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蓝图呼之欲出 宜昌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2024-06-14 09:30 来源:湖北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宇雯)

城市新蓝图呼之欲出 宜昌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2024年06月14日 09:3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金凌云 通讯员 杜玉婷

  宜昌是长江中上游分界点,地处武陵山脉和大巴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2.1万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山水如同毛细血管一样细密蜿蜒,232公里长江岸线,拥有长江三峡等世界级自然资源,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

  宜昌市委书记熊征宇表示,省委、省政府赋予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历史使命,宜昌将紧紧围绕这一总体目标,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加强战略性研究,明确宜昌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快构建“左右叠加、上下贯通”的全新市域战略规划体系。

  新增“保障三峡枢纽安全”

  贯通统筹6条安全底线

  宜昌是三峡工程等国之重器所在地,承担着国家防洪和水资源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等重要职能。

  2022年,我省编制《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支持宜昌谋划建设三峡(坝区)统筹发展和安全综合试验区。宜昌在底线管控、功能定位、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全面对标省域战略规划,将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粮食安全中的11类要素细化为16类,制定形成安全底线上下贯通“一张表”“一张图”。

  在全面落实省级安全底线基础上,宜昌在编制战略规划过程中,贯通落实提出6条安全底线,包括保障三峡枢纽安全、提升水安全韧性、保障水环境安全、保障生态安全、保障粮食安全和防范地质灾害风险。

  其中,“保障三峡枢纽安全”是结合宜昌实际提出的新增底线。随着三峡工程由建设期转为运营期,宜昌在守护三峡枢纽工程安全、三峡水库水质安全、保障长江黄金水道畅通等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与政治责任。保障三峡枢纽安全,重点是保障三峡工程运行安全、三峡枢纽航运安全、能源安全等,进一步加强三峡坝区与库区、影响区的安全韧性,最大程度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

  宜昌共有3座大型水库、32座中型水库,提升水安全韧性,重点是筑牢防洪安全、加强供水安全。保障水环境安全,重心在加强“三磷”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流域水生态系统修复。

  保障生态安全,关键是划定并严守4633.54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必须严格落实宜昌市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防范地质灾害风险,宜昌将重点围绕三峡库区、地灾极高风险区、地灾隐患点,推进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

  立足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格局

  功能定位强化“大局观”

  新中国成立以来,宜昌逐渐成长为长江中上游重要节点城市。2023年,宜昌GDP达5756亿元,首次跻身全国百强城市50强,位居第49位。

  在城市新蓝图的构建中,宜昌进一步强化了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作为长江大保护“立规之地”的作用和地位。在城市功能定位上,宜昌提出全力建设“两区一枢纽一基地”,即国家新安全格局保障区、三峡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融合发展区、长江经济带重要枢纽、国家清洁能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宜昌是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对畅通长江黄金水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充沛的水能、丰富的矿产,也令宜昌得以依托资源禀赋,发展壮大新能源及高端装备、生命健康、大数据及算力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看,宜昌是武汉至重庆750公里之间唯一的Ⅱ型大城市,也是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有条件、也有责任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武汉都市圈之间的重要支撑点,构筑长江经济带中上游新的增长极。”宜昌市委主要负责人认为。

  着眼支点建设“五个功能定位”在宜昌的落点布局,宜昌以同属长江沿线、产业门类相似的江苏无锡作为对标城市,力争2035年宜昌市域常住人口达500万,中心城区人口达300万,市域城镇化率达73%。在经济规模上,力争2025年达6800亿元,2035年达1.5万亿元。

  以集中、集约、集聚为前提

  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发展

  去年6月20日,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宜昌城市和产业“双集中”工作,明确“城市向北拓展、产业向东集聚”的发展方向,为宜昌破解沿江带状布局指明了路径。

  宜昌结合资源与发展实际,确定“西部生态、中部生活、东部生产”功能侧重,坚决守护好“两山两江四水”的自然生态格局,着力打造“一城一区三副”的城镇发展格局。

  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发展,宜昌明确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促进区域人口集聚、推动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加强区域协同发展。

  集中、集约、集聚,成为宜昌城市发展的大前提。

  围绕现代化工新材料、生命健康、新能源及高端装备3大制造业产业,大数据及算力经济、文化旅游2大服务业的“3+2”主导产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努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12520”现代化产业体系。

  同时,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焦柳铁路的十字交汇优势,引导主导产业集中集聚布局,全力打造东部产业新区。

  战略规划中,宜昌更鲜明地提出建设零碳城市的任务,并明确零碳城市建设路径。

  在区域协同发展上,宜昌积极抢抓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机遇,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充分发挥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综合保税区、航空口岸扩大开放等平台优势,加快建设连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辐射带动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协调发展,引领宜荆荆都市圈打造长江中上游的重要增长极。

  宜昌拥有世界级山水、世界级文化、世界级工程,是我省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和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核心城市,正积极融入全省“大旅游”格局,打好三峡牌、文化牌、生态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