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岸线变生态岸线 南京扮靓长江经济带

2020年07月03日 11:58   来源:科技日报   

  南京因江而生、因江而兴、因江而盛,长江南京段全长97公里,拥有干流岸线约190公里——

  本报记者 金 凤

  红白相间的灯塔,依依起伏的芦苇,游弋盘旋的白鹭……6月的长江经济带南京河西段,已经成为不少市民和游客的“网红打卡胜地”。这条绵延11公里长的绿色丝带,犹如从天飘落,铺展在长江和新城之间。

  地处最南端的鱼嘴湿地公园,几年前还是一座油库,彼时的江滩油污遍地、杂乱无章。如今,油库拆除,变成了白鹭广场,油船接驳栈道变成了景观栈道,装卸货物的码头变成了观江平台。

  沿着长江一路北上,江心洲内66幢临江别墅、船厂被拆除,曾经裸露的矿山被乌桕、雪松、银杏、大叶女贞等283万株乔木灌木覆盖,这片生产岸线变成了生态、生活岸线。

  沿江进入南京主城区,外秦淮河、金川河宝塔桥断面、月牙湖,消黑除臭重现碧波……

  南京因江而生、因江而兴、因江而盛,长江南京段全长97公里,拥有干流岸线约190公里。

  近年来,南京作为长江江苏段“最上游”城市和全省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进产业增绿、生态增容、污染减量、岸线减压,2017年以来已关闭退出了111家化工生产企业。

  同时,南京探索打造新兴动能产业,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统筹推动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和沿江企业转型发展,促进产业调绿调轻调优。2019年,五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55亿元,同比增长16%。

  整治生产岸线,“黄金带”镶上“绿宝石”

  近日,南京热浪扑面。但河西鱼嘴湿地公园里,健身、散步的市民不时走过,草坪上,一对闺蜜手持相机,摆着各种姿势拍照。几十米外的江中,不时有鱼越过水面,在江面留下一个漩涡。

  用河西新城管委会副主任蔡国峻的话说,几年前,这里还是“临江不见江,邻水不亲水”。长江经济带河西段原址多为防护堤、采砂场、油库,是沿江工业遗迹。“我们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将油船接驳栈道改造成观江平台,完整保留了湿地原貌,在湿地丛林中划分区域,建设了步行栈道,使游客既可以近距离观赏湿地,又避免了因人流进入对湿地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时对湿地河道进行了疏浚,补植了富有层次感的水生植物。”蔡国峻说。

  如今,在这条滨江岸线上,羽杉、水杉、北美枫香、红枫、鸡爪槭、紫叶李等彩色树种错落分布,并迅速成为新兴旅游热点、南京市民节假日休闲游玩胜地,每年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国内外考察调研300多批次。同时,这里也吸引了阿里巴巴、小米、华侨城欢乐滨江等一批创新型企业入驻。

  “今年,鱼嘴广场还将改造为可以观看大江风貌,具备举办大型户外音乐会的江豚音乐广场。”蔡国峻说。

  沿江岸驱车约25公里,位于南京主城区北侧、长江南岸的幕燕滨江风貌区则拉开了生态修复大幕,给这片南京新外滩带来了巨变。

  南京旅游集团副总经理陆俊说,自1950年以来,众多采石场建设于此,每年开采矿石400多万吨,截至1998年,主峰从205米下降到186米,幕府山形成了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裸露矿坑,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近年来,幕燕沿江地区完成约110户砂场码头、71家工企单位以及579余户居民搬迁整治,“对山体的修复,我们尝试用填土复绿、凿石挖槽以及轮胎织网的方法,种植各类乔木灌木约283万株,引进乔木品种达120多个,平均成活率达98%,整体增加恢复了湿地水系约13万平方米。”陆俊说。

  突破治水瓶颈,水下森林成城市绿肺

  古城南京,襟江带河,依山傍水,属长江流域秦淮河水系的南京秦淮区,自然河道与人工河道错落,河湖众多、水网密集。

  月牙湖位于南京市东郊风景区内,西邻明城墙,北依钟山,南接秦淮河。几年前,这里水质较差、岸坡杂乱、遍地违建,周边居民意见较大,投诉较多。

  秦淮区副区长还建军将对月牙湖的治理,比喻为治病救人。“我们对月牙湖采用了‘拆、截、清、修、引、测、管、景’治水八字工作法。 ‘拆’就像做手术,打通所有堵点;‘截’就是忌口,不吃脏东西,杜绝污水下河;‘清’即清淤,疏通经络;‘修’是生态修复,好比中药调理;‘引’即吐故纳新,补充养分和新鲜血液;‘测’就如同定期体检;‘管’类似日常的保养;最后‘景’就是做美容。”

  秦淮区水务局副局长徐连奎介绍,他们通过投放“食藻虫”,建立了“食藻虫—沉水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共生生态系统,形成底泥微生物、沉水植物、大型蚤、鱼虾螺贝食物链,将水体污染物转化为生物蛋白。同时种植沉水植物,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解氧,投放鱼类、蟹类、贝类、螺类等土著水生动物,强化和优化水生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水生态自净系统。

  如今,月牙湖成了“水下森林”,不仅水草摇曳、鱼虾成群,还吸引了大量的野鸟筑巢安家。

  “治水只有里程,没有终点,只有持续接力才能升级美丽。”还建军说,为了突破治水瓶颈,他们打破责任制度缺失的瓶颈,建立了河长制体系,实现了由点及面、由水质管理向全面治理的转变;打破管水千篇一律的瓶颈,坚持一河一策、一口一档,每条水体配置一张整治进度表、一套资金保障方案、一支技术支持团队;打破排水不规范的瓶颈,全面完成现有近4000个排水户整治任务,实现排水许可全覆盖;打破长效保持难的瓶颈,创新督查考核方式,拓展公众参与渠道,从严追究责任不手软。

  产业“调绿”,转型升级生态经济体系

  加快化工产业整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正为南京破解化工围城,腾出发展新空间。

  南京栖霞区是传统的工业企业集聚区,特别是燕子矶地区,曾经是南京城北的“化工城”,不到2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404家工业企业、66家化工企业。

  如今的燕子矶滨江风光带已成为市民休闲的新去处,通江河道水清岸绿。

  作为长江江苏段“最上游”城市和全省唯一跨江布局的城市,南京聚力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南京市工信局新闻发言人汪少军介绍,在培育壮大新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统筹推动化工行业整治提升和沿江重点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他们不断提升南京发展的“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

  近年来,南京瞄准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产业,加快新兴动能的打造。2019年,5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55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软件业务收入超过5100亿元,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四,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与健康等4个产业均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2020年1—4月份,五大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5亿元,同比增长6%。

  同时,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也促进产业调绿调轻调优。汪少军介绍,他们以化工、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为重点,组织实施企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废弃物资源化等技术改造。已成功创建了6家绿色示范工厂和2个绿色示范园区,打造了一批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

  “今年,我们还将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用好技术改造普惠性奖补等政策,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推动质量和品牌提升,提高供给水平,更好顺应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需要。”汪少军说。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