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北京答卷

2021年02月26日 14:00   来源:北京日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2014年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把首都发展融入国家战略大局,持续增强与天津、河北两地的协同联动,有序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构建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格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产业对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重点领域取得积极进展,实现了“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形成同心同向同力发展的工作格局。

  昨日,市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市交通委、市经信局、市科委、市商务局等七部门分别介绍各领域协同发展成效。

  环球主题公园今年将精彩亮相。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于去年九月底开园迎客。

  协同发展:两翼联动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李文红发布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效。

  ●疏解非首都功能 北京市从源头上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制定实施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截至2020年底,全市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达2.34万件。禁限目录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开更大空间,高精尖产业的新设市场主体持续增加,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0年的60%左右。“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2014年以来,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2800余家,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980余个。加快补齐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6600多个,持续推进留白增绿,城市环境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两翼”联动 本市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开局起步。以“交钥匙”方式在雄安建设3所学校、1所医院。目前,三校项目接近完工,医院项目主体结构正在施工。同时,北京在雄安注册成立超千家企业,各市属国企积极参与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中关村科技园的雄安新区发展规划正在加快编制。京雄城际铁路全线开通运营,雄安进入北京1小时交通圈。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开工建设,直连直通的交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同时,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2019年1月,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第一批搬迁涉及35个部门、165个单位,约1.2万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开园运营,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建筑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环球影城主题公园一期基本完工,正在抓紧实现高水平开园运营。广渠路东延正式通车,北京学校小学部正式启用,行政办公区二期、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首旅集团等70家重点企业落户运河商务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通州园)正式开园。张家湾设计小镇、台湖演艺小镇、宋庄艺术小镇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 交通一体化项目有序实施,通州区与北三县联通道路10条,21条通达公交线路。随着轨道交通平谷线加快建设,两地群众出行将更加便捷。产业协同上,北京市引导适宜产业向北三县转移布局,连续两年举办北京与北三县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85个项目,意向投资额达到552亿元。组织北京8家行业协会、50余家重点企业与北三县合作,聚焦产业链构建,精准对接北京优势资源。

  通州区与廊坊市共同强化燃煤锅炉、机动车和重点工业行业大气污染治理。2020年通州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19.6%,降幅居北京各区首位,北三县下降6.9%。推动建设跨界生态绿洲,运河公园一期工程已经启动,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三期工程完成70%。建成一批污水治理工程,修复河道水生态功能。北运河(通州段)通航加快推进。

  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延伸布局。北京市教委与廊坊市政府签署《北三县地区教育发展合作协议》。朝阳医院等4家市属医院对口支持北三县燕达医院,帮助其成为三甲综合医院,年门诊量增加了7倍多;市属医院对口帮扶北三县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680余人次。

  ●重点领域协同发展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构建“双枢纽”格局;“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西延、通密线、东北环线开通运营;市域内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打通,环首都“一小时交通圈”逐步扩大。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北京市2020年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53%,碳强度预计下降23%以上,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疏解转移和对接协作步入快车道,区域产业链加快形成。

  北京市深化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中关村企业已在天津、河北设立8800余家分支机构,达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410亿元,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4年的83.1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347亿元。

  组建16个京津冀高校创新发展联盟,成立14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推进实施京张、京承、京保等重点医疗卫生合作项目。精准帮扶河北省23个结对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燕潮大桥缩短了城市副中心与北三县之间的距离。

  紧张建设中的京唐城际铁路。

  交通:“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形成

  市交通委协同发展处处长赵阳介绍,七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交通率先突破”协同发展理念,推动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络状、全覆盖的交通体系不断强化,实现区域交通运输组织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交通网络化布局不断完善。

  ●轨道交通“轨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形成。京津城际延伸线、京雄城际等先后建成通车,京哈高铁实现全线贯通,京唐、京滨城际不断加快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线、怀密线等市郊铁路投入运营,区域铁路网总里程增长超过15%。

  ●道路建设 三地强化道路对接,联手共同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目前北京市域内的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清零,高速总里程达到1174公里。

  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里程增长超过25%,路网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四纵、四横、一环”的京津冀骨干路网格局初步建立。

  ●一卡通 北京已累计发行交通互联互通卡700余万张,实现与全国288个城市互联互通、市民可以“一卡走遍京津冀乃至全国”。38条公交线路省际化,覆盖河北省廊坊、涞水、赤城等17个毗邻县,方便40万人出行。

  ●城市副中心 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之间的公共交通联系不断加强,地铁和市郊铁路延伸至城市副中心,副中心站、城市绿心等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加紧建设。新改扩建道路设施共33项、总规模250公里,完成耿庄桥等13处疏堵工程,有效缓解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间道路压力。比如广渠路东延开通前,北三县到城市副中心和中心城交通量约35%集中在京通-通燕高速,收费站区常发拥堵,通勤出行耗时较长。广渠路东延开通后,京通-通燕高速车流分流效果明显,京通、通燕两条高速的高峰交通量分别下降15%和21%。

  ●雄安新区 京雄高速北京段(市界至六环)正加快建设,预计2021年底建成通车。

  产业:打造特色产业园 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市经信局二级巡视员李涛介绍,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市目前已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2872家,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建材、化工等行业。

  ●产业园 立足高端装备和重化工产业,着眼同城化和自由港,重点建设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首钢等12家市属重点企业布局曹妃甸,重大项目植入为曹妃甸发展注入新动力。同时,立足大数据、大健康、电子商务等产业,推动产业集聚效应,促进项目签约落地。同时,支持海淀、丰台、亦庄等,在秦皇岛、保定满城、廊坊永清等区域,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为“十四五”时期京津冀深入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七年来,一批标志性项目开花结果,总投资74亿元的沧州现代四工厂、总投资42亿元的河北京车造车基地、总投资18亿元的新乐三元工业园等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协同 市科委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处处长郭睿介绍,2014年至今,北京市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共推动开展京津冀基础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示范、科技服务等各类科技协同创新项目140余项。截至2020年,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累计超过2万项,成交额1410亿元。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共8816家。2017年启动投资基金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202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项目23个,完成投资额9.43亿元。建立京津冀创新券制度,推动753家机构服务京津冀科技型中小企业。

  ●市场建设 市商务局市场建设处(京津冀协同处)处长焦刚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985个,其中,专业市场842个、物流中心143个。动物园、大红门、天意等中央台账市场按时完成疏解任务,官园、万通、永外城、雅宝路等市级台账市场基本完成撤并升级和外迁,全市疏解提升市场和物流中心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间共建设提升便民商业网点6600多个。已基本形成环首都1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京津冀三地累计完成农产品电商平台、冷链流通设施等十余个项目。

  公共服务:优质教育医疗资源辐射带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三地百姓带来更多获得感。北京市积极发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稳步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教育 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姚林修介绍,经过几年提速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品质明显提升。北京学校小学部、黄城根小学、第五幼儿园、一幼海晟实验园已实现招生。

  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北京景山学校、北京五中分校、八一学校、北京八中等北京优质学校在河北多地市建设分校。北京30余所中小学“手拉手”对接帮扶河北省23个教育贫困县。河北省千名中小学骨干校长教师赴京挂职学习。通州区与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大兴区与天津北辰、河北廊坊先后成立教育联盟。

  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方面,三地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京津冀经济学学科协同创新联盟”“京津冀建筑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联盟”等16个创新发展联盟。以北京农学院与天津农学院,北京印刷学院与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高校为试点,稳步开展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医疗 市卫生健康委发展规划处处长高路介绍,北京市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持续推进“交钥匙”新建医院项目建设,组织宣武医院、妇产医院、中医医院、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健康监督所等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支持帮扶新区容城县对口机构。

  在促进通州区和北三县协同发展方面,北京市高质量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北三县延伸。已建成运行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基本建成北大人民医院通州院区,加快建设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二期工程。通过技术帮扶、远程诊疗、紧密型医联体、合作托管、人员培训等多种形式支持北三县现有医疗机构提升能力水平。

  其中,朝阳医院、天坛医院等4家市属医院对口支持位于燕郊的燕达医院,已帮助其成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提升显著。2019年燕达医院年门诊量达70万,较2014年合作前的9.5万增长了7倍多;年住院量9.5万,较合作前的3900人增长24倍。先后安排友谊医院、安贞医院、中医医院等市属医院与北三县相关公立医院建立对口合作关系。据初步统计,2020年上述医院在北三县累计支持完成门诊3.2万人次、会诊1665人次、手术860人次、住院2700余人次;开展远程会诊325例,双向转诊62人次;开展各类专业技术培训680余人次。

  截至目前,43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4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21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三省市176家医疗机构试行共享。同时,持续推进京廊中医药协同发展“8.10”工程,累计推进实施27个中医对口合作项目。13个传承工作基地均已在廊坊落地,10个重点专科协同病房建设已全部签约并开展常态化合作。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北京答卷

2021-02-26 14:00 来源:北京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