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努力耕好“三块田”确保夏粮稳产增产

2024-06-12 08:5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河北:努力耕好“三块田”确保夏粮稳产增产

2024年06月12日 08:5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近日,河北省小麦高效机收观摩活动在临漳县举办,标志着河北省小麦大规模机收作业开始进行,3300多万亩夏收小麦进入集中收割阶段。

  为确保夏粮稳产增产,河北省推行“一村一名农技员”,近距离服务农户,种好“有形田”,确保各项农事活动科学高效开展。同时,河北还通过降低机损率、推动粮食“绿色优储”等,努力耕好“无形田”,并不断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建设“云上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种好“有形田”提升小麦单产和品质

  “麦收前夕遇到了干热风,本以为小麦产量会受影响,但在村里农技人员多次帮助下,及时浇水,小麦生长基本没受影响。”河北省宁晋县北楼下村村民曹路章说,他今年种植的20亩小麦,平均亩产超过640公斤,增产8%以上。

  记者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为提升粮食单产,2023年开始,河北省推行“一村一名农技员”,为农户开展镇压锄划、浇水、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特别是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农作物可能受灾时,村级农技员会面对面、手把手教授农户田间管理技术,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

  宁晋县是河北省第一产粮大县,宁晋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国峰说,目前大部分种粮大户的田间管理方法都比较科学,但不少农户的种植方法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对一些新的管理技术接受较慢。村级农技员更了解村情,能对农户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帮助,推动了零散土地科学种植。

  在稳产增产基础上,河北省近年来通过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科学用药等方式,推动“农药减量化”。广平县杨村种植大户尹殿鹏说,他承包的农田上,每隔50米建设了一台太阳能自动充电杀虫灯,每晚自动亮灯,通过不同光线诱捕不同害虫,从而降低农药使用量,提升粮食品质。

  耕好“无形田”降低粮食损耗

  近日,在河北省馆陶县樊堡村进行了一场“看谁更少”的机收比赛,多台同型号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在不同农机手的操控下同时起步,分别对3亩麦田进行收割作业。经过裁判现场比对,机损率均低于1%,其中农机手吴安军驾驶的收割机,以0.51%的机损率获得第一。

  邯郸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工作人员郝强是此次小麦机收减损大比武的裁判长,他说,减损也是增收,机损率每降低0.1个百分点,河北小麦夏收就可以节约粮食超过1300万公斤。

  据悉,河北各地农业部门已多次组织农机手培训,不少农机手已能熟练根据小麦稠密程度调整转速,在平整度较差地块、弯道处调整行进速度等,对机收减损帮助较大。今年夏收,河北力争让小麦机收平均损失率在1.05%以内。

  粮食仓储也在由传统的“安全储粮”迈向“绿色优储”。为确保夏粮收储顺利进行,河北省积极组织粮食收储企业腾仓并库。中央储备粮邯郸直属库有限公司仓储负责人魏晓光说,仓内温度达到23摄氏度时,控温系统会自动开启,向仓内空间补冷,使粮温保持在准低温状态,储粮害虫和霉菌处于冷麻痹状态,确保小麦新鲜。

  建好“云上田”促进农业降本增效

  “哪个地块需要什么时候浇水、浇多少水、可能遇到什么病虫害等信息,不用下地,在手机上就能看到。”河北省馆陶县月清黑小麦农场负责人闫风波说,以前为了确保小麦高产,都是大水大肥,造成一些地块土壤板结,现在有了各类农事信息提醒,不仅能精准化供给水肥,每亩地管理成本还下降了20%。

  能有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河北省近年来不断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少县区打造“云上田”赋能区域农业发展,让托管农田的作业时间、作业种类、服务面积等信息一目了然。

  记者在馆陶县月清黑小麦农场看到,农田上装有虫情测报灯、土壤墒情检测仪、农业小气候监测仪等智能传感设施。馆陶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华超说,这些设备可实时收集空气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信息,通过网络传递回馆陶县数字农业指挥调度中心,中心根据散布在全县的数千套传感设备,绘制农田信息图,进行数据分析,并综合专家建议,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邱县后孝固村村民焦章群近期一直在北京务工,他今早通过软件看到自家8亩地完成收割,小麦产量共4800公斤,比自己种的收成还高。“土地托管后,农忙时基本不需要回乡了,外出务工更安心。”他说。

  (记者赵鸿宇)新华社石家庄电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