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跨省市企业达1.6万家 三地产业融合成果看这里

2019年12月13日 15:43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京津冀跨省市企业达1.6万家 ,三地产业融合成果看这里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五周年。五年来,京津冀在产业协同发展上究竟成绩如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亮出了最新成绩单:五年来,京津冀跨省市企业已达1.6万家,北京“溢出”带动效益明显,1.2万家京籍企业在津冀地区开展产业活动。

  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四经普系列解读报告,报告显示,五年来,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地间产业定位与产业分工日益明晰,地区之间产业融合水平逐步提高。

  商务及高技术服务业占比高

  四经普数据显示,2018年末,京津冀区域内共有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243.1万家,比2013年末(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下同)增长90.5%。其中,河北比2013年末增长163.9%,成为区域内单位增长主力。

  京津冀区域内,三产成为产业绝对支撑。2018年末,京津冀区域内第二产业法人单位43.5万家,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99.6万家,三产占比达到82.1%。

  具体来看,京津冀区域内,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为32.4万家、23.2万家和13.4万家,占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13.3%、9.5%和5.5%,分别比全国同行业高1.6、3.6和1.3个百分点,显示商务服务和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程度相对较高。

  三地“角色”定位初步形成

 

  报告认为,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步深入,京津冀三地在产业上良好的区域分工格局初步形成。

  北京方面,产业高端化趋势明显。第三产业成为绝对主导。高技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集聚程度日益增强。2018年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北京二、三产法人单位比重为15.6%、7.8%和5.5%,分别比2013年末提升4.3、0.2和1.2个百分点。而批发和零售业等传统产业地位有所下降。

  天津方面,服务业快速提升成为亮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增长,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天津第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比重为8.9%和6.1%,分别比2013年末提升2.1和2.4个百分点。同时,金融和交通运输行业比较优势明显。

  河北方面,先进制造业得到迅猛发展。2018年末,河北第二产业法人单位31.6万家,占二、三产法人单位比重为27.4%,比京津冀地区平均水平高9.5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发力。2018年末,河北高技术制造业法人单位0.7万家,占京津冀区域高技术制造业法人单位总量的52.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单位数量分别占京津冀区域的65.0%、64.1%和58.8%。

 

  1.2万京籍企业产业“溢出”

  京津冀携手抱团,京籍企业正成为溢出带动的主力军。

  四经普数据显示,北京法人单位在津冀地区的产业活动单位达到了1.2万家,高于天津的0.3万家和河北的0.1万家。北京在区域内产业融合中核心带动作用明显,与2013年末相比,北京法人单位在津冀的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增长225.9%,分别比天津和河北高108.9个和170.6个百分点。

  三地产业融合也结出累累硕果。2018年末,京津冀法人单位在区域内跨省(市)的产业活动单位1.6万家,占区域内产业活动单位总量的5.5%,比2013年末增长180.2%。

  跨省市开展产业活动的三地法人单位,主要聚焦在哪些领域?报告显示,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逐渐降低,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显著提高。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产业活动单位合计0.4万家,所占比重为25.9%,比2013年末下降6.1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合计0.7万家,所占比重为41.1%,比2013年末提升12.4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