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乡村花“小钱”解决数字化任务“大事”

2024-06-25 08:3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一些乡村花“小钱”解决数字化任务“大事”

2024年06月25日 08:3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水金辰 金剑

  “买1个注册用户要1.8元”“增加1000次阅读量要15元”“保持一个用户活跃度每月1.4元”……《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基层干部为完成相关数字化政务服务、线上学习等任务,只能花钱购买第三方服务,完成包括各类政务服务小程序用户注册量、账户活跃度、文章转评赞、学习时长等指标。

  一些基层花“小钱”解决任务“大事”

  在淘宝、小红书等网络平台,记者搜索“完成村任务”“完成社区任务”等关键词,就会出现不少写有“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注册、活跃”“万村码上通注册”“社区快聘注册”等商品链接。

  记者与一家写有“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注册”字样的淘宝店铺客服人员线上交流了解到,购买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数据服务的多是有这方面需求的基层干部,他们主要购买注册量、活跃度、转发等。“我们家注册一个用户售价1.8元,1000次阅读量价格15元,一个账户每月保持活跃度需要1.4元。”这位客服介绍称,他们这项业务的销量已经超过20万单,其中有一个乡镇一个月就买了4000个账户活跃度,花了约5000元。

  除了能为基层应付各类数字化政府服务推广任务“量身”提供“数据造假”服务,这些商家还能提供代学服务。“有的基层干部找我们代学‘链工宝’上的学时任务,40个学时我们收30元。有的单位关注公职人员在‘XX强国’客户端上的学习情况,我们也可以代刷积分,一个月45元。”另外一家淘宝店铺客服人员表示,除了少数限制条件比较严格的基层考核任务做不了之外,大部分都能做。

  “今年4月,上级部门要求村里动员村民注册‘对邪教说不’App,并完成答题任务,给我们村下的指标是2000个注册量。”华东某省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能用手机注册使用App的村民不多,“有的村为了完成任务,花钱买注册量,补上了缺口。”

  记者在淘宝上搜索发现,针对“对邪教说不”App注册、答题提供数据造假服务的店铺有很多,其中一家显示销售量超过4万单的店铺客服告诉记者,他们这项业务是今年才开始做的,购买一个注册账号要花0.9元,“有些客户一买都是好几千个”。

  受访基层干部坦言,一些县区安排基层的数字化政务服务推广项目任务较多,比如反电信诈骗类App的注册使用、社区就业类小程序的注册使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等都有任务。近年来,中央层面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各地取得一系列成效。同时,一些基层工作人员也告诉记者,在数字化政务服务推广上,基层仍存一定负担。

  层层加码让一些工作“变了味”

  记者向多位基层工作人员采访了解到,“数据造假产业”之所以生命力旺盛,主要在于一些数据化任务让基层“负重前行”。

  在受访基层干部看来,一些地方对指标层层加码,催生基层造假行为。长江沿线一乡镇干部告诉记者,2023年底,为了在年底全县的“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的推广排名中有个好名次,该乡镇大幅提高了分配给各村的“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的推广任务:“其中一个户籍人口700多人的村,分配到的活跃度任务量是3000个。但一个号码注册的账号一个月无论登录几次都只算一次,即一个活跃度。这项任务超出了该村户籍人口4倍多,基层只好通过造假来完成。”

  对于数据造假,记者采访了解到,一些地方搞异化式“比学赶超”抓增量,让“争上游”变了味。一位乡村社区党委书记表示,当前他们乡镇对于部分App注册量、点击率等一周一调度。“乡里要求我们每个月都要有点击率和转发量。比如,其他村点击量达到300次,我们村是180次,即便达到了基础任务量,但在各村排名中落后,也会被批评。”

  中部省份一位乡镇干部也表示,现在每天群里都会发布各乡镇数据统计表,逼着他们想办法提高数据。“县里会根据数据完成情况给所有乡镇排名,排名倒数的乡镇要写整改报告,还会扣分,影响评优评先、绩效等。”

  对于一些既定任务,部分村级组织在完成时也追求简单化处理,遇“冷门”走“偏门”。一位乡镇党建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乡镇在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信息录入和注册工作中,村一级推进工作压力大。“注册App时必须使用户主收到的验证码才能完成整个流程,村里工作人员到农户家上门宣传时,有的村民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注册。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下,一些村庄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任务。”

  减负和严管并济 更好激励担当作为

  在一些镇村工作人员看来,乡村数字化政务服务的初衷是好的,但面对基层群众数字化应用的能力和参与公共事务的动力,有时会“遇堵”。一些政务App即便数据录入再完整,群众不看也是白费力气。对于一些地方层层加码任务指标的行为,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坦言是“做虚功”。

  民建中央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赵皖平表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部门没有从基层实际状况考虑,盲目下指标。

  部分基层干部认为下达任务需要秉持科学理性态度,当前需要系统梳理排除不合理的指标任务,鼓励基层干部释放更多精力向群众面对面宣传相关政策信息,多用群众看得懂、听得明白的话提升群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感,采用随机走访或组织群众座谈等现场抽验方式科学化评估基层工作实效,避免基层干部在数字化政务服务的数据上过度内耗。

  对于乡村振兴中的一些任务和考核数据指标分类待之,一位受访专家表示,村规民约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群众组织化参与村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积分制实施等核心指标,可以给予村级指导性考核任务,对于其他非核心的乡村振兴考核数据指标可以应销尽销。

  此外,赵皖平等专家表示,为基层减负的同时,还需严管和厚爱。一方面针对减负后的合理化指标,明确基层干部通过开展群众工作、创新社会治理等方式严格落实,严查严打数据造假;另一方面加强具有专业乡村运营能力的高校智库和社会企业等乡村运营赋能服务专业力量建设,培养提升基层在乡村运营、集体经济发展、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