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交出亮眼成绩单 前11月北京输出技术合同超210亿

2019年12月30日 10:20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12月29日,北京市发改委公布今年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成绩单:前11个月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99家;疏解提升市场49个,疏解关停物流中心16个;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10亿元。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北京市立足“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特征,携手津冀形成工作合力,推动了一批重大项目、重点事项落地实施,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49个市场疏解提升

  东五环外常营,总建筑面积接近20万平方米的三甲医院正拔地而起。这里将建成朝阳医院东院,每天规划接待门急诊患者6000人次,弥补东部医疗资源的不足。

  像朝阳医院东院这样的公共资源项目纷纷开工建设: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口腔医院迁建等工程相继开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5所学校新校区加快建设。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大背景下,北京公共服务资源空间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

  产业疏解也有新进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严格执行2018年版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截至11月底全市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达2.28万件;全市共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399家,累计达到3047家;疏解提升市场49个,疏解关停物流中心16个,累计分别达到630个、122个。

  城市发展有“减法”,更有“加法”。今年,中关村科学城规划发布实施,创新生态体系和新型城市形态更趋完善;怀柔科学城5个大科学装置全部开工建设,“科学+城”建设框架全面拉开;未来科学城推动东区“搞活”,加快西区优化提升;经开区制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一批技术创新中心挂牌运营。

  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超210亿

 

  一周前,天津武清,来自北京的北内有限公司在天津新厂区第一次升起国旗。5年来,这家与共和国同龄的内燃机生产商规划搬迁、落地施工,如今正式入驻天津生产基地,开启2.0版新征程。

  “我们并不是简单复制搬迁,武清的生产基地引进德国技术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覆盖度,这是一次产业水平的提升。”北内负责人说。

  去年开工,今年就建成,得益于协同发展的“加速度“,从工厂建设到配套落地,再到员工公寓、子女入学,当地政府都帮忙解决。

  放眼京津冀,创新正在为协同发展注入源源动力,一批北京创新成果正在京津冀区域转化应用。数据显示,1至11月,北京技术市场服务平台服务合同额超24.5亿元,服务企业近7000家次;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超210亿元,累计超990亿元;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8000家。

  优质民生资源加速共享

  大兴国际机场投运,京礼高速(北京段)、京张高铁全线建成通车,京津保1小时交通圈顺利实现……这一年,在三地间往返的老百姓有个明显感受:路上花的时间更少了、出行选择更多了。

  京津冀协同带给三地居民的获得感还体现在生态、教育、医疗等多方面。

  1至11月,北京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相比2018年又下降了9微克/立方米;三地围绕大兴机场周边及通道实施造林1.17万亩,围绕世园会、冬奥会开展通道绿化1.17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完成造林1.76万亩、封山育林23万亩;上下游协力治水,推动编制潮白河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规划。

  来自北京的职业教育专家顾问团今年赶赴河北,帮助河北职教院校提升办学水平;16家市属医院与河北26家医院共同开展31个合作项目;36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411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20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176家医疗机构试行共享。

  目光投向北京城市副中心:今年北京学校小学部开班,首批招生300余名;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日均门诊量2400人次;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和东六环入地工程实现开工,城市绿心完成绿化8000亩,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开工建设;环球主题公园大型游乐设施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北运河实现部分河段游船通航。

  市发改委这位负责人说,2020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节点之年。本市将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发挥好“一核”作用,带动河北雄安新区、城市副中心“两翼”发展,推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曹政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