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删除“国家统一”?“台独”分子不知死活

2020年05月12日 14:0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删除“国家统一”?“台独”分子不知死活(日月谈)

  据台媒报道,有民进党籍民意代表提案修改“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删除其中“国家统一”相关文字,体现所谓“国家管辖领域仅及于台澎金马及其附属岛屿”云云。这一举动摆明了是妄图推动“法理台独”。民进党在谋“独”路上“飙车”、不断试图挑战大陆底线的行为是极其危险的。我们严正警告“台独”分裂势力,不要低估14亿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事实。1945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台湾随之光复,重回祖国怀抱。包括《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在内的一系列国际法文件,都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1949年以来,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就算在台湾地区,相关法律也体现了一中原则。上世纪90年代公布的《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就是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一个中国框架下的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文中亦包含“国家统一”字样。随后,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商谈中确立了“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就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然而,“台独”分子们却一直把这些规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陈水扁执政八年期间,岛内“独”派分子推动“正名”、“公投制宪”、推动台湾加入联合国的闹剧一出接着一出,遭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迎头痛击,最终都以失败收场。

  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岛内分裂势力又开始蠢蠢欲动,一系列“渐进式台独”活动不断推进。而今,“台独”分子和民进党当局误判形势,想借着今年年初选举结果的优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大搞“以疫谋独”的把戏。他们在岛内提案“制宪公投”、要求相关机构和企业修改带中国色彩的名称、限缩两岸交流;在国际上大撒钱币和医疗物资,企图以此获取其他国家对台湾参与世卫大会的支持,提升所谓台湾的“能见度”。他们的这些无耻之举,都是为了自身狭隘的政治利益和选票算计。

  这类“谋独”行为就像是在悬崖峭壁上“飙车”,是极其危险的,已逼近两岸关系的红线。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大陆愿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但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依照《反分裂国家法》,“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段时间以来,不论军机绕岛飞行,还是舰队在台湾周边海域巡航,都是人民解放军针对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和维护国家主权需要采取的必要行动,是对“台独”的强烈警告。

  如今,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不妨严肃思考一下,为什么近些年来大陆民间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武统”声音?“台独”分子必须想清楚,到底要把台湾和两岸关系带向何方?

  岛内事态的发展,大陆正密切关注。倘若民进党当局和“台独”势力不听劝告继续飙车,到头来只有车毁人亡。勿谓言之不预也!

  柴逸扉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