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第一路”长江路将迎来智慧出行新时代

2020年04月27日 09:51   来源:中安在线   

  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省会合肥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贯穿省城的长江路是这座城市变化的见证者。百年前的长江路名叫“前大街”,只是一条青石小路,连接四牌楼和三孝口。 1954年,长江路路面从五六米扩展到25米宽,真正成为该市首条贯穿城区的主干道。1992年,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长江路拓宽为33米,全改成三块板式水泥路面,所有管网入地,隔离带花团锦簇。2008年,长江路再次改造加宽。长江路与时俱进,成为省城的地标,也沉淀着合肥的历史和文化,这条全长32.2公里的城区主干道也被誉为“安徽第一路”。

  为全面提升“安徽第一路”的交通管理品质和主干道交通运行效率,日前,合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联合科大讯飞信号优化服务团队,对长江中路干线信控方案进行协调控制优化。

  长江中路地处合肥市中心,是贯穿东西走向主干道,常年交通流量湍急;附近有大型商业中心、学校、医院、地铁站等,且路口距离较近,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溢出现象严重。本次优化路段由长江中路与北含山路、长江中路与宿州路、长江中路与徽州大道、长江中路与花园街路4个路口组成,其中长江中路与徽州大道、长江中路与北含山路是2020年合肥交警部门的100个重点样板点改造路口。

  优化前存在问题分析

  1.高峰期该路段各路口交通压力较大,路口车流溢出频发

  长江中路与宿州路南出口经常溢出;早晚高峰长江中路与徽州大道东向西和东向南车流量较大,东进口车流经常溢出到长江中路与宿州路。

  2.绿灯配时存在优化空间,车流排队较长

  长江中路与徽州大道早高峰东向西、东向南绿灯时间不足,晚高峰南北直行和左转绿灯时间不足;长江中路与花园街路西直行和左转车流较大,排队较长,北方向左转车流较少。

  3.路段停车次数多,通行效率低

  各路口未协调控制,车流经过每个路口均需要停车等待,通行效率相对较低。

  4.信控方案未划分早晚高峰,高峰交通压力大,平峰绿灯空放

  各路口只划分了白天和夜里信控方案,早晚高峰与白天平峰期交通流量相差较大,未分开配时。

  优化解决方案

  1. 根据交通流量的分布,合理设置信控相位和绿灯时间,提高路口绿灯利用率,减小车流排队长度;

  2. 调整各路口信控方案周期,保持协调控制,减少路段停车次数和车流溢出频率;

  3. 分析各时段交通流量,划分早晚高峰时段,提高高峰期通行效率,减少平峰期绿灯空放时间。

  优化后效果

  优化方案下发后,每2个信控周期可以形成一次东向西和西向东的双向绿波,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长江中路与花园街路西方向直行和左转排队长度降低20%,长江中路与徽州大道东方向直行和左转排队长度降低12%,高峰期车流消散速度更快。工作日平峰期东向西路段停车次数降低25%,当4个路口处于协调周期时,车辆可连续通过4个路口。

  优化后,早晚高峰期长江中路与花园街路西方向直行和左转排队长度降低20%,长江中路与徽州大道东方向直行和左转排队长度降低12%,工作日平峰期东向西路段停车次数降低25%。

  “交通超脑”助力城市交管

  在合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交通指挥中心,还“藏着”这样一个大家不知道的“硬核科技”,那就是“交通超脑”。数字化的城市交通管理,与遍布大街小巷的监控探头密不可分,相比之下,“交通超脑”的监控探头看得更广、瞧得更远,观察起来也更清晰。

  合肥“交通超脑”还可以针对堵点挖掘、堵因分析、拥堵治理等智能生成交通拥堵报告。根据这些拥堵报告,目前合肥市已经完成了781个路口建档、405个路口优化方案的制定以及108个路口的区域协调优化。

  除了地面路口通行秩序整治,高架道路的安全畅行也是合肥市城区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交通超脑通过实景建模的方式,同步模拟全市高架交通运行状态,也就是说,交警不出门就可以掌握整个高架路网的整体运行情况。

  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加持下,合肥“交通超脑”还可以对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特种车辆出行,进行综合仿真和智能模拟,在事件发生前就可以进行精准预案的制定。

  目前,合肥“交通超脑”日均接入交警及天网数据2500万条,互联网路况数据1.5亿条,运管、公交等数据1500万条。在高德地图编制的2019年全国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指数”排行榜中,合肥在全国排名第18位,较2018年提升了23名,高峰拥堵指数也在稳步下降,交通状况逐步向好。今年,合肥市正在加速推进“合肥交通超脑”平台的二期建设,进一步提升合肥城区的交通管理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