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长江经济带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2020年06月04日 09:50   来源:光明网   

  助力长江经济带复工复产复商复市

  ——珞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2020年第三期)举行

  近日,珞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论坛(2020年第三期)举行。论坛聚焦“长江经济带复工复产达产的典型案例和促进政策措施研究”主题,邀请专家学者为助力长江经济带复工复产献策献计。

  论坛由武汉大学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多学科研究团队发起组织,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长江经济带专业委员会“长江经济带30人论坛”组委会承办,吸引了来自长江经济带沿线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论坛上,江苏省政府参事、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以《聚力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为题指出,通州湾是我国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汇点,同时也是促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相互协调配合的重要支撑点,把通州湾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具有重要意义。

  成长春进一步指出,把通州湾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一方面可以放大通州湾江海联动示范区功能,推动经济增长空间从沿海向沿江内陆拓展,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推动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可以缓解长江航道压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此外,还能够服务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推动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北翼轴线,实现上海龙头的辐射带动作用北向延伸,最大程度发挥上海龙头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功能,推动北翼板块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格局。

  成长春建议,要以通州湾为核心,加快推进临海大港口、交通大枢纽、产业大项目的落地和建设,推动港产城一体化联动发展。同时,以国际一流水平规划建设通州湾海港,把通州湾建成长江经济带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承接国际资本转移、配置国内外资源的出海门户。

  云南大学教授、重庆市区域经济学会会长文传浩聚焦长江上游地区疫后复工复产的行动与举措,介绍了长江上游地区在企业纾困、金融支撑、减税降费、就业扶贫、稳定外贸、促进消费、扩大投资、优化政务等方面的行动与举措。在介绍中,文传浩指出,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在复工复产方面采取的措施具有一些共性,如中小企业规模小、抗外部冲击弱,四省市率先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金融手段是维持经济活力的重要因素,为加大对企业及重点投资项目的融资支持,四省市均发布金融扶持企业的政策措施;受疫情影响,长江上游地区各企业延迟运营、企业财务压力较大,因此,上游各省市均采取减税降费措施为企业减负;上游地区还采取一系列就业扶贫政策以保障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人群就业;此外,疫情期间稳定外贸外资也是上游地区普遍采取的举措。

  安徽大学教授王泽强在《多链融合推动复工复产的安徽实践》的报告中介绍,安徽的实践和做法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完善政策链,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安徽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精准有序扎实推动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更好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第二,畅通产业链,确保复工复产不掉链。安徽切实推动复工复产、促进上下游的产销对接,特别重视加强省际之间、市县之间的协调,做好人员、物资有序、安全流动,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第三,强化创新链,以科技赋能复工复产。为主动适应线上线下经济有机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安徽专门设立安徽合肥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促进线上新消费,构筑产业新优势,培育经济新业态,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第四,稳定资金链,打好财税金融组合拳。在疫情发生之后,安徽财税金融部门及时应对,加大对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资金支持,增强发展信心。第五,健全服务链,推广“共享员工”模式。安徽省出台针对性政策,部署全省全面推行“共享员工”等用工余缺调剂工作,构建“共享员工”协调推进机制,建立企业用工富裕和短缺“两张清单”、搭建省级对接和市级对接“两个平台”、强化政策和资金“两个支持”。

  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刘钒在《长江经济带以数字经济助力复工复产的典型案例分析》的报告中指出,数字经济实际上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钒介绍,长江流域以数字经济助力复工复产取得显著成效,展现出来了“新基建”蓬勃发展、“新商业”直上“云端”、“新管理”数字智慧的新气象。疫情冲击在很大程度上倒逼数字经济提速发展,下一步应从七个方面加大力度,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助力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取得更大战果:

  一是要对接国家“新基建”顶层设计,做好落地落实的细节工作;二是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智能+医疗健康;三是要探索“普惠型+云服务”的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四是要建设好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五是要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释放工业数据的能量;六是加快构建城市“产业大脑”,推动数字应用场景全覆盖;七是要避免互联网商业模式对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过度影响。

  武汉大学经济舆情研究基地、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肖光恩在《疫后湖北省对外贸易如何重振》的报告中认为,疫后重振湖北省对外贸易发展,在战略上应坚持“1234”的战略着力点,即“一个坚强的依靠,二个市场无缝连接,三方力量聚合发力,四大战略深度融合发展”。

  具体来说,一是政府层面要从释放制度红利、优化环境营商环境、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户籍改革等方面着手激发企业活力、推动城乡联动发展、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企业制定短期和长期发展战略。在短期内要强化企业在疫后的生存意识,转向可贸易性投入品的生产,加大对医疗和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开拓新国际市场,特别是开拓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推动出口产品转内销,积极开拓国内销售大市场;实施分工或分时弹性工作制,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或经营,开展跨境电商。在长期内企业要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产品结构升级;积极研究国际市场的新变化,引导供需结构的变革;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国别地区结构。三是增加国内市场需求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同时优化收入来源结构,增加预期消费。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邓明亮供稿)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