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6日 买买提明·卡德)

2023年04月03日 16:27   来源:乌鲁木齐市政府网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6日在乌鲁木齐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买买提明·卡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面对经济下行等多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影响,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十七届人民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改革发展稳定和现代化建设新的成绩。

  一、社会大局保持持续和谐稳定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依法治疆,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引领,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推进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持续推动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严打严治严防各类违法犯罪,坚决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二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开展“走街串巷进社区”,推动各级领导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疑难信访事项,健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矛盾隐患得到妥善化解。三是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风险发现、研判、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增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通过自治区初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四是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不断深化,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五是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不动摇,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着力提高宗教事务治理能力,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扎实推进去极端化。六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践行和传播,文化润疆工程加快推进,各族群众“五个认同”不断增强,奋力建设美好首府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二、经济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大纾困惠企力度,持续为经济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93.2亿元,增长0.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924.2亿元,增长6.2%;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13.6亿元,增长33.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276元、26110元,分别增长0.3%、5%。

  工业新动能加速成长。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着眼“6+4”产业体系,引进产业链招商项目123个、总投资1207.2亿元。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等项目加快建设,正威年产25万吨连铸连轧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华电5万千瓦等一批风电项目建成并网,大道汽车防务车辆、隆炬高性能碳纤维和正威低氧光亮铜杆等产品填补全疆空白;兖矿年产6万吨三聚氰胺等项目开工建设,两河先进制造产业园、乌准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风电装备及高端专用设备制造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5G基站实现主城区室外全覆盖,成功入选全国千兆城市。推动工业企业创新发展,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新增自治区产业创新研究院9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71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家,认定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4家、企业技术中心15家。

  服务业质效稳步提升。新增上市公司3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77家;电商直播与产业加速融合,网络销售额25.3亿元、增长11.1%;举办各类展会65场、签约197.1亿元,第七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我市签约2037.6亿元;四大综合物流园、十大市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天猫城市仓、极兔新疆转运中心投入运营,金融、商贸、会展、物流等行业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打造红色经典旅游线路5条,中亚民俗文化体验地等项目稳步推进,新增自治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5个,新(改)建旅游民宿35家,南山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成功举办第二十届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红色游、文化游、乡村游、冰雪游加快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种植粮食13.7万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农田6.1万亩,新建千亩连片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5个,设施农业达到1.4万亩,米东区三道坝镇入选国家级稻米产业强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造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10个。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深入推进。新(改)建农村供水管网347公里、户厕3459座、公路31.7公里,实施危房改造1117户,垃圾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人居环境持续提升。

  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以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完善“六重”清单,落实“五个一批”要求,储备项目439个、总投资5040亿元,实施招商项目464项、引进区外到位资金1387.5亿元。以做好项目管理服务和要素保障为支撑,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24.9亿元,提升投资效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3%。多措并举促消费,开展汽车、家电等促销活动,打造一批大型特色餐饮企业,举办春季房交会、夏季住房博览会。打造2个夜间经济核心区和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示范区、深夜食堂,建成5个自治区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助燃城市“烟火气”。

  纾困帮扶持续加力。落实国家、自治区一系列稳经济决策部署,围绕市场主体所需,及时出台经济稳增长57项、助企纾困30条、惠民助企12条政策措施,提振了市场主体信心。

  三、改革开放取得积极成效

  坚持把深化改革开放作为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的重要抓手,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生机活力。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放管服”改革,294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183项权责事项和174项公共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80%以上,122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区域通办”,11类主题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组建粮食集团,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持续优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稳步实施,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加快构建,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市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成果在全疆推广。乌鲁木齐都市圈建设、兵地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进展。科技创新环境持续优化,跨区域协同创新稳步拓展,实施重点领域科技创新攻关“揭榜挂帅”项目3个,完成国家风电技术创新中心申报,“两区”建设加快推进;建设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4家,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91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18家,新增国家和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8家;新增发明专利600余件。成功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振兴 创新发展”院士论坛,40余名两院院士为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新提升。深入实施优化营商环境87项措施,扎实开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破除制约市场作用发挥的制度障碍。推行容缺受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全类型项目审批时间再压缩、再提速。建立“免罚清单”和信用修复制度。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

  对内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陆港区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实施交通枢纽、医疗服务等领域重点项目,推动国际陆港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联动发展,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功能日趋完善,铁路口岸快件中心建成投用,跨“两海”特色精品班列、运贸一体化业务常态化运行,中吉乌公铁联运班列、“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成功首发,全年开行中欧(中亚)始发班列1165列、铁海联运班列516列;临空经济示范区、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加快建设,机场改扩建工程航站楼主体钢结构和换乘中心等工程封顶,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方案、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报审待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乌鲁木齐保税展示交易中心、“西大门”保税直购中心正式运营,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额13.9亿元。

  四、城市功能品质稳步提升

  以绣花的功夫实施城市更新,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美丽首府。

  城市规划体系更加健全。“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和《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通过自治区审查,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和“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乌鲁木齐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形成初步成果。

  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为重点,对342个老旧小区和14796户房屋实施改造。一批城市主干道建成通车,青峰路、大湾南路等5个公交首末站和西山、博格达路公交停保场建成投用。楼庄子水厂建成试运行,甘泉堡新水源地第二净水厂(一期)主体完工,新(续)建再生水处理项目4个、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个,改造老旧供热管网34公里。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以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58项措施为重点,大力开展城市病专项治理,强化卫生死角、违法广告、道路线缆清理整治;拆除违法建筑50.4万平方米;修补道路1400余条;提升改造山体绿化1050亩、新增绿地4079.4亩;生活垃圾分类有序推进。

  污染防治更加有效。开展大气污染“冬病夏治”,实施重点企业污染排放专项整治,完成11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2家企业工业窑炉治理和1.5万户农村供暖设施清洁改造,加强区域联防联控,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抓好老龙河等流域污染治理,河流、湖库水质优良率稳定在75%以上;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在清洁(安全)级。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面落实。

  生态环境建设更加有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实施林草生态保护工程,“三线一单”与国土空间规划深度融合成果在全国推广。柴窝堡湖、一号冰川生态修复和野生动植物、湿地保护深入推进。建设“三北”防护林4000亩,封山育林1.2万亩,修复退化林3000亩,实施草原补播改良16.4万亩。

  绿色低碳发展更加深入。严禁“三高”项目进首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单位能耗显著降低。持续推广绿色交通、绿色建造、绿色制造,新增纯电动公交车190辆,建成公交车充电站2座,公交车气电化率达94.8%;新建装配式建筑89.2万平方米、绿色建筑347.6万平方米;建成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企业,绿色制造体系持续完善。

  五、群众生活得到新改善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心头事。

  民生实事全面实施。建成创业社区30个,新增创业8000人,带动就业1.8万人。推进集团化办学,首批10个教育集团扩充优质学位3.2万个。建成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2个、社区(村)日间照料中心(站)86个,新增家庭养老床位1280张。改造交通堵点19处,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3条,新开通常规公交、定制巴士线路7条,新(改)建公交专用道14公里。新建停车场165个,新增泊位1.1万个。新建环卫公厕26座。建设小游园26个、改造提升公园6个、打造生态慢行绿道6条、绿化改造道路18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常住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到79.7%。

  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提升。一是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和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5万人。二是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政策,特殊药品门诊报销范围增至160种;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失业保险金标准、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稳步提高;发放高龄津贴5400万元、惠及7.5万名高龄老人;生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三是扩大公租房保障范围,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2.28万套,4135个家庭喜迁新居。四是8.3万名幼儿享受学前普惠教育;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8所,打造普通特色高中22所、“双减”样本学校3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促进职业学校内涵式发展,启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北辰校区建设。五是常态化开展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扩大“先诊疗、后付费”结算试点范围,完成基层医疗机构提标扩能、院前急救能力提升和重症医疗资源扩充工作,医疗救治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儿童医院城北分院建成投用;完成37家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提档升级。六是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秦剧《铡刀下的红梅》入选第九届秦腔艺术节“特别推荐剧目”,米东区红柳组合获西北五省“花儿”展演赛金奖,京歌《真理的味道》、器乐《第一交响曲》等5部作品获自治区第七届“天山文艺奖”;新增自治区级“文化大院”9座、市级非遗代表项目22项;打造综艺栏目“疆来之星”,引进《国之当康》《丝路花雨》等演出43场,开展各类惠民演出、文化活动1100余场;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自治区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13个一等奖、18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疫情防控决策部署,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夺取了多轮疫情防控斗争的胜利。特别是面对8月以来的疫情,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临抗疫一线动员指挥,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国家工作组深入一线悉心指导,自治区省级领导下沉重点区(县)开展包联,激励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在危难中挺直钢铁脊梁、在工作中彰显时代风貌,鼓足干劲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为战胜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撑。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数万干部职工主动请战,下沉一线、共克时艰。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以实际行动支持参与疫情防控,为战胜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认真开展述法和集中学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3件,修订(废止)政府规章10件,废止和宣布失效行政规范性文件12件;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成功创建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286件,办复率100%。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开源节流,全力保障“三保”支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推进。

  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主动为驻乌部队办实事解难事,军政军民团结持续巩固。重视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工作,加强统计调查、广播影视、外事、供销、气象、残疾人、地方志、档案等工作。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齐心协力、迎接挑战,勇担使命、攻坚克难,经受住多种严峻复杂局面的考验,取得了首府改革发展稳定事业新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迎难而上、艰苦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辛苦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驻乌人民解放军和武警指战员、公安干警,向中央驻乌单位及所有援乌干部,表示诚挚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所有关心支持首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诚挚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首府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我们将正视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3年重点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府建设意义重大。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总目标,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府建设新篇章。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眼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定不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推动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首府工作始终,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定不移维护社会稳定。

  持续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健全社会矛盾排查和隐患防控协同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严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和完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方针政策,提高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推进去极端化。

  大力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好文化润疆工程规划纲要,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着眼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开展商业提升行动,支持传统商圈升级改造、丰富业态,加快发展社区电商、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积极培育数字化新型消费,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完善夜间消费设施、丰富消费业态,促进夜间经济提品质、增活力。出台刺激消费政策,增加消费场景,扩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拉动住房改善、冰雪旅游、养老服务等消费,促进文旅购物、餐饮住宿等消费,深挖消费潜力。

  着力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坚持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并重、投资规模与投资质量并重,聚焦“八大产业集群”“6+4”产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民生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完善政策环境、优化投资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发挥大项目引领带动作用,着力提升储备项目转化率、新建项目开工率、在建项目投资完成率,力争储备项目总投资规模达到3500亿元以上,引进区外到位资金增长10%,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着力锻造工业增长新优势。持续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立足优势产业,主动融入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精准引进硅基、铝基等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和重大支撑项目。着力提升两河片区产业集聚度,力争引入装备制造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30家;创新乌准产业园运营管理模式,建立协同开发机制,推动“飞地经济”取得新进展。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抓好众和铝基电子新材料、银朵兰民族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丝路国汇年产120万吨PTA等项目落地。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20家、“小升规”企业30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工业互联网等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着力提升服务业质效。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四大物流园”和“十大市场”项目建设,加快商贸物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健全电商服务体系,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垂直自营电商平台,促进传统企业通过电商实现产供销一体化,鼓励中小企业应用第三方电商平台拓展发展空间。加强旅游品牌建设,打造一批3A级以上景区和旅游特色精品线路,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大力开展冰雪旅游活动,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力争接待游客8500万人次、增长50%以上。引导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助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推动会展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医疗康养、养老、育幼、家政、物业等服务业,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着力深化乡村振兴。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农业产业强镇、新果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水西沟乡村振兴示范镇和17个重点示范村。

  三、着眼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再创新佳绩。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国有资本战略性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有效防风险、降成本、增效益;加快推进培育市场主体三年行动,最大限度释放社会创业创新潜力,促进市场主体加速涌现。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强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多元化。推进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强化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深化军地军民团结。推进乌鲁木齐都市圈建设,促进兵地融合发展。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再添新动能。深入推进“两区”建设,积极承接国家和自治区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加快建设国家风电技术创新中心、中关村信息谷创新园,新增自治区级以上创新平台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5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以“揭榜挂帅”激励科技创新攻关,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快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申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加快建设中西亚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力争完成技术交易4亿元。

  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快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力争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良好率达到80%、综合评价进入西部地区前列。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完善产权保护、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规范涉企收费、优化涉企服务,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证照分离”,助力审批提速,全程网办事项达到88%、审批事项办理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73%。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持续拓展“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加强各类政策精准制定和协调落实,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推动对内对外开放再上新水平。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助力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向对外开放的前沿转变。依托“一中枢三支点”中欧班列枢纽体系,完善集结中心功能,打造全国中欧班列回程货物分拨中心和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开行中欧(中亚)始发班列1100列、铁海联运班列550列、公路国际货运1万车。加快机场改扩建及配套工程建设,完善临空经济示范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力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尽早获批。依托国家级棉花棉纱交易中心,推动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加速形成产业集聚。培育一批“丝路电商”龙头企业,促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发展。

  四、着眼于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品质、优化人居环境

  强化城市规划编制。加快《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乌鲁木齐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加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强化建筑设计引导管控,塑造城市风貌特色。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实施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棚户区改造房屋功能完善、自建房片区改造提升等项目。推动绕城高速(西线)、西山路西延等工程建设,实施老旧燃气、供热管网改造和公共消防设施、地下综合管廊等工程,统筹谋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任务,推进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

  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推进“一网统管”平台建设,完善“城市大脑”数据体系,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不断优化城市管理服务,深化市容环境整治;推行智慧化停车管理,增加公共停车泊位;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提质行动,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新建小游园、小绿地22处,打造生态慢行绿道10条,绿化改造道路18条。

  强化城市用水保障。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节水、蓄水、调水并举,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提高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加快甘泉堡第二净水厂(三期)、米东区西延干渠外调水配套渠系建设,提升外调水利用能力。推进七道湾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等3项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再生水管网,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强化污染防治。严格落实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突出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减排治理和提标改造,加强城市扬尘综合管控,完成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项目1.7万户燃煤供热设施清洁能源改造,落实“乌—昌—石”区域协同治理、兵地联防联控机制,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强化源头管控,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保障土壤环境安全。高标准抓好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强化生态保护修复。推进柴窝堡湖等河湖生态修复,完善湿地分级分类管理,加强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及水土保持;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新增绿地3000亩,实施退化林修复4000亩、森林抚育5000亩;推进草原生态修复,强化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区生态环境治理,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强化绿色低碳转型。统筹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清洁生产绿色改造,持续降低碳排放强度。推动达坂城100万千瓦风电、华电100万千瓦风光电、国能甘泉堡源网荷储一体化100万千瓦光伏等项目建成并网,促进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提高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比例,推进建造方式绿色转型。着力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机构和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比例。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家庭、学校、社区创建,推进低碳城市、园区、社区、企业试点示范。

  五、着眼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定不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坚持就业优先,提升创业社区吸纳就业能力,增点扩面建设各类创业社区61个,新增创业6000人、带动就业1.2万人;实施低收入群体就业创业增收三年行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援助困难群体劳动者5000人以上,推动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持续巩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成果。

  强基提质扩普惠育人才。围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抓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以“名校+名师”方式持续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提高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质量,加快推进市第1中学河马泉校区、第23中学观园路校区、第70中学凌空校区等项目。促进职业院校标准化建设,加大产教融合力度,加快培养发展急需人才。

  扩面提标强保障兜底线。持续推进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水平。完善“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国家试点,做好药品耗材集中招标采购,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等保障水平。加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实现应保尽保。

  健全体系强支撑提能力。加快健康首府建设,持续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建成市口腔医院等工程。常态化开展全民健康体检,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面提质。推进疾控体系改革,抓紧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水平,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扩大供给创精品提品质。坚定文化自信,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设施建设运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供给能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创排一批反映新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引进国内优秀剧目30部,开展惠民演出1000场,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完善公共健身设施,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六、着眼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坚定不移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各项决策部署在政府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府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市、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首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紧扣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全面落实“一规划两纲要”,进一步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依法行政等制度体系,深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提升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执法能力水平,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夯实全民守法基础。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紧紧依靠人民支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破解工作难题,推动各项事业展现蓬勃生机。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树牢正确政绩观,围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方式、提升行政效能,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着力提高系统研究问题、谋划推进工作的能力水平,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服务群众的本领、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务求实效干实事、心系群众办实事,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加快建设廉洁政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风险防控,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各位委员,使命催人奋进,实干方显担当,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部署要求和市委工作安排,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昂扬奋进、勇毅前行,依法履职、尽心尽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首府不懈奋斗!

  名词解释

  1.六稳、六保:“六稳”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六重”清单:重大项目清单、重大平台清单、重大产业清单、重大改革清单、重大政策清单、重点要素清单。

  3.五个一批:续建推进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运营一批、储备转化一批、谋划招商一批。

  4.“6+4”产业体系:“6”指装备制造产业、能源化工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纺织服装产业等“六大产业集群”;“4”指电力设备制造产业、环保建筑材料产业、绿色食品制造产业、大数据产业等“四大重点产业”。

  5.十大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汽车流通及汽配市场、建材五金和农机交易市场、家居家装市场、数码电子产品交易市场、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交易市场、纺织服装交易市场、花卉交易市场、进出口商品交易市场、综合消费品市场。

  6.两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7.两海:里海、黑海。

  8.三区三线:“三区”指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指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9.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10.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11.一中枢三支点:“一中枢”指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三支点”指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和喀什市。

  12.一规划两纲要:《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乌鲁木齐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6日 买买提明·卡德)

2023-04-03 16:27 来源:乌鲁木齐市政府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