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治“长江病”

2019年06月25日 17:1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长江水系支流众多、湖泊密布,充足的水资源和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长江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具典型性的河流之一。然而,多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长江流域水生生物栖息生境面积大幅萎缩、空间格局破碎,流域水生生物资源量和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长江水生生物链中各个物种资源正面临着全面衰退,未来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要治“长江病”,就必须找出症结所在,对症下药。长江水生生物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岸坡硬化、挖砂采石、外来物种入侵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下,现阶段开展的保护修复工作主要包括:

  做好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与评估。20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项目“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为长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决策提供支撑。

  加强鱼类多样性保护和栖息地修复。长江流域鱼类多样性保护分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目前,鱼类自然保护区初步形成自然保护区网络,保护区总面积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20%,包括白鱀豚、中华鲟和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自然保护区等。同时,长江流域分批建设了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279个(截止到2017年底)。保护区建设将生物群落及其依赖的适宜生境作为一个整体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给予保护,实践证明十分有效,是今后应重点采取的保护措施之一。鱼类栖息地修复工程包括:灌江纳苗、人工鱼巢、人工漂浮湿地、生态丁坝、大坝分层取水、鱼道建设等,为鱼类的产卵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流水条件、丰富的饵料资源,促进亲鱼产卵行为、洄游行为,确保鱼类能完成整个生活史。

  科学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为缓解四大家鱼资源下降,在农业农村部组织下,2010至2019年连续十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承担四大家鱼原种亲本活动,累计人工放流四大家鱼原种亲本2万多组。2018年放流亲本对长江中游四大家鱼卵苗发生量贡献率达11.4%。四大家鱼资源量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优化完善生态调度。自2011年至今,三峡工程已经开展了多次针对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试验性生态调度工作,对四大家鱼资源恢复产生了积极效果。

  加强对人类活动管控。人类活动管控主要包括禁渔期制度、渔民转产转业以及水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与补偿等。长江禁渔期制度自2003年正式实施以来,初步缓解了长江渔业资源衰退趋势。2016年起,又延长1个月禁渔时间,达到了4个月,使其能涵盖长江流域大部分水生生物的主要产卵繁殖期。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加快推进长江禁捕,是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中央系列决策部署的重大决策,是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今后要坚持保护优先、退管并重,统筹推进渔民退捕转产、渔民生计保障,确保到2020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

  通过各方共同努力,预计2020年,重要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关键生境修复取得实质性进展,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性增长,水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基本遏制。到2035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生生物栖息生境得到全面保护,水生生物资源显著增长,水域生态功能可以得到有效恢复。(文/陈大庆)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