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上的长三角如何谋篇布局?

2020年04月16日 12:12   来源:扬子晚报   
  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到2025年,长三角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从国家广域国土视野来看,目前长三角轨道发展依旧存在瓶颈。而值得欣喜的是,近几年以江苏为代表的长三角区域铁路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期盼不远的将来,长三角能够更高效地联通京津翼、珠三角及中西部地区,携手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建设现状
  2020年,长三角力争开通7条高铁线
  在上海虹桥这个中国最繁忙的火车站,运营时间内平均不到2分钟就有一趟高铁到发,比上海地铁高峰发车间隔时间还短。在上海和南京之间,每天往返的高铁有249趟,平均4.3分钟就有一班。仅苏州一地平均每天就有超过2.9万人前往上海。
  上海铁路方面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长三角区域路网密度达到325公里/万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2倍。2020年,长三角铁路建设依旧高歌猛进。苏浙皖沪三省一市, 全年将力争开通商合杭高铁南段(合肥至杭州段)、盐通铁路、沪通铁路(一期)、连淮扬镇铁路南段(淮安至镇江段)、合安高铁、徐连高铁、皖赣铁路芜宣段等7条高铁,开通高铁里程1163公里,开通新建高铁客站32座,另外还将力争开通衢宁铁路、三线电化蚌埠段改线、金台铁路3条普速铁路,开通线路总数达到10条,将是长三角地区铁路建设史上项目开通最多的一年。同时将力争推动沪苏湖铁路、北沿江高铁、通苏嘉甬铁路等3条高铁,金华至建德铁路、宁芜铁路扩能沧波门至古雄段、大丰港支线等3条普速铁路以及陆家浜货场等多个项目开工建设。此外,区域内在建3000多公里铁路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存在问题
  长三角高铁网发展依旧“不平衡”
  在快速需求增长下,沪宁、京沪、沪杭走廊已呈现饱和状态,而新兴的宁杭、通苏嘉等走廊供需矛盾也已显现。在此情形下,后续的长三角铁路网应该如何谋篇布局?
  长期从事城市与区域综合交通战略研究,主持完成南京、杭州、合肥长三角三大省会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江苏省设计大师、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教授认为,从国家沿海大通道看,除了京沪高铁(6.270, 0.04, 0.64%)一条串联沿海中部区域的高铁外,至今还没有一条贯通性的时速350公里以上的大沿海高速铁路。京沪高铁也已趋于饱和状态。从大沿江走廊看,尽管已有一条沪汉蓉城际铁路联通,但时速还没有全线达到300公里/小时,运能也不足以满足沿线出行需求。
  “沪昆、沪广大走廊也是如此。没有规划建设300公里/小时以上时速的直达高铁。”杨涛说,苏中、苏北地区,尽管地处大沿海、大沿江、东陇海三大国土发展轴交汇地带,至今仍处在高铁服务盲区,尚未完全接入国家高铁运输网络;上海通往大东北、大西北和大西南的高铁走廊也还没有列入规划建设议程;而杭州湾地区尽管拥有沪杭、宁杭、杭甬三条高铁交汇,铁路5小时可达北京、福州、郑州、武汉,但与粤港澳大湾区、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铁路联系仍十分不便。
  “江苏近几年铁路发展势头迅猛,”业内人士表示,“但受前些年铁路规划滞后所限,有些线路还没建成就已经有所滞后。”“江苏是唯一一个拥有沿海、沿江、东陇海通道的省,每个通道上都有几亿的人口,每个通道都可以有3至5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干线。但目前省内沪通设计时速250公里,徐宿淮250公里,连镇250公里……这个设计时速稍有不够。”业内人士认为,“另外比如徐宿淮,占用了上海至陕西国家运输走廊,但设计之初并没有把上海、郑州、西安作为起始点,导致无法顺利接入国家‘动脉’。”
  业内人士认为,南京首位度想要提升,苏中、苏北想要崛起,也应与上海以及京津冀、珠三角、东北亚、长江中上游、中原等城市和城市群,建立紧密的联系。不仅需要与国内的干线铁路联通,更要有“国际视野”,与泛亚、欧亚国际间高铁网进行“通联”。
  据大数据分析,在苏州居住、上海就业的人群中,有56%的人居住在昆山;在上海居住、苏州就业的人群中,有47%的人工作在昆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交通所所长蔡润林指出,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城际间商务、通勤和生活往来联系愈发紧密,城市密集地区和大城市毗邻地区对于轨道交通对接和延伸的诉求强烈。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跨界延伸至昆山花桥,实现了长三角首个城市轨道交通跨市延伸服务。而根据最新批复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苏州S1线在花桥站与上海轨交11号线实现换乘衔接。此外,太仓、吴江等地均在积极寻求轨道交通的毗邻对接。
  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交通所所长蔡润林认为,“花桥模式”尽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沪昆交接地区的毗邻出行,特别是因职住分离产生的通勤出行需求,但实际上无法适应和满足城际间快速联系诉求。昆山花桥至上海人民广场轨道交通在途时间超过1.5小时,若考虑苏州市区至上海通过S1线接驳则至少超过2.5小时。
  此外,杨涛指出,由于管理体制条块分割,航空、铁路、轨道、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缺乏统筹整合。如浦东国际机场、禄口机场、萧山机场均缺乏与长三角腹地直连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禄口机场轨道接驳比例不足20%,萧山机场尚无轨道接驳。长三角区域“空铁”、“空轨”联运有待提升。
  专家建议
  长三角可共谋“新京杭高铁”
  “江苏在做高铁规划时,可考虑从国土层面布局,将省内线网北通京津翼、东北亚,南接粤港澳、北部湾,横联长江中上游,同时考虑向大西北、大西南辐射。”杨涛说,长三角可共同谋划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高速铁路通道,由北京经山东、苏北、苏中腹地至杭州,形成大沿海高铁复线通道;另外,可谋划杭广高铁规划建设,构建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直连直通高铁通道。“这些通道对江苏利好极大。”杨涛说。此外,还需要及早谋划以上海全球城市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面向大西南、大西北等方向国家大运输走廊的高速铁路通道规划建设,包括沪陕高铁、沪昆高铁等。
  “目前江苏在建的和已开工的线路,仍可做廊道预留,为后续更高的规划做准备。”杨涛说,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延绵3000多公里,覆盖11个省市2亿多人口,目前尚没有一条时速350公里以上的贯通性高速铁路,长三角可先行统筹谋划面向全球和全国的空港、海港枢纽群和超高铁、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等多模式、多层次复合立体交通走廊,“至少需要3-4条贯通性高速铁路。”
  长三角城市群之间构建“高铁半日交流圈”
  杨涛认为,形成多层次的交通网络,首先需要形成主要城市群之间高铁一日交流圈。要构建长三角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世界级城市群,与图们江、辽中、环渤海、海西、北部湾、中原、关中、长江中游、成渝、长株潭、滇中等次级城市群高铁一日交流圈。近期实现1000公里以内城市间5小时通达,展望超高速铁路发展,远期有望实现1000公里以内城市间2-3小时通达,最终形成主要城市群之间高铁一日交流圈。
  此外,杨涛认为,长三角城市群应形成直联直通城际快速铁路半日交流圈。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都市圈核心城市之间高速铁路直达联系,实现高铁站到站0.5-1小时通达。另外,还应构建以沪、宁、杭、合、苏、锡、甬等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层级轨道交通体系,形成都市圈轨道交通支持下的一小时通勤圈。
  蔡润林也指出,未来长三角城际通道将呈现层级化、网络化布局:“特别是对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而言,城际廊道既需要跨区大尺度的高速铁路系统,也需要服务于都市圈和城市密集区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与东京、伦敦等世界级城市群相比,我们目前最大的短板在于后者,都市圈城际轨道(设计速度120-200km/h)的规模和便捷程度均有较大差距。”
  未来展望
  2025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
  围绕打通沿海、沿江和省际通道,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与地方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快沪通铁路一期、商合杭铁路、南沿江铁路等在建项目建设,推动北沿江高铁、沿江高铁武合宁通道、沪苏湖、通苏嘉甬、杭临绩、沪乍杭、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推进沿淮、黄山-金华、温武吉铁路、安康(襄阳)-合肥、沪甬、甬台温福、宁杭二通道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推动市域铁路向周边中小城市延伸,率先在都市圈实现公交化客运服务。
  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到2025年,“轨道上的长三角”基本建成。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