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协同仍须发力 粤港澳大湾区亟待“1+1>2”

2022年02月11日 09:2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曾经是中国最具有增长潜力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在新发展格局下,与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一直是颇受舆论关注的焦点。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香港和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动力,推动香港和深圳的科创合作和产业协同,善用两地优势,对两地和区域的长期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为中国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发展优势

  “深圳和香港的融合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香港和深圳的发展可以起到核心驱动的作用,但转型过程并不容易,产业界和经济界需要更强烈的大中国意识,其中香港可以成为更高水平制度性开放的前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随着中国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城市群对经济的服务支撑力不断显现,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在中国几个主要的城市群中,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经济体量最大,珠三角地区的城市群一体化水平最高,以占全国0.57%的面积汇聚了全国4.5%的人口。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思略特合伙人金军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说,与其他城市群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更强、体量更大,机制上更多元和灵活,具有先天优势。在产业增长上,更适合发展创新的标杆行业;在人才培育上,之前的流入人口大多都集中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随着创新环境的优化,将吸引更多先进的人才,发力教育和医疗行业;在国际化上,香港是中国国际化的窗口,未来应不只是港口和枢纽物理上的国际化,还要发展文化的国际化。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面积规模和经济增速,均已超过包括东京湾、纽约湾和旧金山湾在内的世界其他三大湾区,2020年,深圳和香港两个地区的经济总量合计超过5万亿元,占到整个大湾区的45%。

  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金融服务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具有领先的行业优势,深港双城融合发展有利于发挥这样的“强强联合”作用,积极推动两地在人才、技术、资本等层面的双向流动,在重要的科技产业领域携手合作、优势互补,这样的融合发展必将为大湾区带来核心增长动力。

  近期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发布《〈机遇之城〉系列特别篇——深港融合,共促两地发展》中,将生物科技、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金融科技、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作为适合深港发展的六个优先合作领域。

  产业协同

  俞建拖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卓越的发展前景,通过前瞻性的驱动政策和创新性的合作模式,在一些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深度融合与合作,有助于对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和带动区域整体的发展。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主管合伙人梁伟坚表示,深圳和香港是粤港澳大湾区两个重要的中心城市,深港融合发展有利于开拓新的双城发展模式和在重要前沿行业领域加深合作。深圳和香港未来应该在“产学研”层面进行多方面合作,两地政府应研究深港口岸接壤土地的空间规划策略,香港北部都会区应成为香港发展科创和深港融合的核心区域,香港流浮山、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对接深圳前海应先行成为北部都会区核心商业区,香港新田科技城应作为深港科创发展的经济和人才中心,政府应考虑与企业进行公私营合作有助于分担发展资金需求,还要考虑到智慧边境将有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俞建拖坦言,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一体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在人的发展和包容性上都是城市群发展的标杆,未来要关注如何推动区域级的融合,特别是缩小区域内的差距,挑战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的9个核心城市之外的粤西北和粤东地区,要考虑如何在消除区域差异的基础上,把珠三角的活力扩大到更多地区,推动珠三角地区实现以人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一鸣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产业协同仍须发力 粤港澳大湾区亟待“1+1>2”

2022-02-11 09:23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