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
深入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聚焦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打响营商环境新品牌……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安排部署,让来自经济发展一线的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就建设产业强省,让一二三产业加速迈向中高端,打造“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营商环境品牌,全力让各类市场主体在云岭大地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出谋划策。
嘉宾
省人大代表、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 李河流
省政协委员、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军
省政协委员、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副主任 夏生安
省人大代表、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榆秀
观点
李河流:
以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倍增
“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两年多来,共新增市场主体4.4万户,平均年增长率达53.3%,有望完成3年新增5.9万户的倍增计划。”省人大代表、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昆明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河流说,抓市场主体就要抓营商环境,昆明片区始终致力于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利企惠民的政策环境、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通过制度创新优化“软环境”,公共配套加持“硬环境”,目前全区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87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7户,企业占市场主体总数比例达58%。
下一步,昆明片区将围绕把改革创新搞得更快、把产业发展搞得更强、把营商环境搞得更优、把市场主体搞得更多、把招商引资搞得更活、把开放合作搞得更广6个方面重点发力,着力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市场主体倍增,加快园区创新开放发展。要加快推进商事登记确认制,在更大范围实现产业项目先建后验、重点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最大限度为企业降成本、创价值,赋能高质量跨越发展。要加大扶持政策兑现和减税降费力度,盘活存量、引入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鼓励引导“个转企”、强力推动“小升规”、重点扶持“规升巨”,进一步提高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和企业占市场主体总数比例,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生物医药及新材料等新兴支柱产业集群,形成“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迭代产业体系。
刘军:
以更“有为政府”推动构建更“有效市场”
“近年来,我省营商水平持续提升,但对照先进省份和城市,差距依然很大。”省政协委员、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认为,“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就是很好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方向,希望各级领导部门勇于担当,精准服务,以更“有为政府”推动构建更“有效市场”。
刘军建议,首先要找准痛点、对症下药,围绕企业诉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服务措施,并确保落细落实,见行见效。其次是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更多采取“企业点菜”方式,推进“放管服”改革,将服务及时、精准送达企业。同时,进一步规范和畅通政务服务热线受理、转办、督办、反馈、评价流程,及时回应企业和群众诉求。
云南滇雪粮油有限公司位于玉溪,是我省唯一入选第一批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的民营企业,也是云南省民营“小巨人”企业。“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和逐步向好向优的营商环境密切相关。”刘军表示,下一步,企业将顺应趋势,用闯的劲头、干的恒心,开拓创新、做强品牌,加速发展。
夏生安:
优化产业布局做好延链补链强链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为我们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指明了方向。”省政协委员、云南滇中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夏生安说,滇中新区将精准聚焦龙头企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近年来,滇中新区按照规划引领、基础先行,连片开发、梯次推进,内培外引、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一体发展的思路,引进了中国中铁、东风汽车、京东、北京汽车、国药集团、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京东方、江铃汽车等中国500强企业,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化工(含石化)、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互促共进的产业格局。
下一步,新区将探索“引凤筑巢”新模式,推进市场化招商引资,加快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氛围和格局。强化“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亲商”理念,大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投资项目全链条优化审批、全流程监管,做优利民便企服务,扩大以商招商的影响力、辐射力、带动力,努力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陈榆秀:
根据市场需求做强基础稳固链条
“大抓产业发展加快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而定,不能盲目。”省人大代表、云南云澳达坚果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榆秀说,云南澳洲坚果产业历经3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澳洲坚果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不仅让成千上万的农民脱贫致富,还绿化了400万亩山地,但这还只完成了第一步。产业要发展得更好,必须先做强从种植、加工到市场和产品研发的全产业链基础。只有基础强了,链条才稳固。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高原特色农业生产端和加工端增值增效。“澳洲坚果作为云南省高原特色绿色产品的典型代表,要采取‘强两头、促中间’的方式来强化产业链,只要种植端和市场端强了,中间的加工端自然就强了,就能真正实现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陈榆秀建议,在种植端,要创新发展模式,将广大种植农户组织起来,采用正确的技术和标准,种植生产出“标准化、均质化、规模化”的优质原料,解决“小散乱”问题;在市场端,需强化“树品牌、建渠道、拓市场”的意识,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了解消费者需求,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本报记者 茶志福 李承韩 浦美玲 王琼梅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