年来,天津大学与河北省科技合作项目达800多项,涉及化工、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及能源环境等领域,合作经费近5亿元,百万元以上项目50多项。”

  李家俊表示,学校将以“天津大学(雄安)区域创新发展研究院”为平台,推动同雄安新区全面战略合作落地深化,发挥建筑、环境等学科优势,继续做好城市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能源综合利用等科技项目服务,深度参与雄安新区绿色智慧新城和宜居生态城市。“我们将积极引导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向雄安新区集聚,组织建筑工程、机械、精仪、材料、自动化、设计等方面的先进科研力量,整合全校优势学科资源,精准对接雄安新区整体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和教育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大学校长康乐

  促进京津冀科技人才

  自由流动和开放共享

  “就在昨天,我校刚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实现了京津冀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3月9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大学校长康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了这一消息。

  “京津冀是我国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成果最丰硕的区域。北京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天津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实力雄厚,河北技术承接潜力显著,这种梯度差异为推动三地建立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康乐委员说,“但同时,由于创新要素过于集中,区域内科技资源流动不畅、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相对薄弱等问题依然存在。”

  创新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如何补齐河北省在协同创新中的人才短板?康乐委员建议,应加快与京津优质创新资源的紧密对接,充分释放京津、特别是北京的科技人才能量,促进三地科技人才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开放共享。

  康乐委员介绍,许多新探索已经在河北大学起步。去年8月,第五届京津冀青年科学家论坛在河北大学举办,吸引了来自三地85所院校的500多名青年学者参加,就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医学工程、新型材料、下一代通信、土木工程等领域前沿科技展开对话。

  “本届论坛上,我们邀请了许多高水平学者出席并发表演讲,不仅提升了学术交流层次,也有效推动了三地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提高了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成效,促进了自主创新和高层次人才的成长。”康乐委员说。

  此外,该校还“牵手”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签署了创新创业合作协议,提出将开展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国际一流科研平台的优势,产出一批高端科研成果,实现一批项目转化落地,为构建新型高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供范例。

  “我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要加速追赶京津,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康乐委员认为,应加快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促进三地共建创新要素与资源共享平台,进一步开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优势资源,促进区域内实验室、科学装置、科技成果等资源共享。同时,联合组织科技人才培训有关活动,联合开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调查研究,加快三地在科技、教育等领域的资源均衡化与协同发展步伐。

  来源:“天津日报”微信公号

  来源: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