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海口1月30日讯(记者马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各类突发意外伤害事件多发频发,全社会对掌握急救知识技能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此,我省将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培训纳入202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1月30日,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应急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该项目进行了解读。
“人人关心急救、人人懂得急救、人人参与急救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普及医疗急救知识技能是挽救生命、减少二次伤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的重要民生项目。”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应急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我省公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体系亟待完善。
各市县急救培训基地少、培训师资少、教学设备少,难以经常性开展各类急救培训;目前除了省卫生健康委和省红十字会等部门外,其他部门参与急救知识技能普及的主动性不高,缺乏硬性要求,急救志愿者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公众“不会救、不敢救”问题依然存在,全社会重视急救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亟待健全公众急救知识培训体系,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防范各类突发意外事件。
项目计划2023年在全省建成100个急救安全屋,免费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持证培训超过3万人,普及培训超过8万人,切实解决全省公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基地少、培训师资少、教学设备少,难以经常性开展各类急救培训的问题,建立公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长效机制。
该负责人介绍,项目以构建高效的公共卫生体系和建设更高水平健康岛为目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线上培训和送教上门等方式,深入开展急救知识技能“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六进活动,对机关干部、公安民警(交通警察)、消防救护员、景区工作人员和导游、学校师生,以及交通港航运输(含出租车和公交车等)、危化品仓储和运输、酒店商超、厂矿企业、运动场所、物业管理、托幼养老、邮政快递、会展等从业人员开展心肺复苏、自动体外除颤、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和止血等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工作,实现重点行业、重大场所、重点人群急救知识技能普及培训全覆盖。
通过开展公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普及活动,构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立健全急救知识技能普及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全省居民急救素养,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院前医疗急救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我省医疗急救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健康岛夯实坚实基础,更好地彰显海南幸福岛、健康岛、长寿岛的形象。
专家点评
通过培训让大众懂得用知识守护生命
心脏骤停是人群中常见急危重症,有数据统计,8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院外。但由于人们缺乏急救知识,往往容易错过最初4分钟的“急救黄金时间”。目前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4.4万,急救成功率不到1%。
4分钟内救护车和专业急救人员赶到现场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第一目击者的及时施救非常重要。但现实是紧急情况下公众“不知所措”和“等急救车错失黄金抢救时间”仍然普遍。公众急救深陷“不会救”“不敢救”“不能救”的尴尬之中。
我们曾经接到过心脏骤停的急救电话,十五分钟后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时,患者已经离去,而患者家人由于缺乏急救知识,自始至终只是坐在一旁掉眼泪。这种悲剧,几乎成了我们接诊心脏骤停患者经常要面对的,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真的亟待提高。
作为急救人,看到我省将公共急救培训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当中,感到非常高兴,每培训一个懂急救知识的人,就有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急救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象征,期待通过项目,大幅提升海南公民急救知识,体现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水平相符的“急救文明”。
——省公共卫生紧急救援指挥中心主任文育焱(海南日报记者马珂整理)
百姓期盼
人人参与 “救”在身边
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但是医生不会随时在身边。偶尔看到新闻报道,在公共场合突发急病的患者,刚巧碰到医护人员或者懂急救的人上前救助。在感叹患者“幸运获救”的同时,我也会反思,如果事情发生在自己面前,我有没有上前救助的能力。
单位曾经邀请医生给我们培训急救知识,比如心肺复苏、畅通气道、外伤止血、骨折救护、烧伤急救等。短短几个小时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看似简单的一些动作,要想标准完成其实有很多要领,不能因为一些错位的认知和操作,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培训后,我增加了处理突发情况的底气。
希望海南公众急救知识技能培训项目,能够让更多人掌握急救知识,不再发生错失黄金抢救时间的生命遗憾。
——海口市民周杰(海南日报记者马珂整理)
天涯时评
办好贴心可感的民生实事
韩慧
15分钟医疗救治急救圈、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门诊治疗免费服用基本药物……春节假期后,海南向社会发布2023年十项为民办实事事项,要求各市县各部门认真研究推进,不折不扣落实。这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也承载着广大群众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每年年初公布为民办实事事项是我省的“常规动作”。今年为民办实事事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紧贴群众冷暖,更加具体可感,无一不是广大群众念之盼之的要紧事、关键事。比如,孩子能否健康成长是千万家庭的心头大事,今年的为民办实事事项中就有四项与未成年人有关,包括未成年人法律援助、适龄女性HPV疫苗接种、普通高中教室照明改造和全省公办中小学校空调配置,着力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除了未成年人,还有老年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也成为为民办实事事项的关注对象。为民办实事事项向困难群众、困难地区倾斜,正是为了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痛点,让更多群众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为民办实事,办的是实事,为的是民心。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工作时提出,打造更多贴心可感的民生成果。为民办实事事项是省委、省政府着眼省情实际,深入一线充分调研后作出的决策部署,精准对接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是承诺书,也是规划图。落实为民办实事事项,唯有紧贴群众获得感,以实的举措办出成效,办到群众心坎里,方能不辜负群众的期待。要强化问题意识,多找找民生堵点难点,多问问群众所需所求,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干一件成一件,确保为民办实事不变形、不走样,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也是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的过程。要坚持实事求是,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脚踏实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为民办实事,考验为民初心、检验作风能力。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力抓手,以扎实过硬的作风将其落实落细落到位,始终与群众心贴心、感冷暖,定能交出为民办实事的暖心答卷,稳稳托举起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原标题:2023年全省将建成100个急救安全屋 普及公众急救知识技能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