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经济普查显示江苏经济质态更优后劲更足

2020年02月21日 11:50   来源:新华日报   
 我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近日出炉。此次经济普查结果如何,又反映出江苏经济发展拥有怎样的特质?
  活力增强,市场主体数量激增
  2019年1月1日至4月30日,江苏投入近9万名基层普查人员展开拉网式摸查,对纳入统计范畴的各类经营主体逐一入户登记。“这次普查,进行了一次全面‘经济体检’,准确勾勒出江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能培育壮大、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新进展。”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彭小年如是总结。
  江苏市场中的营商主体究竟呈现出怎样一种发展趋势?彭小年认为,市场主体结构优化和总体活力增强,是最显著特质。5年间全省单位数量大幅提高,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截至2018年年末,全省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法人单位便达到205.4万个,产业活动单位更超过222万家,与此前2013年开展的第三次经济普查相比,分别增长95.8%和92.0%。
  “到2018年年末,省内企业法人单位的数量达到185.9万户,较三经普时期增长了104.3%。”省统计局综合处处长李宝会分析,这等于说,全省市场主体数量接近翻倍,“由此可见,近年来江苏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实行大规模减税降费、努力改善营商环境等,取得较好的效果。”
  产业提质,激活市场一池春水
  “从产业角度看,四经普中几项列统指标的表现情况,能侧面反映出我省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运行质态。” 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康长进介绍说。这几项列统指标,分别是营收能力、 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结构。
  就营收能力而言,四经普显示,2018年年末,全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773691.8亿元,不仅资产总额庞大,就连当年企业法人单位实现的营业收入额,也达到330962.2亿元。“足够的资本再流入市场,为产业发展和各类市场主体生存,提供了必要保障。”康长进分析,正是基于营收能力提升,行业发展有了稳定的推手,经济稳健向好的发展底色愈加鲜明。
  除营收外,市场主体的活力还离不开其行业内的竞争力。其中,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举足轻重。“通过此次普查结果不难看出,不论装备水平还是生产效率,二产和三产都有了整体提升。”李宝会告诉记者,以工业领域为例,由于总体资产规模提高而从业人员数量下降,一方面,企业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化生产加速取代传统人工,另一方面,企业人均拥有资产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进而从行业层面到行业内部多数企业,总体实力均有加强。”翻开四经普数据,2018年年末,全省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人均资产,便已达到103.3万元,比三经普时足足增加34.1万元。而在第二产业旗下的建筑业领域,以总产值计算的行业劳动生产率也达到人均35万元,与三经普相比,整整增加了7万元,增幅高达24.8%。
  不只是营收能力和装备水平及生产效率,人的作用也在放大。康长进介绍,此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从业人员素质进一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
  “人、财、物共同发力,助阵产业升级、促使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才最终激活了市场主体一池春水。”康长进评析。
  创新助力,新兴产业不断突破
  此次经济普查从创新维度切入,对全省经济发展的体格进行了扫描。
  在关键技术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量已破万家。2018年年末,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拥有企业的数量达到10837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3.4%。
  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活跃。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502.6亿元,比2013年三经普期间增长了79.6%。随之而来,研发总体成效进一步提质。2018年,我省全年专利的申请量达3.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5万件,分别比2013年增长了80.5%和88.2%。
  此外,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仅以开展R&D活动一项指标来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符合条件的法人单位便拥有19669个,足足比三经普时增长了60.1%,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亦提升至42.5%。
  “种种迹象表明,在江苏,创新发展的理念正受到更多企业重视,创新产出的能力有了更大幅度的提升,经济发展后劲更足。”彭小年说。(李睿哲)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