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世界目光再次投向黄浦江畔。11月5日至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
七载“进博”,敞开的是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结的窗口,释放的溢出效应也为全球经济提供全新动能。
离上海不远的安徽,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些年,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狠抓产业转型,抓牢招商引资方面下足功夫,取得实效。每年都会派出“精兵强将”奔赴盛会,谈合作、签订单,探风口,吸进高质量外资,推动大项目落地。
荏苒经年,安徽交易大军再出发。围绕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和开放合作四大功能,在传递安徽“亮名片”,开拓“大市场”,扩大“朋友圈”的同时,组织系列活动,只为借进博盛会之机,谋高质量发展之实。
不出国门“买手团”签下大单
开放带来进步与繁荣,是一再被证明的真理。
数据显示,前六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4200亿美元,组织了1130多家外资企业和投促机构,在不同地区开展精准对接。
寒来暑往间,有的企业从观展商成为参展商再变投资商,在中国不同角落,开设新店、新厂、新研发中心;有的企业寻到了合作伙伴,拓展了合作半径,这背后,不少都有着“进博”的身影。
作为七届进博“全勤生”,安徽交易团见证进博会越办越好,充分共享进博红利,前六年累计组织1.32万家采购单位、4.15万名人员参会,采购成交金额123.2亿美元,吸引投资超815.28亿元,涵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仅是“全勤生”,安徽也在做“活跃生”。
本届进博会,安徽成立1个省交易团、16个市交易分团、5个省直交易分团,共有2200余家单位、6200余人注册参会,其中已有300余家单位、企业报送采购需求,意向采购金额近24亿美元。
安徽“买手团”,钟情买什么?从历届交易来看,技术装备、食品与消费品、农产品、生物医药、服务贸易等领域占大头,这也与省内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精准匹配。
“今年安徽企业采购需求,依旧主要集中在高端技术装备和消费品。”安徽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二级调研员王斌表示,技术装备类占六成左右,服务贸易类也有所突破。
企业采购,不像吃饭穿衣,需要充足的前期考察调研。记者了解到,为了让企业能在进博会中找到“对”的人,大会开幕前,根据企业报名情况,商务部门已向各交易分团分批次推送参展商信息,涵盖了汽车、技术装备、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消费品、食品及农产品、服务贸易、创新孵化等类别。
企业“买手”则根据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等动态,遴选出“全球尖货”,在盛会之时,与品牌建立联系,让“采购订单”变为“长期机遇”。
深耕于农产品检测、电商、冷链仓储及配送的芜湖清水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便是一个缩影。作为“全勤生”,企业此前已通过进博会,在生产线智能解决方案,高精尖实验室装备等方面找到合作伙伴。此次参会,企业负责人翟笃奇表示,希望能了解行业最新发展情况,继续拓展“朋友圈”,帮助更多安徽农产品走出国门,也把更多优秀农产品带进安徽。
科创皖军亮相中国馆
本届进博会国家综合展中,最亮眼的无疑就是中国馆。
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共谋世界发展繁荣”为主题,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1500平方米的中国馆,秀美神州、硬核科技,异彩纷呈,凸显着新质生产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引得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国际商旅驻足观看,热情交流,频繁互动。记者寻去,也不乏咱安徽身影。
“玻璃居然可以折叠,更神奇的是,还能做手机屏幕。”蚌埠企业凯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超薄柔性玻璃,具有质量轻、高透光率、高耐磨性、可柔性弯曲等特点,可应用于折叠手机、折叠平板电脑、车载显示、智能穿戴等领域。听完介绍后,一位外籍观展者道出了一句:“Amazing(很震惊)!”
据悉,这款产品可实现连续40万次弯折不破损,弯折半径小于1毫米,不仅打造了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全国产化超薄柔性玻璃产业链,还在玻璃新材料领域中,实现了“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
合肥新型显示产业的龙头维信诺也来了,这是国内最早专注OLED研发的屏幕厂商,也是柔性显示技术的标杆企业。本届进博会,维信诺带来了其全球首款一体化智能环境融合解决方案。展台上,一台看似笔记本电脑的装置吸引了众多目光。
“它可实现卷曲笔记本电脑与智慧家居的完美结合。”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用的时候,收纳机构中的14.2英寸柔性AMOLED显示屏便可升起,作为显示器,可满足高清画质要求,其配备的智能表皮采用创新打孔式表皮,也可“变身”为键盘,实现办公功能,但不显示内容时,智能表皮又能呈现木纹、金属等内饰效果,像“变色龙”一样与环境融为一体,将科技隐藏于无形。
几台设备前,只见几人在空气中比比划划,像是进行什么操作,周围也有不少观众围观,走近一看,这正是致力于空中成像技术的合肥企业东超科技展位。
“设备看似不起眼,但走近却发现,几个按钮悬浮在空中,像是科幻大片,抬手寻去,居然真的能操作起来。”一位体验者告诉记者,他是一名医生,如果这台设备能应用在医院手术场景中,医生则无须接触屏幕,便可在手术室内进行影像操作。
事实也是如此。目前东超科技的空中成像技术,已应用在智能座舱、医疗卫生、民生工程、智慧家居、展览展示等多个领域,东超全息(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淼介绍道:“通过招商引资,2023年企业落子浦东金桥,打开了全新的发展空间。”她表示,作为第一次参加进博会的企业,东超科技也希望通过此次参展,将‘让科幻成为现实,走进千家万户’的愿景,传播到世界各地。”
此外,多达85种语言的最新款讯飞双屏翻译机也来到了本届进博会,其独创的双屏设计视听同步,支持85种语言互译,17种语言离线翻译,32种语言拍照翻译,16种行业翻译,可广泛应用于会话、录音、演讲、同声字幕等多个场景中。
记者注意到,除4件实物外,小岗村乡村振兴农田、马鞍山薛家洼“白菜心”也入选了中国馆图文展,充分展现安徽对外开放新形象、产业发展新成果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探索。
相向而行与强伙伴着眼长远
合作发展,距离不是问题,相向而行才是关键。
如何做到“相向”?首先要修好内功,正所谓打铁必须自身硬。
得益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省内新兴经济布局的完善,让安徽逐步实现了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跨越发展,也开启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新兴产业集聚地”大步走的序幕。
作为新兴工业大省,安徽工业产品的市场认可度较高,全球10%的显示面板,全国50%的光伏玻璃、20%的光伏组件都是安徽造。去年,安徽省汽车出口数量已跃居全国第二。其中,奇瑞连续21年保持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领先全国,且增幅逐季扩大。由一季度领先1.5个百分点、上半年领先2.5个百分点,扩大到前三季度领先3个百分点。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更是增长11.5%,为2021年4月以来新高。
可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的安徽,立足实际,积极抢位发展,实现错位发展。
有了“硬”实力,相向而行还需要桥梁。
进博会开幕前夕,11月3日,合肥迎来了一批法国朋友,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客商安徽行暨海客圆桌会·法国专场举行。
作为“进博会客商安徽行”系列活动的开篇之作,这次交流活动成果颇丰。会上举行了“徽动全球”合作伙伴授牌仪式,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庐阳区政府分别和法国相关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正如法国亚眠市终身荣誉副市长,法国索姆省中小企业联合会主席帕斯卡尔·弗拉德库尔所说,法、中两国都有优越的科教资源,安徽就是一例,尤其是合肥近几年在新能源、电动车,包括超级计算机等领域都走到了世界前列,对法国中小企业而言,是个巨大机遇。
无独有偶。11月6日的上海,12家海外机构和企业代表也在进博会中马不停蹄,参加海客圆桌会·淮南专场活动,参会嘉宾也纷纷表示,期待用更多的合作,让地方发展具备全球视野,更好地链接一流国际资源。
诚如斯言,安徽需要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也看重安徽,“安徽机遇”一词被反复提及,搭建渠道,强化沟通便成为应有之义。
作为安徽省策划打造的联系服务外商、招引外资的机制化平台,海客圆桌会折射出安徽向海而兴、借船出海的强烈愿望。
今年以来,安徽已举办德国专场、日本专场等10余场海客圆桌会的活动,期间,“走出去”与“迎进来”相结合,安徽企业与世界市场双向联结的桥梁在不断搭建。
水到渠成日,便是通江达海时。这些年,大众、康宁、马牌轮胎、联合利华、渣打银行等海外知名企业和机构都为安徽投下了“信任票”,眼下,更多的双向奔赴还在频频进行。
今年1-8月,安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9.7亿元,安徽利用外资增速连续21个月高于全国,其中全省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达到56.3%。截至目前,累计已有超5000家外资企业在皖扎根,92家境外世界500强在皖设立企业192家。
合作共赢,还要着眼长期。
多年来,安徽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一系列吸引外资的“硬举措”,与时俱进,叠加发力,让这片发展沃土不断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2023年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显示,安徽省市场环境指标连续2年位居全国第4。截至2023年底,全省新增“四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营主体49.06万户,占新增总数34.78%、同比增长25.86%。
在服务外资方面,以省城合肥为例,今年10月,合肥围绕促进外商投资运营便利化、推动跨境贸易高效化、强化权益保护法制化、推进服务保障均等化四个方面出台26个具体举措,着力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经营活动提供坚实支撑,为外籍人员在肥工作生活增添便利。
……
“进”而有为,“博”采众长。
进博盛会还未结束,参展商、交易团、观展者们的身影仍穿梭于场馆之中,一个个承载企业发展梦想的旅程还在继续。
不仅为展,不止为会。
对于安徽,“新时代 共享未来”的进博理念也将永不落幕。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的征程中,安徽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记者 孟一凡 朱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