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 江苏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一年回眸

2020年05月25日 15:36   来源:新华日报   

  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积极参与者、有力推动者和坚定执行者,始终把建好“长三角的江苏”,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重大战略机遇。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峰会一年来,江苏紧扣“六个一体化”,率先探索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和路径模式,努力建成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战略规划先行,勾勒一体化“路线图”

  2019年12月正式印发的长三角《规划纲要》明确了“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通过一体化发展,使其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让《规划纲要》尽快落地落实,江苏勾勒出贯彻实施一体化的清晰“路线图”。今年4月1日发布的《江苏实施方案》明确了我省实施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重点任务、重点事项、重点政策等共8个方面60条具体措施,加快产业创新、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绿色发展、公共服务、省内全域“六个一体化”。

  一体发展,交通先行。“江苏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运输结构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惠先宝说,为满足人悦其行、物畅其流,根据《江苏实施方案》,到2025年,江苏将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35年,基本实现一日联通全球、半日通达全国、长三角区域内2小时覆盖、长三角核心城市间1小时通达、都市圈1小时通勤,货物经由江苏口岸快速直运主要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

  在推动一体化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产业创新一体化是关键。“激发强劲新动能,构筑活跃增长极,江苏就要放大比较优势,增创竞争优势。”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沪苏浙皖“各展所长”,江苏最大的优势是制造业,总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着眼“空间相对集聚+功能深度耦合”,致力“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江苏将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及新能源技术等领域产业科技创新,打造“世界工厂”2.0版,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作为中国经济贡献强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长三角也承受着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困扰。“长三角生态环境休戚相关,我们将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费志良介绍,《江苏实施方案》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方面实施七大举措,包括保护重要生态空间、重要生态系统,联合治理跨界水体环境,协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落实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等。

  推进“六个一体化”,建好“长三角的江苏”

  “建好‘长三角的江苏’,既是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又是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战略机遇。”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江苏正利用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依据国家《规划纲要》和《江苏实施方案》的“路线图”,迅速拟定“施工图”,在“六个一体化”上发力。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我省力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车联网建设,在苏北、苏中、苏南分别选取3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类企业率先开展工业数据分类分级试验验证,牵头谋划长三角工业互联网建设。车联网是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另一重点领域,涉及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工信部支持江苏创建全国首个车联网先导区,在检测结果的互认、路试的互相开放、技术标准的协同制定方面开始布局。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加快。沿江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复,徐宿淮盐铁路、连淮扬镇铁路连淮段建成通车,南沿江高铁、沪通铁路一期、宁淮城际铁路、宁合宁马、常泰过江通道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北沿江、通苏嘉甬、沪苏湖、合新铁路等积极推进;涉及江苏的11条省际断头路,2条建成通车,6条正在建设;累计开通34条省际毗邻公交线路,交通运输部核定我省取消的19个省界收费站已基本完成。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社保结转无缝衔接。去年10月,苏州市吴江区与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嘉善县三地协同治水,推出联合河长制度,做到“一泓清水两地守护,治河不分家”。除了水环境协同治理,江苏还积极落实跨流域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水质不达标,上游赔钱给下游;水质达标了,下游补偿给上游”。同时,聚焦标准化、便利化,率先推进跨省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确定苏州、南通开展区域养老一体化首批试点,牵头推动“畅游长三角”“惠民一卡通”“旅游护照”等产品上市。

  应对疫情大考,长三角联手作战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联手作战、迅速“抱团”,集结成为“抗疫长三角”。

  2月7日,长三角地区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视频会议召开,形成了疫情防控信息互联互通机制、重大疫情管控举措互相通报机制、重要防疫物资互济互帮机制、疫情防控交通一体化联动机制、新冠肺炎病例医疗救治工作联动机制等五项工作机制。在机制推动下,健康证明互认、省际交通管制通报、防疫生产性物资及生活必需品互济互帮、专家跨省会诊、救治中的“血液联动”等得以落实,上海嘉定与苏州昆山也实现了《工作通勤证》两地互认。

  2月27日,三省一市再次召开视频会议,强调树立“一盘棋”思想,不断深化一体化的合作机制。此次会议确立五项工作机制:长三角健康码互认通用,产业链复工复产协同互助,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就业招工协调合作,跨区域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落地协同会商,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区域经济政策协调通报。

  2月16日,吴江汾湖发放首张《防疫通勤证》,持有该证后,从318国道汾湖检查站进入江苏境内时,将不再进行重复登记,只需经测温、核对证件后,直接走“高峰时段通勤车专用道”入境,大大提升了通行效率,减少工作人员检查压力和司机等待时间。

  自3月7日起,为严防境外输入风险,上海两大机场开始对入境旅客实施分流转运。我省在昆山设立上海口岸入境来苏人员中转基地,安排专车统一接回境外返苏旅客。从3月7日到4月1日,我省共出动抗疫车辆300辆、抗疫团队上千人,从上海机场接送入境人员和留学生达17000人。

  抗疫“一盘棋”。我省会同沪浙皖先后在疫情防控、物资保障、运输便利、医疗诊治、复工复产、应急管理等方面建立13项疫情联防联控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协同机制,累计接收并办结重大省际协调事项和重要防疫物资互济互帮转办单40余件;正式上线全省统一的“苏康码”,三省一市日均交换共享“红码”“黄码”健康码数据100余万条;共同协调600余家供应商企业提前复工复产。(沈佳暄)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