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自由与向往

2019年03月19日 16:19   来源:中国西藏网   赵二召

  中国西藏网讯 “现如今,村民见面打招呼也从‘你吃了吗’转变成了‘你吃得好吗’,这个小小的转变折射出的是克松村村民生活品质的大幅提高。”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乃东区区委书记尼玛次仁这样形容如今的克松村。

  克松村位于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是西藏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的村庄,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基层党支部、第一个人民公社、第一个农民协会,一直以来被誉为“一块红色的土地”。

  如今的克松村,进村道路宽阔气派,商铺店面一应俱全,一幢幢藏式楼房拔地而起,所有的一切都欣欣向荣,体现着现代、富足。茶馆里的人们喝茶聊天,言笑晏晏,时常打牛角(一种藏式传统体育休闲活动),将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60多年前的克松村却是另外一幅模样。

  西藏民主改革以前,克松村叫克松庄园,是旧西藏农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山南的六大庄园之一。庄园内有农奴(分差巴、堆穷、朗生三种)59户、302人,常年为庄园主干活、支差,地位低下,常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

  1959年5月,克松村在西藏自治区工委的领导下,第一个进行民主改革,建立了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1959年6月6日,工作组召开全庄园农奴大会,选举农民协会筹委会委员,当时的随军记者在日记里记下了这样的一幕:“全庄园的男男女女,大人小孩,从大庄宅四周的小土屋,从宅子底层的马棚、外院的牛舍,陆陆续续走来了,在草地上坐了一大片。谁只要看一眼这群人,就会多少懂得一点什么是农奴制度。这老小一百多人,没有一个人穿一件完整的衣服,全是破烂的像麻袋样的粗布衫裙,那上面不是补丁就是发亮的油污。妇女和孩子们几乎没有穿靴、鞋,全赤着脚。”

  描写选举,随军记者写道:“人们把手高高举起来了,这是一些终年劳碌的手,被人支配的手,今天第一次自由地举起来,在这个庄园前面过了第一次民主生活。”

 

  时光荏苒,60年后的克松群众过上了向往中的生活,家家都住上了300平方米以上的藏式院房。如今,克松群众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达到102户,接近全村户数的一半。2018年,克松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9万元。

  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克松村的沧桑巨变诠释着西藏发展的人间奇迹。

  克松村党支部书记边巴次仁表示,2017年克松村所有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摘帽,迈上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率先开展了“变朗生为书生”的扫盲工作。今后还将一如既往地鼓励农牧民子女入学接受教育,为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积蓄力量。(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二召)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