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谋定即动 国家级园区全力构建发展新格局

2021年10月18日 09:54   来源:昆明日报   

  针对园区未来的发展路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作出了科学谋划,明确了新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至3000亿元的园区达到5个,超3000亿元的园区达到2个,为全市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划定了新的定位:加快把高新区打造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创新型特色园区,把经开区打造为全市乃至全省产业发展的“高地”和创新开放的“窗口”,把滇池度假区打造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康养产业创新基地。从中,能清晰地看得到园区发展新的机遇。

  距离新目标还有多远

  过去5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达到6733.79亿元,在省会城市中的排名从第17位跃升至第12位,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在省会城市中的排名从第18位上升至第11位,实现了量质齐升。

  其中,园区贡献了15.4%的地区生产总值,更重要的是,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支柱的工业产值80%以上均产自园区。

  下一个5年如何在“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中发挥作用,《报告》予以了明确:全面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制度创新,着力提升园区的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构建多点支撑、特色明显、协同并进的园区发展新格局。力争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至3000亿元的园区达到5个,超3000亿元的园区达到2个,为全市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距离这个目标还远吗?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昆明高新区、昆明经开区、五华科技产业园、安宁产业园、滇池度假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突破2450亿元、2200亿元、1340亿元、1200亿元和1100亿元,杨林、空港、七甸、呈贡、宜良等7个园区突破百亿元。

  根据昆明高新区提出的“十四五”规划,目标是力争“十四五”末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昆明经开区“十四五”的目标是突破3400亿元。园区头部站上3000亿元台阶、甚至4000亿元已在锚定之中。5个1000亿元到3000亿元园区目前来看暂缺两席,“百亿元俱乐部”中,杨林、空港、七甸、呈贡、宜良都具备实力。

  立足新定位 抢抓新机遇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肯定了过去5年全市努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努力把昆明打造成为在全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的成绩。

  昆明国际工业大麻产业园、昆明细胞产业园挂牌成立;建成34个文创园区;呈贡信息产业园被明确为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先进装备制造业方面,主攻高端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制造,云内动力成长为我国发动机行业“龙头”,“三整车一中心”投产运营,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实现“零”的突破,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5.9%。

  在此基础上,科学划定了以3个国家级开发(度假)区作为“多点支撑”的新定位:未来要推动高新区、经开区、滇池度假区优化提升、创新发展,加快把高新区打造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创新型特色园区,把经开区打造为全市乃至全省产业发展的“高地”和创新开放的“窗口”,把滇池度假区打造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康养产业创新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立足全球大视野、全国大格局,明确了云南的时代责任,赋予了昆明新的使命。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昆明将在我国开辟陆路印度洋通道以及拓展南亚东南亚合作交流、推动RCEP落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越铁路、中老铁路、昆曼公路等国际大通道的建成完善;COP15形成的国际传播效应;昆明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全面启动;国家心血管、呼吸、肿瘤3个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昆明……这些重大利好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记者吴洁报道

  高新区 “十四五”末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破4000亿元

  围绕“要加快把高新区打造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新定位,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陈勇表示,将把此“任务书”变为发展“作战图”,大力发展“两主两辅”产业,力争“十四五”末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保持10%以上增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0家。

  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多年来,高新区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生命科技产业高地和科技创新排头兵、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的定位,努力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十三五”期间,高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606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1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11.2%。生物医药、新材料及先进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集群优势明显,IT及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稳步发展,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随后,高新区进一步确定“两主两辅”产业方向。“十四五”末,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要力争突破1600亿元、生物产业规模突破12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达800亿元、现代服务业规模达400亿元。主动承接和支撑“十四五”云南省5个万亿级和8个千亿级产业以及昆明市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

  年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不低于70家

  高新区将持续服务好闻泰智能终端(二期)、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园、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园、贝泰妮中央工厂、沃森生物创新中心、国家疫苗产业化基地、中南高科—昆明智谷创新产业示范基地、清华海峡科技小镇等已落地项目。围绕园区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出台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一揽子政策,加大政策支持、金融扶持、人才加持,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为企业上市、增产提效创造良好条件。推进项目总量再做大,全面提高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转换率,注重招商引资质量。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稀贵金属、植物产品、烟草科技领域,主动承接省级3个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提升科创平台赋能产业发展的能力水平;主动融入省市区域创新廊带布局,构建与驻滇科研院所、大学城科研机构联动的“政产学研”成果转化体系,引进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园区;实施“高新”倍增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引培扶持力度,健全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机制,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入库辅导培育制度,推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质量大幅提升、结构优化升级、工业总产值占比持续攀升。力争年度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不低于70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低于40家、新增市级以上研发机构不低于10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全社会R&D增长不低于15%。 记者郭曼报道

  经开区 打好“自贸牌” 充实国际化内涵

  全力开创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新局面,既是昆明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委工作要求的具体实践,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对全市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

  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战略部署中挂牌设立的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是昆明市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舞台”。

  “要素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过去5年,昆明改革开放硕果累累。其中,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运行,改革试验任务全面启动,新增注册企业30144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02家,正在成为全市对外开放“新窗口”。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首要职责。未来,围绕“首要职责”,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的制度创新将更国际化。

  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介绍,昆明片区将主动对标RCEP规则、规制及标准,突出“沿边”和“跨境”特色,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在外资外贸、科技创新、双引双招等方面,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努力实现从“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同时,健全“企业主体、市场导向、系统集成、部门联动”的制度创新体系,在“八大跨境”领域不断创新探索,以电力交易跨境“淘电”模式等案例为示范,形成一批具备原创性、体现沿边跨境特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成果。与云南财经大学、德勤中国等知名院校、智库合作,开展制度创新课题研究,促进创新体系建设,为国际化建设提供有力决策参考。

  深耕细作优势产业支撑国际化

  产业发展是国际化的重要支撑,国际化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高端装备制造是昆明经开区的强势、优势产业。“十三五”期间,共实施装备制造业项目15个,总投资93.2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0.06亿元,装备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5.14%。目前,全区拥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42户,代表企业有云内动力、CY集团、昆船集团、云南航天、北方奥雷德、嘉和科技、昆钢重装等。2020年全区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产值157.4亿元、增长31.3%,高于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速28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52%。目前,片区装备制造业规模和聚集程度达到国内同类产业园区先进水平。

  “十四五”的目标是:力争2025年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300亿元,年均增长14%。同时,实现全区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

  再进一步细分来看,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将着力引导云内动力等企业与国外著名院所合作的“产学研基地”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加快发展壮大汽车发动机、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鼓励CY集团、昆船等企业做大国际市场业务。

  打造场景化的国际化社区

  李河流说,社会事业是彰显园区国际化形象的鲜明标志。因此,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设立挂牌两年来,一直在致力加快以教育、医疗服务为主的民生事业的国际化。

  9月15日,云南省肿瘤医院自贸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自贸医院)在经开人民医院揭牌,是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实质性进展。云南省肿瘤医院自贸医院一期计划在明年7月建成投用,“十四五”期间全部建成投用。新址规模更大,服务半径可拓展至广西、四川、贵州、西藏等相邻省区,老挝、柬埔寨、缅甸等邻近国家。

  在紫云青鸟文创产业园内,一座4层小楼成为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国际交流的一方小天地。不久前,顺通联合党委及顺通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正式挂牌成立,以国际社区的定位设计打造,并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国际商洽中心接待室可以为国内外企业和商务人士提供政策咨询及相关国际商事服务。城市候机厅可以为市民提供中转服务。”顺通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还设有远程会议室,免费提供给辖区内有需求但缺乏会议设施的小微企业,满足他们与各国客户进行视频会议沟通的需要。

  接下来,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将持续依托人才公寓生活区、文化创业产业园、周边3家国际五星级品牌酒店,以综合服务中心、顺通党群服务中心、富康城经开中心为载体,打造场景化的国际化社区、生活街区。

  记者吴洁摄影报道

  滇池度假区 深挖资源优势推动辖区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为昆明发展把脉定向,明确提出要发挥比较优势、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差别竞争、特色取胜,加快中国春城、历史文化名城、国际大健康名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勇探新路、走在前列。”滇池度假区党工委书记武斌表示,将按照市委提出的“度假区要建设成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康养产业创新基地”的发展定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要素支撑能力,推进特色产业聚集发展,全力推动度假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打造城市更新改造度假区样板

  目前,海埂片区作为度假区开发建设的核心区,是中外游客体验昆明“民族风情”和“健康时尚”的首选之地,也是广大市民亲近滇池、享受生活的必达之地。度假区将全面总结西南海项目破产重整经验,有序推进渔户村、七检站片区等项目破产重整工作,打造城市更新改造度假区样板。同时,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开展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用文明程度彰显辖区品质,打造文明城市度假区样板。

  大渔片区作为新的发展承载区,度假区将在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上搭建发展平台,把大渔片区和海埂片区作为产业互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共同体来统筹。加快推进派拉蒙昆明国际度假区、绿地滇池国际健康示范城、大渔有轨电车等一批投资上百亿元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发展。

  近年来,度假区始终聚焦省、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大力促进民族文化旅游、观光旅游、康体休闲旅游、深度体验旅游,重点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特色品牌活动、智慧旅游建设、旅游市场整治等工作。逐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一部手机游云南”在云南民族村率先上线运营,试点开通了大坝全线5G网络和慢直播,周末游、养生游、休闲游、自驾游等新产品、新业态日益丰富,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旅游业呈现出提质增效、持续向好的态势。

  深挖旅游资源和消费市场潜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度假区将深挖旅游资源和消费市场潜力,持续推进“旅游革命”。有序引导和打造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消费新热点,以云南民族村、海埂公园、滇池大坝、公园1903、摩根道为重点,包装一批集游览观光、餐饮购物、文化演出于一体的夜游休闲景区、街区和都市景观打卡点。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战略机遇转化为发展红利,加快推动度假区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同时,始终坚持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理念和保护性开发模式,把握康养产业发展最新趋势。立足度假区实际,以特色优势增强竞争力,努力在发展休闲度假、康体养生、高端商务、民族文化产业、分享经济、信息经济等方面率先实现突破,着力推动昆明细胞产业园落地见效,创造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康养新产品、新模式。

  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武斌表示,度假区将以更加奋发进取的锐气、攻坚克难的勇气,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紧盯目标谋发展,担当尽责勇作为,努力推动度假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缪亚平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昆明:谋定即动 国家级园区全力构建发展新格局

2021-10-18 09:54 来源:昆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