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大管家"见证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蝶变人生"

2019年10月06日 09: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贵阳10月5日电 题:社区“大管家”见证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户的“蝶变人生”

  记者 刘鹏

  国庆期间,刚调整到凤冈县人社局任职副局长的游绍英再次回到凤翔社区。“这里,我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亲眼见证了很多贫困户的‘蝶变人生’。”

  游绍英也是凤翔社区原党总支书记,凤翔社区是一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018年1月,来自凤冈县的13个乡镇的1505户6432名贫困民众在这安家落户。

  “我是‘大管家’也是‘小保姆’。”游绍英回忆搬迁安置地之初时说,当时的这里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浆满地。新的社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从购置第一套办公桌椅到兴起这个家。

  游绍英直言,搬迁初期,很多人连防盗门都不会开,经常发生把钥匙拧断再别人家锁里的扯皮事;很多老年人因不会使用带童锁的电暖炉而常常挨冻;因不会使用抽烟机而搞得家里乌烟瘴气;因不会使用智能遥控器就认为是电视机坏了,常常跑来报修;还有乱扔垃圾、高空抛物、醉酒闹事、邻里扯皮、家长里短的事儿,随时都在上演……

  “新的身份,新的环境,对他们以及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游绍英说。

  有一次,刚搬新家,徐振向伯伯儿子又要结婚,为把家里扫干净,一盆盆舀水冲洗墙壁和地板,自家倒是弄干净了,但整个楼梯水漫金山,楼下家墙面到处被浸湿,吵得不可开交;平时在社区,一群一群壮劳力在广场上叼着烟,渡着步,聊着天,妇女们一天除了煮两顿饭后就无所事事……

  “每每想起这些场景,我的心总是一阵一阵的揪痛,作为社区的‘大管家’,着急啊。”为改变这些刚搬进来的各种问题,游绍英和同事对搬迁党员进行逐一走访建立台账,为增强服务力量,她又牵头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居委会、监委会、楼栋长等自治组织。同时,组建“工、青、妇、幼、残、军”六个群团组织,招募志愿者队伍4支,团结和引领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开启了“保姆式的”服务。

  社区的徐大海以前因家庭条件太差,家里太穷,媳妇跟人跑了。游绍英清晰记得,刚搬进凤翔社区时,徐大海一股劲儿的叫穷叫苦,后来社区推荐他去参加了建筑工匠培训,找到了稳定工作,还在社区妇联的牵线搭桥下,还找到了另一半,徐大海不仅组建了新家庭,更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游绍英介绍,为解决就业,社区目前引进了8家手工密集型小微企业进驻社区,创建就业创业园,解决了300余人就近就业的问题,实现了搬迁居民家门口就业。通过自主择业、培训推荐就业、引进企业就近就业、开发岗位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组织化输出就业等多种方式,广泛开拓就业渠道,实现了社区3097名劳动力稳定就业,确保了搬迁实效。

  如今,在凤翔社区,搬迁贫困户户的生活一天天美好起来。游绍英说,这是她最大的期待,也是贵州众多搬迁安置点共同的期待。的确,搬迁安置点不是“暂住地”,是幸福新家园。

  据了解,截至2019年8月31日,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累计建成安置点943个,住房45.6万套,累计完成搬迁入住184.5万人,占计划任务的98.1%,剩余3.5万人将在2019年年底前全部入住。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当前贵州全力做好搬迁“后半篇”文章。早在2016年,贵州就提出了“五个三”生计保障和后续扶持配套政策。2018年下半年,贵州提出聚焦“五个体系”建设,明确后续工作重点抓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等“五个体系”建设,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如今,在贵州大地上,188万贫困民众正在新的家园中开启“蝶变人生”,在幸福康庄大道上大步前行。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