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按下"暂停键" 21万"红马甲"守护乌鲁木齐

2020年08月15日 09:34   来源:工人日报   

  当城市按下“暂停键”,志愿团队就开启了“加速键”

  21万“红马甲”守护乌鲁木齐

  “闫大爷,您开下门,我给您送菜来了!”8月4日一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机关服务中心职工秦东照常来到小区70岁独居老人阎经武的家,“这是您的菜,知道您爱吃肉,也给您送来了,还有您上次要买的慢性病药也一并带来了。”自疫情发生后,秦东第一时间就参与到了小区抗疫志愿服务工作中。

  7月17日凌晨,乌鲁木齐开始封闭式管理,当城市按下了“暂停键”,但志愿者团队却开启了“加速键”。目前,乌鲁木齐市共有2000余支志愿者服务队、21万名“红马甲”志愿者奔忙在各社区各点位。

  让居民安心宅在家里

  20多天过去了,陈炳林一直坚守在志愿服务的岗位。7月17日9时,机场片区安新社区在微信群里发布了招募志愿者的信息,陈炳林第一时间报了名。

  作为丽景水岸20号楼的组长,陈炳林带领三个单元的志愿者,每天八点就起床配菜,这一分配就是40多户的蔬菜,他一份份装好,运到单元口,居民配送到家。六层的居民楼,他一天要跑一二十趟,上楼送菜,下楼顺手带垃圾,不知不觉背上的衣服被汗浸湿了。尽管楼上楼下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但是,每次居民开门,他还是耐心地说,“阿姨,您别急着出门,一定要好好呆在家,有什么需要跟我说。”

  疫情发生后,迎宾路北社区迅速组建起105人的居民志愿者队伍。根据大家的职业分类,分别成立了“送医就诊”志愿车辆队、“爱心天使”配菜送菜队、监督维护秩序队。

  每日凌晨7点,志愿者根据前一天晚上包户干部汇总的菜品需求前往蔬菜批发市场补货;货到小区后,工作队队员高智娟负责分工安排,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按照分工,开始挑菜、选菜、称重、打包、标记地址;最后,由三轮车小分队负责将菜送至居民家中。“一条龙”服务,让居民真正能够安心“宅在家”。

  周开平阿姨住在6楼,平日买菜都是手拉肩扛,累得她直不起腰,现在有志愿者帮忙,每次都是将菜送到6楼家门口。她颇为感激地说:“便民服务保障了生活必需品等物资的充足供应,这一点就让大家感到很安心。”

  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我想申请当志愿者,怕你们忙不过来。”核酸检测工作开始的前一天,乌鲁木齐新体社区居民张永亮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穿上志愿者服装、戴上口罩,早上8点张永亮就开始在检测点忙前忙后。工作人员负责登记,他负责引领群众有序排队,跟着社区忙到下午3点才回家吃饭。

  为了控制疫情,高新区天山村的志愿者们为村头巷尾消杀病毒,帮村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穿梭在天山村各个巷道。

  此次疫情当中,天山区和沙依巴克区被列为高风险地区。近8万名志愿者投入到核酸检测采样工作中。志愿者们与社区工作者一道,维持居民采样秩序并做好户外卫生消杀,为核酸检测采样顺利进行提供保障。超过100万次的志愿服务,让奇迹再次显现。日均60万人份的核酸检测采样,是每个一线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七纺街道温泉北社区党总支书记赵玉说,社区工作人员72小时通宵准备检测工作,制定了三套预案,进行了三次演练,确保核酸检测采样完成得又快又好。“在灯火通明的办公楼里,我们并没有孤军奋战,陪伴在我们身边的还有志愿者们,他们和我们一起装订材料、核查信息,2167位居民的服务工作,最终顺利完成。”

  志愿者们的工作强度通过服务时长就能看得出。多数志愿者每天志愿服务时间超过15小时,部分志愿者服务时间超过18小时。

  搭建 “心理防疫墙”

  “这两天社区工作特别忙,每天有很多和防疫有关的工作需要处理,上班时忙碌会感觉好点,晚上有些焦虑、失眠,每天只能睡二三个小时,头疼、牙疼。”7月20日,社区工作者、40岁的王先生拨通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心理援助志愿者陈雪涛的电话。

  自今年初疫情发生以来,陈雪涛作为“温暖陪伴、爱在线上”疫情防控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队天山区的一名志愿者,通过微信在线为社区工作者提供服务。“疫情发生后,社区工作者工作量激增,尤其面对个别不理解不配合的居民,但又要坚持政策,只能把委屈藏在心里,久而久之心理就会出现问题。为他们做好心理疏导尤为重要。”陈雪涛说。

  为了解决王先生的心理问题,陈雪涛首先通过“情景再现”方式,帮他分析原因、体会个人感受,并与他讨论负面情绪的由来以及积极情绪的作用。“您现在从事的工作很光荣,您的付出很有意义。”陈雪涛鼓励他说。

  7月17日起,乌鲁木齐市“温暖陪伴、爱在线上”疫情防控心理咨询志愿服务活动再一次持续发力,为职工群众提供心理咨询疏导服务。600名持有国家级心理资格证的咨询师组成志愿者团队,全天候免费提供线上心理服务,筑起疫情防控心理“防护墙”。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