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会首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引发热烈讨论

2020年01月15日 07:11   来源:文汇报   

  ■本报记者 周渊 张晓鸣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要优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率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要以一体化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推动示范区建设”……昨天是上海两会第一天,有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话题热度已快速飙升。当天,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专门举行“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集体采访,多位政协委员现场分享了他们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思考深入、调研翔实的提案或建言。

  市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建设委员会主任陆月星和专委会成员已连续两年将长三角一体化作为重点调研课题,他们得出一个结论:长三角一体化本质上是构建区域利益共同体,其内涵包括共生、共商、共建、共赢、共享。

  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即便坐拥独特区位优势,长三角区域在推进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中仍面临不少瓶颈制约,其中之一就是基层发展冲动强,对避免“绿色不发展”和“发展不绿色”还缺乏共识。陆月星对此总结:“示范区建设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紧紧围绕‘四个新高地’的战略定位,以一体化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着力解决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与乡村、示范区与周边区域、政府与市场四个关系问题。”

  “目前,示范区内产业发展处于一般水平,单位产值尚不足上海平均水平的1/3,每万元产值能耗为日本的近3倍、美国的2倍——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调整转型势在必行。”柏国强委员接过了话头。在他看来,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首先要坚持生态优先、自然修复的原则,保持和确立生态优势,增加生态环境容量,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宜业新典范,并为创新经济发展腾出容量,“绿色发展就是高质量发展,有风景的地方才有创新的经济”。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市农科院副院长许复新说,示范区建设要优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依托现有资源优势,加强产业联动。他特别提到极具江南文化特色的古镇旅游:“不妨充分利用江南水乡古镇文化,盘活现有资源,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农业旅游精品线路,实现文旅资源整合。”

  文旅融合话题也引发市政协常委、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主任厉震林的共鸣。在他看来,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文化意象。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江南文化是其底蕴,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之一。

  “目前,江南文化的整体形象与江南地区的经济等级似乎并不匹配。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城市群已位列国际阵营,江南文化形象仍然局限在古镇的小桥流水、桨声灯影之中,缺乏大格局、大气象。”作为文化艺术界政协委员,厉震林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在文化上要示范什么?上海又能如何把握这一重大机会?

  “我认为,上海应该致力于成为江南文化的学术中心、文创中心和国际中心。”厉震林进一步建议,上海要在学术建设上形成江南文化的研究集群;在文创建设上既可以保留原汁原味的实体形态,也可以对江南文化中的IP进行提炼开发和现代转化;上海还应该致力于打造江南文化的国际展示、传播和体验,向世界展示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