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预赛在三亚开赛

2024-07-25 12:00 来源:南海网

  南海网7月22日消息(记者 胡丽齐 实习生 郑丹婷)创新驱动,健康未来。7月22日下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预赛在三亚开赛。此次预赛为期两天,设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新研学谷、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等三个赛区,预赛采取作品现场展示的方式进行。每支参赛队伍在比赛规定时间内,向专家评委展示和交流参赛作品。

  脑机接口技术的肢体康复训练系统、非酶咖啡因的便携式阿尔茨海默诊断传感器、指屈肌肌张力的智能化检测设备和系统……走进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预赛赛点A区现场,围绕人类健康,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前沿创新设计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专家评委质询声,参赛选手洪亮清晰的答辩声此起彼伏,比赛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检查设施设备、播放PPT或视频……展台前,选手们精神抖擞、信心满满。大家各司其职、默契配合,从项目的研究背景、技术方案、项目意义、创新亮点等方面对其项目进行全面介绍和重点展示,为现场的观众和专家评委献上一场场精彩的科技创新盛宴。

  “我们通过低规格IMU采集的角速度、加速度,结合VBT理论,开发算法,用误差较大的数据预测最大肌肉力与用户身体素质……”在项目展台前,参赛选手贾翊丞正从容不迫地向专家、评委讲解项目情况,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赢得了专家评委好评。“比赛中,不同批次的专家评委从不同的角度对我们项目进行了多轮次的质询,这样的比赛模式可以让我们从中发现项目建设中的不足。特别重要的是,专家评委的指导和建议,也让我们对项目进一步地完善有了清晰的方向。”

  参赛选手李力扬表示,赛事组织有序以及高效的服务保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与其他院校选手间的交流也令其收获满满。“大赛规格很高,我们今天也逛了其他的赛点,现场精彩纷呈,和同赛道的老师及同学的交流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为今后的项目研发和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南山告诉记者,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全国性大学生顶级赛事。此次大赛围绕临床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我们希望通过竞赛让学生充分接触业界先进的技术,了解业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在参赛过程中强化理论知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科研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据悉,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三亚研究院)、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承办,海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海南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科技园协办,旨在引导学生围绕临床应用开展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引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卓越人才培养搭建重要实践平台。本次竞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50所高校的近1万名选手、3000多个项目报名参赛。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宇雯)
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预赛在三亚开赛

2024年07月25日 12:00   来源:南海网   

  南海网7月22日消息(记者 胡丽齐 实习生 郑丹婷)创新驱动,健康未来。7月22日下午,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预赛在三亚开赛。此次预赛为期两天,设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新研学谷、深海科技创新公共平台等三个赛区,预赛采取作品现场展示的方式进行。每支参赛队伍在比赛规定时间内,向专家评委展示和交流参赛作品。

  脑机接口技术的肢体康复训练系统、非酶咖啡因的便携式阿尔茨海默诊断传感器、指屈肌肌张力的智能化检测设备和系统……走进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预赛赛点A区现场,围绕人类健康,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前沿创新设计比比皆是,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专家评委质询声,参赛选手洪亮清晰的答辩声此起彼伏,比赛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检查设施设备、播放PPT或视频……展台前,选手们精神抖擞、信心满满。大家各司其职、默契配合,从项目的研究背景、技术方案、项目意义、创新亮点等方面对其项目进行全面介绍和重点展示,为现场的观众和专家评委献上一场场精彩的科技创新盛宴。

  “我们通过低规格IMU采集的角速度、加速度,结合VBT理论,开发算法,用误差较大的数据预测最大肌肉力与用户身体素质……”在项目展台前,参赛选手贾翊丞正从容不迫地向专家、评委讲解项目情况,条理清晰,语言流畅,赢得了专家评委好评。“比赛中,不同批次的专家评委从不同的角度对我们项目进行了多轮次的质询,这样的比赛模式可以让我们从中发现项目建设中的不足。特别重要的是,专家评委的指导和建议,也让我们对项目进一步地完善有了清晰的方向。”

  参赛选手李力扬表示,赛事组织有序以及高效的服务保障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与其他院校选手间的交流也令其收获满满。“大赛规格很高,我们今天也逛了其他的赛点,现场精彩纷呈,和同赛道的老师及同学的交流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为今后的项目研发和设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助理南山告诉记者,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全国性大学生顶级赛事。此次大赛围绕临床实际需求,引导学生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我们希望通过竞赛让学生充分接触业界先进的技术,了解业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在参赛过程中强化理论知识,锻炼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科研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据悉, 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三亚研究院)、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承办,海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海南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科技园协办,旨在引导学生围绕临床应用开展研究工作,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引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卓越人才培养搭建重要实践平台。本次竞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50所高校的近1万名选手、3000多个项目报名参赛。

(责任编辑:秦宇雯)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敍鍕殰闁圭儤鍤﹀☉銏犵睄闁割偆鍣ュΛ鍛存⒑閸愬弶鎯堥柟鍐叉捣缁牓宕卞☉娆忎缓濡炪倖鐗徊浠嬪几閵堝洨纾奸柟鎷屽煐鐎氾拷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