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9日 王军)

2023年03月22日 13:23   来源:河池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二〇二三年二月九日在河池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王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河池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一系列超预期因素冲击,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六新河池”“九大跨越”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总揽,统筹抓好谋长远积优势、打基础蓄动能、补短板强弱项等各项工作,促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初步统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35亿元,增长3.9%,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7%、5.5%、2.2%,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3.3%,提高了1.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16元,增长4.9%,其中城镇居民收入34518元,增长3.5%,农村居民收入13225元,增长7.3%。

  (一)谋划推动河池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优势。一是谋划创建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获得自治区批复同意,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河池市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的指导意见》,这是自治区层面首次单独为河池出台且覆盖全市范围的系统性政策文件。尤其是明确“对在试验区范围内新设立的企业(国家限制类和淘汰类除外),自其取得第一笔主营业务收入起,免征地方分享部分企业所得税5年”,等同于享受到自贸区政策,为河池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二是依托以稀有、稀散、稀贵和稀土元素为主体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谋划创建国家级战略性关键金属新材料军民融合产业试验区,争取从政策层面解决我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能耗指标以及产业链延伸等瓶颈问题。三是立足“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谋划创建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把农村信用体系的应用范围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更为深广的社会治理领域,为农业农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得到中央深改办的充分肯定。

  (二)梳理支撑河池高质量发展的空间结构。聚焦金宜中心城区双核驱动引领,统筹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发展,构筑南丹、巴马、都安市域副中心城市,推动形成全市紧凑型、整体性的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全面启动金宜一体化建设。中心城区双核驱动发展效应逐步显现,两城区“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已经完成。投资43亿元的金宜一级公路改造项目基本完成,行政中心搬迁后各项工作运转顺畅。宜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4亿元,金山大道、金湖南路建成通车,园博园正式开园,成功举办广西第十三届园林园艺博览会,绿色发展创新中心、供排水一体化等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高铁新区内的贵南高铁河池西站主体竣工,站前广场和周边路网已现雏形。宜州投入10.3亿元,持续推进中山大道西段、龙溪路西段等8条城市路网项目,全面实施20条城市道路“白改黑”。金城江投入34亿元,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辉乐桥即将建成通车,老地委片区改造基本完成前期工作。统筹东巴凤一体化建设。谋划项目61个总投资235.4亿元,其中开工建设57个,完成投资17.6亿元,获得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5.1亿元。开通运营5条一体化公交线路,集中串联62个景区景点,逐步形成环交通圈、旅游圈。市域副中心城市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南丹工业持续做大做强,农业、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向着西部百强县稳步前进。都安坚决打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翻身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落户,为现代食品产业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巴马高速公路形成“七线一环”格局,成为桂西片区的交通枢纽,正式融入首府南宁两小时交通圈,有力带动东巴凤区域一体化发展。

  (三)构建支持河池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梳理出有色金属、茧丝绸“两个千亿集群”和食品、家居、建材、化工、医药“五个百亿产业”,以及新能源、电子信息、大健康等“N个新兴产业”,确立了“2+5+N”工业产业体系,明确了产业发展重点和方向,有效拓展了产业发展空间。深入实施现有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园区发展、工业投资、规上企业“工业倍增”行动,全年工业总产值672亿元,增长11.2%;工业投资112亿元,增长32.7%。围绕补齐工业发展短板,开工建设国色天丝、国色天蚕、丝绸印染、轻纺城、印制电路板(PCB)、覆铜板(CCL)、机器视觉等一批产业项目。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新增自治区级创新创业平台8家,新增12家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利用世界长寿之乡、刘三姐歌谣文化、丝绸文化三个世界级旅游IP,成功举办巴马大健康·饮用水产业发展论坛、刘三姐文化旅游节、中国丝绸大会,推动茧丝绸、旅游、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自治区推荐南丹申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东兰、都安成功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新增5家4A级景区。丹泉洞天酒海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罗城棉花天坑入选全国首批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508万人次,旅游总消费401亿元。深入开展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行业清零和纾困解难行动,新增入库75家贸易企业、27家服务业企业。围绕产业链精准招商,深入开展“四企入河”活动,新引进桐昆佑灿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华锡集团30万吨铟锌加工等重大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59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77亿元。

  (四)补齐保障河池高质量发展的民生短板。统筹83.3%的财政资金投入民生领域,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深化“五个全”防贫措施,聚焦防止返贫监测帮扶、“3+1”保障等重点工作,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金城江摘掉自治区挂牌督办牌子,都安摘掉国家挂牌督办牌子。全市财政共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6.2亿元,及时消除5.2万人返贫致贫风险。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392元,增长12.7%;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不增反降占比从2021年的23.9%下降到6.2%,下降17.7个百分点。特色产业覆盖率98%、联农带农率48%,引导44.7万脱贫劳动力稳定外出务工,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表扬,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设区市。粤桂协作持续发力,争取深圳帮扶资金3.78亿元,实施项目62个,帮助引进企业65家,实际到位投资21.6亿元。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以建设田园综合体为载体,鼓励各县(区)结合实际大力发展产业,推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第一批田园综合体完成投资46.2亿元,投资完成率96.1%。全市种植粮食作物379.1万亩,粮食产量97.7万吨。肉牛出栏22.6万头,增长12.3%,肉羊出栏88.4万只,增长8.5%,肉牛、肉羊养殖规模稳居全区第一,生猪出栏192.6万头,增长6.8%,全市猪牛羊禽肉类产量23.2万吨。成功创建全国首个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增13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新增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1家。“三品一标”产品272个,排全区第二;31个产品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排全区第一。以“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载体,形成网格化乡村治理新格局,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促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改厨、改厕、改圈和环境整治为重点,持续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项目6505个,完成投资7亿元。“万企兴万村”助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大力改善教育办学条件。针对中心城区学校少、布局不合理、生均校园面积不足、大班额现象突出等问题,启动实施中心城区“十四五”教育攻坚,从大学、高职、高中、中职、义务教育、幼儿园进行整体重构,除向上级争取项目奖补资金外,通过财政投入、教育集团融资、政府专项债券争取、社会资本参与等途径,计划筹措资金120亿元新(改)建学校81所。河池学院新校区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一批中小学校开工建设。特别是职业教育发展成绩喜人,获评自治区2021年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市,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以“优秀”等次顺利通过自治区“双高”院校建设验收,入选全国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单位。不断优化公共服务。落实援企稳岗政策措施,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2.51%,低于全区最低控制线;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减轻群众医药负担3.2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分别晋级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宜州中医医院晋升国家三级中医医院,在全区率先探索医保便民服务终端机下沉到行政村,让群众享受“不出村”服务;稳步推动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全部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按时足额发放城乡低保、社会救助金,做到动态管理、应发尽发;推动科技惠民,成功承办全国科技活动周重点示范活动“科技列车河池行”;深入开展文体惠民活动1121场次,受益群众66万人次;每年落实200万元设立专项基金,扶持“河池作家群”不断壮大,3部文艺精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广西韦拔群干部学院列为全国党性教育基地;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6个1728套,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797套,改造棚户区1500套。

  (五)激活加快河池高质量发展的县域经济。树立“县域兴则市域兴,县域强则市域强”思想,补齐县域经济发展短板,激活县域发展动力。全面推行考核激励。制定出台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考核实施方案,推动形成竞相发展格局。宜州、天峨、都安荣获2021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其他县(区)都有了明显进步。全面赋能放权园区建设。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市级层面主要抓好经开区、高新区、深巴试验区建设,并筹措资金支持县(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参与县(区)园区的管理和税收分成;各县(区)推动园区管理机构内部设置去行政化,把主要精力聚焦在抓招商、抓项目、抓服务上。合理设置各类园区主体。组建完成经开区,形成“一区三园”(环江、南丹、都安分园)布局;整合宜州工业园、洛东产业园设立自治区级高新区,已通过专家评审。市级园区完成总产值43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增长17.6%,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417亿元,增长21.3%;工业投资65亿元,增长44.3%。

  (六)破解制约河池高质量发展的困难瓶颈。聚焦突出问题,破解主要矛盾,在解决制约发展瓶颈和深层次问题上取得新进展。加快补齐交通短板。紧抓国家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机遇,开工建设一批交通项目,综合交通完成投资41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贵南高铁全线铺轨任务完成70%,河池即将迎来“高铁时代”;在建高速公路9条(段)493公里,其中南丹至天峨下老、巴马至田东、巴马至平果3条(段)129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820公里,实现河池人民“县县通高速”的梦想。金城江、环江、罗城荣获自治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511个5G基站,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126个。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4.1亿元、涉及项目31个;争取政府专项债券资金32.7亿元、涉及项目29个;获得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支持项目3个,投放3.8亿元。自治区批复同意由自治区财政和市财政,以及自治区产业引导基金联合发起设立河池绿色发展基金。国投、城投、产投、巴投4家国有平台公司总资产480亿元、增长34%,化解债务57.6亿元、增长22.4%,实现融资授信132.3亿元、增长52%,落地92.3亿元、增长63%,其中创新利用中国进出口银行申请国际商业银行贷款7.9亿元,积极争取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的绿色信贷支持28.8亿元。发挥政府融资担保公司作用,在保金额22.5亿元,投放贷款21.2亿元。华锡矿业与南宁化工重组通过中国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深入解决用电难题。从破解体制机制入手,统筹调配新能源指标,统一规范抽水蓄能、光伏、风能等电力开发,重点与桂冠电力公司合作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从根本上解决用电难、用电贵问题。逐步破除人才制约。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紧扣河池产业发展需要,市本级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48名,各县(区)自主招聘急需紧缺人才490名。支持广西大学研究生院巴马分院、广西中医药大学巴马康养产业研究中心建设。申报成立一批自治区工程中心,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进行课题研究和人才培养。

  (七)营造确保河池高质量发展的环境氛围。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守住疫情防控、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底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完整、全面、准确把握和执行中央疫情防控决策部署,突出以快制快,快速反应、快速研判、快速处置宜州、环江、巴马等县(区)突发疫情,有效防止了疫情传播外溢。选派医务人员1607人(次),支援百色、北海、桂林、贵阳、新疆等地抗疫,为全国、全区抗疫大局作出了河池贡献。坚决守护河池“绿水青山”。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市中心城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24.2微克/立方米,排全区第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6%,排全区第一;河流及水库25个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全国第11位;土壤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建成56个镇级污水处理、22个农村垃圾处理项目。完成植树造林38万亩,村庄绿化覆盖率47.6%,连续两年排全区第一,森林覆盖率连年增长,达71.57%。狠抓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交办的217件群众信访件已办结214件,阶段性办结3件;需整改的21个问题,已经完成整改8个,其余13个正按序时推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政务服务“全链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98%,其中,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即办件占比55.21%,便民服务“掌上办”730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532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实现企业“半天开办”和“零成本”。创新招投标监管和工程造价监管工作,在全区率先实现“不见面开标”。新增登记市场主体3.69万户,各类市场主体达23.6万户,较上年增长9.4%。精准推动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直达快享,统筹财政贴息2.08亿元,撬动投放“桂惠贷”145.2亿元,其中93%投向中小微企业,惠及市场主体8068户;新增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缓费16.2亿元,惠及市场主体4.1万户(次);全面落实“降缓返补扩”社保政策,为企业减负1.2亿元。项目用地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增建设用地3.8万亩,供应产业用地1.1万亩。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创新社会治理,推动“市长接待日”常态化制度化,主动接访约访,集中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深入推进“亮剑”、夏季治安整治、信访突出问题攻坚等一系列专项行动,现发命案连续8年实现全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下降46.9%,市公安局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群众安全感达98.62%,位列全区第二。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应急管理体制日益完善,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荣获“广西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称号。

  与此同时,我们统筹推进国家安全、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民族宗教、供销合作、外事侨务、档案方志、水文气象等工作,支持工青妇、关工委、老龄委、红十字会、残联、慈善、计生协会等组织工作,形成了和衷共济抓发展、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全面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60件、政协提案108件,答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清廉河池建设。强化审计整改,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深入开展“提质效促落实,强本领促发展”能力提升行动,深入实施“互联网+督查”,市政府层面规范性文件精简15%,全市性会议减少11%,切实减轻了基层负担。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顺应河池发展大势,全力把工作重心转向高质量发展,认真理清发展思路,初步构建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成为全市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面对疫情反复多变,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我们负重前行、负压前进,想尽了所有办法,作出了最大努力,推动经济发展取得了比预想要好的成绩。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排名全区第六,其中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全体居民收入等多项指标增速跃居全区前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分别提高到全区第四和第六,为河池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位代表!一年来的艰辛努力不同寻常,每一份成绩的取得都极为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全市人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带领下凝心聚力、拼搏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广大干部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驻河池部队、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影响河池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依然突出,存在的短板仍然不少。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优,抗风险能力弱;重大工业项目少,新兴产业成长还不够快,县域经济、现代服务业短板亟须补齐;科技和人才资源较为匮乏,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还有不少欠账,财政实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差距明显;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部分工作人员创新意识、担当精神、能力素质亟待增强等等。我们将正视问题、直面挑战,坚定信心、沉着应对,全力推动河池高质量发展。

  二、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六新河池”建设的重要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重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六新河池”建设,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工业振兴、工业倍增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以扩大内需引领市场信心提振,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区域协调发展,以开放开发平台引领改革创新驱动,以改善民生引领群众生活品质提升,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贡献河池力量。

  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努力争取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围绕以上要求和目标,我们要把“拼经济”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拿出“革命加拼命、奋战加奋斗”的勇气,采取“精准加精细、务实加求实”的措施,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奋力拼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乡村振兴不断迈上新台阶。

  准确把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点任务。始终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巩固成果的底线,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提升“3+1”保障水平,坚定落实“五个全”防贫举措,强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加强对7329户未消除风险监测户的帮扶,抓好排查预警,做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持续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严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始终把聚焦产业帮扶、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成果的关键,持续推进农业“十大百万”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启动第二批田园综合体建设,争创1个以上自治区级田园综合体,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县(区)立足资源优势,推动资金、政策、资源向优势产业倾斜,加快推进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始终把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巩固成果的重点,用好用足粤桂协作政策,大力引进纺织服装、电子、玩具等各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当地群众就业。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保持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42万人以上,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致富。深化拓展粤桂协作、定点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始终把保障资金资产安全作为巩固成果的重要课题,聚焦财政投入资金、资产确权、村级集体资产使用监管三个重点,探索脱贫攻坚期间以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资金、资产规范性管理办法,确保村级集体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不发生重大风险。

  突出抓好“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稳定粮食生产,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落实“田长制”,严格执行“长牙齿”耕地保护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推动龙江河谷灌区工程开工建设,抓好红水河灌区工程前期工作。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16万亩、改造提升10万亩,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79.2万亩,产量98万吨以上。推进种业振兴,构建从农业基础研究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链条,支持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研究所建设巴马香猪育种基地和马铃薯新品种示范基地,支持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建设特色鱼类遗传育种孵化中心,提升重要鱼类养殖培育。抓好现有“十大百万”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动态调整“十大百万”特色产业内容,稳定提升果园、油茶、生猪、肉牛、肉羊、家禽等种养业规模,实现猪牛羊禽肉类产量25万吨、增长10%以上;改造低产桑园20万亩,桑园总面积稳定在95万亩,蚕茧产量20万吨;改造低产果园10万亩,水果产量98万吨;新种油茶7.7万亩,低产林改造11.9万亩,出台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探索“山地型”农业现代化路径,通过土地、林地流转等方式,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行“农业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农户”模式。重点支持南丹山水鸭、东兰河丰中草药、巴马茂雄蔬菜、都安万雨食用菌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像抓工业企业上规一样培育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建设,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园区化,同步在品质化、品牌化、标准化方向上不断努力。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冷链,累计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427个、库容27万立方米、储藏能力5.5万吨,推动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加快国家蚕桑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申报国家油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加大都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宜州、巴马自治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力度。推动长寿巴马现代食品产业园建设。出台政策支持猪牛羊等畜禽业全产业链发展,逐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有序推进“加快农村现代化”的建设步伐。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紧紧抓住“今后15年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窗口期”机遇,以县城为主要承载体,梳理我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潜力,合理布局各个片区的经济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并辐射带动广大农村地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树立“让农民过上现代化生活就是新时代城镇化”的理念,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共享、均衡发展的城乡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就地就近城镇化。加大乡村建设力度,扎实推进“四建一通”工程,投入21.4亿元完成农村道路建设5318公里、危桥加固381座、安全防护工程3357公里;推进“厕所革命”,抓好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投入5亿元改造升级农村电网,增强供电保障能力;强化数字乡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80%以上的行政村通5G目标,2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通达光纤网络。规划建设农村消防设施,推动金融网点、便民超市向村级延伸,实现公交、快递服务到村全覆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继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在全市推开以“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为重点的普惠金融改革,争取国家级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改革试点。今年完成93万农户、426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采集和信用评级,拓展应用范围,深入探索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试点工作。

  (二)持续发力“工业倍增”行动,构建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强化精准调度运行。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健全工业运行联席会议、工业运行专报、工业运行专题培训等制度机制,密切监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指标,研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抓好重点企业和重大在建项目调度服务,保障企业生产要素,确保大企业稳生产、大项目稳建设,牢牢稳住工业发展基本盘,推动工业振兴迈出新步伐。全市力争完成工业总产值800亿元,增长15%,其中规上工业产值770亿元以上,增长18%。市级工业园区产值突破600亿元,增长20%以上,其中经开区产值460亿元,增长20%以上;高新区产值60亿元,增长18%以上。完成工业投资150亿元,增长36%以上。

  强化工业技改服务。聚焦补链补线、扩大先进产能、提升工艺装备、推进智能升级、加快绿色改造等方向,掀起工业技改高潮,“改”出发展新增量。推进亿元以上技改项目27个,完成投资37.8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产值90亿元以上。重点推动南方锌氧压浸出、祥盛家居刨花板等项目竣工投产,续建南方锌精矿沸腾焙烧、华远重组锑深加工、正华锑冶炼深加工、金鹏锑冶炼、五和博奥桑枝原创新药等项目,开工建设誉升高新锌锗新材料、吉朗锌铟精深加工、丹泉酱酒基地二期等项目。

  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始终把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作为全市工业稳增长的第一要务、优结构的第一抓手、促转型的第一引擎,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梳理明确重大工业项目,定主攻方向、定目标企业、定优惠政策、定服务专班、定工作进度,每月进行重大工业项目开(竣)工,逐月进行排名通报,硬考核、强问责。重点抓好桂冠“源网荷储一体化”一期,桐昆佑灿磷酸铁锂二期,华锡五圩矿区整合及大任30万吨锌铟、2万吨锡冶炼基地,三一重能新能源装备制造一期,同益新茧丝绸等重大工业项目的开工建设。全面加强大任产业园等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重大项目的能力。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深化科技创新驱动的认识,把科技创新摆在全部工作的首位,强化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科技创新条例,全力实施科技“尖锋”行动,采取强化科技投入、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一系列措施,力争用2~3年的时间达到并超过自治区投入强度,提高科技支撑发展能力。坚定不移把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围绕产业链部署科技创新工作,鼓励并奖励我市企业自身研发机构建设和投入,实施好企业投入基础研究支出税前扣除政策。加强与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级或自治区级工程中心等平台,重点推进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院功能性食品技术工程中心、江南大学健康食品生物技术工程中心、苏州大学茧丝绸技术工程中心落地建设。推动河池高新区成功创建自治区级高新区。

  强化系统谋篇布局。积极推动金属材料深加工,探索ITO靶材、锑锗光伏板、有色金属与稀土合金等产品研发,建设有效支撑国家资源安全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关键金属新材料军民融合产业试验区。以合成药、茧丝绸、PCB产业为主导,建设药融园、深圳轻纺城、苏州丝绸产业园、湖州丝绸产业园、洛东PCB产业园等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专业园区。积极配合“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建设进度,在南丹、天峨等县(区),引进一批规模大、产值好、结构优的优质电力用户,建设用能稳定的工业园区。依托境内丰富的硅资源,在罗城谋划布局发展硅基新材料产业。

  (三)持续推动稳投资促消费,不断增强经济增长韧性。

  做大投资规模。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战略、新理念、新机遇,抓紧谋划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新谋划储备重大项目1500个、总投资3000亿元以上;充分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尽可能多地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健全完善领导联系重大项目责任制,全面推行“月调度,季度开(竣)工、半年观摩”项目推进机制,扎实做好土地、资金、能耗指标等要素保障,统筹推进自治区级市级层面重大项目600个,完成投资680亿元,增长21%以上。

  做优旅游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广泛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推动区域旅游联盟,强化与贵州荔波等知名景区合作,吸引更多游客到河池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大力培育“旅游+康养”新业态,推动河池旅游由单一景区景点的观光旅游向融合大健康的康养旅游转变。全年接待旅游者总人数和旅游总消费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扎实推进旅游景区景点提档升级,力争全年完成投资8亿元以上。在全市范围内选拔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景区,加大支持力度,明确创建进度。完成3家以上4A级旅游景区创建。举办2023年中国丝绸大会、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巴马论坛等活动,提高河池知名度,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做强现代服务业。继续开展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行业清零行动,着力培育科技服务、工业设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发展养老托幼、家政服务、康养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持续落实一揽子促进消费政策,积极开展“年货节”“33消费节”“缤纷购物节”“供销大集”等一系列促消费活动,积极推进线上消费与线下消费、大宗消费与精品消费、城市消费与农村消费、跨境电商与农村电商、外贸与内销融合发展。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放心消费。推进9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支持“直播带货”,带动优质产品卖向全区、全国。改造提升大型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区,鼓励企业实行产销分离,引进上游供应商来河池设立分销中心。加大对交通运输、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等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企业的纾困支持力度,优先列入“桂惠贷”扶持名单,给予20~1000万元不等的贴息支持。

  做好招引创新。要学会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特别是对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大企业大项目,采取“一企一策”的方法量身定制政策,实行最优惠的政策招商引资。推动招商模式变革,依托国资平台,坚持“以投带引”,降低企业投资成本,项目落地后股权退出。专业园区通过市场主体进行专业化招商、运营、管理,政府对其进行绩效考评。瞄准行业龙头,针对重点企业,成立项目专班,精准出击,反复对接,争取落地。年内招商引资内资到位增长20%以上。实施县(区)和园区利用外资“破零倍增”计划,培育扶持外贸进出口企业,引导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做大做强外贸业态。

  (四)持续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提高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着力抓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铁路方面,加快推进贵南高铁(河池段)建设,力争上半年建成通车,实现通高铁目标,加快融入南宁、贵阳1小时经济圈。认真研究中央支持云南、贵州发展的政策措施,谋划河池北片东西向重大交通干线建设,重点做好昆厦高铁河池线路对接工作。配合做好黔桂铁路复线改造工程前期工作,推动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公路方面,年内建成来宾至都安、平塘至天峨、天峨经凤山至巴马3条(段)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巴马至羌圩、河池至荔波、河池(宜州)西过境线3条(段)续建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融安至罗城、罗城至宜州、宜州至东兰、东兰经凤山至乐业4条(段)高速公路,实质性开工建设宜州至都安、宜州至上林、柳州鱼峰至宜州、罗城经柳城至鹿寨、巴马至凌云5条(段)高速公路。加快推进国省道提级改造(8条约150公里)、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乡村道路“三项工程”建设,启动河池偏远乡镇互联互通工程,打通南丹中堡苗族乡、天峨三堡乡等偏远乡镇之间“断头路”。公路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80亿元以上。水运方面,继续配合推进红水河1000吨级过船设施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加快完成河池港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推进河池港罗城港区牛毕作业区项目前期工作。统筹推进河池陆港保税物流园建设。

  着力推进金宜一体化建设。围绕建设金宜城市走廊经济带,坚持城市新区建设和老城区更新改造并举,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强化对区域经济开放增长的重要辐射和带动作用。宜州新区要围绕公园新城、科创新城、文化新城、零碳新城、智慧新城“五个新城”目标,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建筑设计导则;创新开发建设模式,推动新区外围道路、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水系连通、河池学院新校区、金山湖文化生态片区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步实施供排水一体化、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社区医院配套项目。高铁新区要重点抓好站前广场、交通枢纽及配套路网工程,开工建设华锡总部和研发技术中心,加快建设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配套建设中小学校、市妇幼保健院分院、商业物流等项目。金城江和宜州区要实施城市更新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路网改造,争取早日实现南北通达、东西畅联和内外环线贯通;大力推进商业综合开发;聚焦城市功能品位和综合管理提升,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城联创”,完成现有城市路网“白改黑”,整治改造97条背街小巷,实施城市供排水、排污管网改造;启动宜州江滨路东段建设,对“九街十八巷”部分片区进行特色历史文化改造,修缮会仙山公园文化基础设施。年内完成行政单位从金城江到宜州的搬迁。

  着力推进东巴凤一体化建设。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高质量发展和一体化之间的关系,一体化是表现形式,高质量发展才是最终目标。二是竞争和合作之间的关系,三个县要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优先支持率先发展。三是行政统筹和市场化之间的关系,行政统筹更多在创造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产业发展上更好地遵循市场化原则,由三个县独立自主地按照一体化的要求去竞合。把创新投融资模式作为保障,把项目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努力在“六个一体化”上破局成势。当务之急要牢固树立起大抓产业的共同认识,把产业一体化放在首位,突出大健康产业这个重点。全年谋划一体化项目70个以上,年内开工建设60个以上,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双胞胎集团发展生猪全产业链、福源馆公司开发火麻仁活性多肽功能性食品、和顺堂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加快推进绿能环保发电、红色旅游融合示范区等项目建设。

  着力推进县域经济竞相跨越。大力解放思想,深化县域经济发展认识。坚决跳出“把落后作为革命老区的本色”思想误区,彻底摆脱“习惯于脱贫攻坚、习惯于传统的农业农村工作”惯性思维,既要把注意力放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更要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就是园区经济。支持县(区)结合实际,集中精力、集中资源,重点打造2~3个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产业园区,围绕特色产业集聚资源要素,加快县域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深巴试验区申报自治区级经开区。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支持县(区)把适当拉开城区框架摆在重要位置,纾解老城区人居压力,提高城市承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充分利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建立最大限度利用自然资源政策的投融资机制。精准把握政策机遇,加大县域经济保障能力。抢抓国家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机遇,谋划一批产城融合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性开发性基金做资本金、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支持。

  (五)持续全面深化改革,积极谋划加快河池发展的新优势。

  深化拓展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建设。着力开展“六大示范行动”,加快推动一批风光、抽水蓄能大型新能源项目的建设。制定《河池市碳达峰行动方案》,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异地转化,探索建立全国“跨区域联合碳达峰、碳中和、碳减排”机制试验区。建立林业碳汇试点,积极参与推动自治区东盟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组建;探索建立绿色发展绩效考评体系,完善GEP与GDP双考核指标体系;开展绿色金融改革示范行动,全面发展各类绿色金融业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广西“国家储备林林票”改革;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行动,全面彻底整改凤山世界地质公园项目违规建设问题,力争全市土壤污染防治、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刁江流域环境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重大进展。

  加快建设河池粤桂协作发展先行示范区。要主动将过去以东部单向支持西部脱贫的协作方式,转变为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进而实现共同发展的新型发展协作。自治区已经批复同意设立河池粤桂协作发展先行示范区,这是深巴试验区的升级版,是继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之后覆盖全市域范围内的又一重大政策。我们要在具体建设模式、空间布局、产业重点、支持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广泛系统深入研究,尽快形成方案提交自治区政府,并争取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上签署。紧盯深圳产业协作拓展这个重点,统筹抓好洛东产业园承接PCB产业、巴马承接大数据产业、宜州轻纺城承接纺织产业,支持对口帮扶的重点县承接产业协作。

  积极争取国家新型电力系统改革试点。综合利用龙滩水电站的存量资源、流域龙头作用和河池市范围内风电、光伏资源及丰富的矿洞资源,以新型储能等新技术为突破口,开发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该项目有龙滩水电站的专门保障稳定供应且全部是绿电,具有综合电价低、调节能力强的特点,将从根本上解决河池工业发展电量和电价的问题、能耗双控的问题,使河池成为一个极具核心竞争力的工业投资基地。要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第一批新型电力系统改革试点,努力早日实现“千亿投资带动千亿产业和千亿市值”的“三个千亿”目标。年内启动项目一期建设,协调推动龙滩水电站8、9号机组尽快开工建设。

  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提振市场主体对河池发展的信心,是今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坚持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稳增长稳预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营商环境的确定性应对变化变局和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坚持从资源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要素保障、产业协同、政商关系等方面入手,注重系统集成、综合推进,创造比较优势,把河池打造成为具有最优营商环境的地方。深入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发展难点问题,持续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让利政策,实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3%下降至1%的优惠政策,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坚持改革创新导向,探索具有河池特点的原创性、差异化具体举措。坚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导向,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2023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要达到25万户,新增“四上企业”100家以上,其中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0家以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国企实体化转型、市场化运作,完善企业内控体系,规范企业投资行为,防范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持续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现有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形成盘活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增强国有企业市场参与力。力争国投、产投、城投、巴投4家国有平台公司资产规模实现700亿元、融资落地突破150亿元。深化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规范矿产开发准入,完善矿产开发新格局,推进矿产资源变资本、变产业。

  (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良好的公共服务需求。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认真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总体方案,以及第十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提高监测预警灵敏性,强化重点人群保护,实现“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进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大力加强师资建设,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深入实施中心城区教育攻坚行动,推动总投资26亿元的新(改)建14个学校项目开工,加快续建17个学校项目,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办好都安高中百年校庆,认真总结在欠发达县(区)办好高中教育的经验。增强健康服务能力,深化“三医联动”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配齐配足医疗设备、医疗服务,加大现有医院改扩建力度,布局新医院建设,促进河池医疗事业发展。重点推进市妇幼保健院分院、市人民医院省级医疗中心及传染病专科大楼、市卫生学校扩建、市第一人民医院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全部就、马上就”服务体系,深化河池·深圳劳务协作和区内市际劳务协作,持续开展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培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积极拓展劳务输出范围,提升劳务输出质量;深入开展“就业服务+N”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实施精准就业援助,实现就业困难家庭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122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员应保尽保;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扎实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解决群众养老育幼方面的困难。繁荣发展文化和体育事业,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和“智慧广电”,继续抓好铜鼓文化(河池)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发展壮大“河池作家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快推进文化和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8个3147套,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790套,改造棚户区445套。扎实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有效防范化解房企风险,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全力抓好市场保供稳价,强化对蔬菜、猪肉等重要民生商品监测、分析和研判,做好价格调控,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不脱销;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生活不受影响。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的生态环境需求。良好生态环境已经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持续增长点。自觉践行“两山”理念,加强各类建设项目与“三区三线”衔接,建立协调有序的国土开发保护格局。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开展固废治理、乡村环境专项整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整治河湖“四乱”。大力推行林长制,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植树造林22万亩,申报国家级国土绿化试点示范。大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清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争取创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筑牢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放心的安全保障需求。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实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整治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全面完善应急指挥体制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做好各类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深入推进平安河池、法治河池建设,扎实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严惩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和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约访、包案化解制度,全面建立“县(区)长接待日”,妥善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完善政法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智慧政法”以及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第二强制隔离戒毒所、市第二拘留所、市第二看守所、市公安局巡特警营房、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等项目。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强化党管武装,深化“双拥共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五个自治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支持指导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抓好40周年县庆筹备。推动民族文化传承,支持开展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充分挖掘整理、开发利用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三、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顺应新征程新要求,必须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始终牢记“三个务必”,坚持“两个永远在路上”,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用新的奋斗创造新的业绩。

  (一)强化政治引领,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效果上。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善于从政治上把握大局、认识问题、推动工作。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决策部署,确保政府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强化依法行政,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开展工作。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执政,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履职用权。创新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入实施“八五”普法,加强河池市地方性法规的宣传和实施工作,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政府立法工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预防化解行政争议,争创全国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强化担当作为,大力弘扬斗争精神抓落实。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注重在基层一线、重大斗争一线磨砺干部,增强政府系统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把担当和斗争作为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格局,增强斗争意识和斗争本领,勇开顶风船,敢打攻坚战,能啃硬骨头。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鼓干劲”,为创新者“卸包袱”。

  (四)强化正风肃纪,坚持以严的基调推进作风转变。着力提高政府系统执行力,树立重实干、办实事、出实绩的鲜明导向。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靶向整治工作中层层加码、麻痹松懈、任性用权、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巩固拓展“作风大查摆大整治活动”和“提质效促落实,强本领促发展”能力提升行动成果,持续整治“八弊”顽疾,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五)强化廉洁从政,在勇毅前行中恪守清廉本色。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不断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以彻底自我革命精神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风险防控,实现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工程建设、招投标、公共财政支出等领域监管全覆盖。全面落实清廉河池建设任务,把群众的评价作为一面“镜子”,更大力度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

  各位代表!凝心聚力再出发,砥砺奋进新征程。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踔厉笃行,奋力推动“六新河池”建设,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池篇章而不懈奋斗!

  1.“六新河池”:经济繁荣新河池、宜居宜业新河池、活力开放新河池、生态秀美新河池、文明和谐新河池、风清气正新河池。

  2.“九大跨越”:聚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化发展实现大跨越;聚力城市品质提升,推动城镇化发展实现大跨越;聚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大跨越;聚力补齐短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聚力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发展实现大跨越;聚力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大跨越;聚力民生改善,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实现大跨越;聚力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实现大跨越;聚力团结和谐,推动平安河池建设实现大跨越。

  3.“五位一体”农村信用体系:坚持党建引领,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构建信用指标体系,建立信用档案,进行信用评级,构建信用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将市场的契约精神与农村的“熟人社会”充分结合,探索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夯实党在乡村的执政基础,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5.印制电路板(PCB):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

  6.覆铜板(CCL):又名基材、覆铜箔层压板,是将电子玻纤布或其它增强材料浸以树脂,一面或双面覆以铜箔并经热压而制成的一种板状材料。主要用于加工制造印制电路板(PCB),广泛用在电视机、收音机、电脑、计算机、移动通讯等电子产品。

  7.新增5家4A级景区:东兰长乐宫、南丹云观天旅游景区、南丹巴平湿地森林康养旅游景区、南丹矿物温泉生态旅游区、大化岩滩旅游景区。

  8.“四企入河”:央企入河、湾企入河、民企入河、外企入河。

  9.“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10.“五个全”防贫措施:脱贫人口产业全带动、收益全链接、保险全覆盖、就业全保障、特困全兜底“五个全”防贫举措。

  11.“3+1”保障:保障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确保饮水安全。

  12.“三品一标”产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13.“三医联动”改革:医药、医保、医疗管理体系同步联动改革。

  14.3部文艺精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民族歌剧《拔哥》入选中国舞台剧最高奖中国剧展优秀剧目,与广播剧《大樟树人家》一并入围广西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河池籍作家红日参与编剧的电影《秀美人生》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15.“四好农村路”: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16.“源网荷储一体化”:以先进技术突破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支撑,探索源网荷储高度融合的电力系统发展路径。源:以新能源(风电、光伏)为主的电力电源。网:在新能源电站和电力用户之间建设专用供电网络,配套相应的输配线路、变电站和附属设备,组建分布式智能电网。荷:引进符合河池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具备需求侧响应能力的优质电力用户。储:配套建设储能,满足负荷侧电压等级需求,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调峰调频能力,保障电力安全实现高质量供电。项目计划在2023~2029年期间,由广西桂冠投资854亿元(电力部分),实现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年新增发电量212亿千瓦时,新增电价控制在0.5元/度左右。

  17.“全链通办”:通过疏通业务标准、打通信息壁垒、联通业务平台、融通办理渠道,优化线上线下全链条流程,实现集成办理全过程高效协同、全周期提升服务、全环节畅通办理。

  18.“降缓返补扩”社保政策:降,延续降低费率;缓,加大缓缴社保费力度;返,提高稳岗返还标准;补,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力度;扩,延续实施扩围政策。

  19.“四建一通”工程:乡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建设工程、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建设工程、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建设工程、建制村窄路拓宽改造建设工程、建制村通客车工程。

  20.科技“尖峰”行动:围绕河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精选“小切口”,实施有色金属新材料、蚕桑茧丝绸、优质酒水、生物医药化工、数字经济、现代特色农业“尖锋”专项行动,把有限的科技资源集中到“针尖、刀刃”上,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切实把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为经济成果。

  21.ITO靶材:全称为氧化铟锡靶材,是电子信息工业领域的关键材料之一,主要用于制作液晶显示器、平板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触摸屏、电子纸、有机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抗静电镀膜、EMI屏蔽的透明传导镀、各种光学镀膜等。

  22.“六个一体化”:指推动东巴凤交通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品牌形象一体化、生态保护一体化、民生福祉一体化、投融资机制一体化。

  23.GEP和GDP双考核:建立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制定生态产品分类清单,规范生态产品价值量核算方法,确定衡量生态系统生产价值的指标体系,将GEP纳入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实行差别化的考核制度。

  24.“六大示范行动”:开展产业生态化发展、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消费和生活、碳达峰碳中和、绿色金融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六大示范行动”。

  25.“千亿投资带动千亿产业和千亿市值”的“三个千亿”目标:千亿投资,河池“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投资,以及项目带动新增产业投资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将超千亿元。千亿产业,以2022年河池市实际工业用电量45.5亿度、GDP1100亿、工业总产值635.2亿元、工业增加值202.8亿元为基数进行大致类推(以上剔除水电),河池“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后,在单位工业能耗标准不变的前提下,项目达产可实现新增工业总产值2950亿元以上,实现新增工业增加值940亿元以上。在欠发达地区,新增工业产值还将大致以1:1.5的比例带动服务业并拉动就业。千亿市值,目前,广西桂冠市值454亿元,在广西上市公司中排名第1位,是广西最接近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利用广西桂冠的资金、技术、上市平台等优势,以广西桂冠作为主要投资战略合作方,通过开展河池“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提升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广西桂冠将率先打造成为广西首家市值超千亿的上市公司。

  26.“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27.“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国家重点服务业企业这四类规模以上企业的统称。

  28.河湖“四乱”:指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个问题。

  29.“双拥共建”:地方开展拥军优属、军队开展拥政爱民活动的总称。

  30.“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31.“两个永远在路上”: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32.“三个区分开来”:把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行为区分开来;把国家尚无明确规定时的探索性试验与国家明令禁止后的有规不依行为区分开来;把为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区分开来。

  33.“八弊”顽疾:一是尸位素餐、不想干事;二是精神萎靡、不敢担当;三是粗枝大叶、不负责任;四是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五是因循守旧、不思革新;六是庸懒散拖、不讲规矩;七是小成即满、不求上进;八是虚假浮躁、不讲真话。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河池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9日 王军)

2023-03-22 13:23 来源:河池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