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造梦空间”遍布城市角落 111个小剧场塑造“城市气质”

2024-12-18 09:23 来源:中国江苏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敏)

年轻人的“造梦空间”遍布城市角落 111个小剧场塑造“城市气质”

2024年12月18日 09:23   来源:中国江苏网   

  近日,《小剧场大舞台 塑造城市文化品格——南京市以公益性小剧场赋能城市建设》入选《习近平文化思想实践案例选编(2024年)》。南京小剧场建设有何特色亮点、创新做法、突出成效?记者进行了采访。

  截至今年7月,南京已有111个小剧场。值得注意的是,南京没有引入耗资巨大的旅游演出项目,而是采取散点式、书签化、日常性的小剧场生态网络建设模式,将小剧场演艺空间分散化分布到商业区、生活区、产业园区以及旅游景区,打造新的文化空间。

  走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不经意间就会邂逅一个小剧场。有城市微更新后代表城市文化特色的专业小剧场,有专注于原创剧目孵化的小剧场,有立足高校的大学生实验剧场,有文旅融合类商业综合体配套建设的小剧场。城市中闲置的空间被重新激活,一些老建筑、废弃空间、社区资源被转化为戏剧表演空间。例如,“白云亭公益剧坊”位于长江边,这里曾经是被称作“南京人菜篮子”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华门西秦淮河畔的“星剧场”,则坐落在“国创园”内,系南京第二机床厂旧址。此外,高淳、溧水一带的许多“古戏台”也成了“小剧场”。

  “美美与共”的南京小剧场,也“各美其美”,品牌不同,定位不同,特色也不同。比如秦淮区依托辖区内南京白局、秦淮灯彩等非遗,在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夫子庙景区推出一批“非遗小剧场”;栖霞区的仙林大学城一带,则是南京大学“黑匣子剧场”“可一实验剧场”等富有青春气息和实验性的戏剧文化空间。此外,主打传统戏曲演出的“梅花小剧场”,不定期有梅花奖得主前来演出;丁家庄保障房片区内的“山水小剧场”,除了举办演出,平时还是居民自发组织的民族舞、模特队活动场地。

  南京致力于小剧场文化建设,和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密不可分。以戏观城,小剧场星罗棋布也展现出南京独特的城市性格和魅力。

  昆剧、锡剧等地方戏曲自古以南京作为发展根基之一,自话剧引入中国以来,南京就成了中国戏剧活动的重镇,田汉领导的南国社即发端于南京。上世纪80年代末影响颇深的中国小剧场运动肇始于南京市话剧团发起的“小剧场探索运动”,此后南京又举行了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小剧场戏剧节”,涌现出了林兆华、孟京辉等新一代中国戏剧领军人物。

  近年来,南京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南京小剧场发展实施意见》《南京小剧场认定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通过“政府主导推动,专业机构运营,社会资源参与”的思路,培育出一批活跃的小剧场表演团体和运营主体。充分发挥南京市艺术基金、文化人才专项资金及文化消费补贴作用,同时撬动区级艺术基金和文化消费补贴支持,鼓励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小剧场建设中来。

  小剧场里的新型观演关系,让00后观众姚晶晶印象尤为深刻:“台上与台下、演员与观众之间界限的消解,让戏剧可以发生在任何领域和空间。”上个月一部名为《好时光大酒店》的环境互动剧在南京演出,观众成为剧中“酒店”的住客,与演员们共同完成剧情。

  新的演艺形态注重沉浸、交互式体验,形式的创新固然重要,剧目的质量才是真正的“内核”。

  挖掘本地历史文化特色、书写城市故事、描摹时代发展脉搏……南京小剧场也是“孵化”精品剧目的载体。雨花紫麓剧场推出的历史话剧《长明》,基于1927年到1934年间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八挫八起”的真实历史进行艺术化创作;在1913国民小剧场上演的《丹凤街》《长江路·代号1800》《珠江路·万万没想到》共同组成“南京城市印象三部曲”;在南京艺术学院剧场首演的《大桥风景》,更是请来相声演员陈峰宁和师生们一起塑造南京长江大桥的精神属性……

  在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周安华看来,如今的小剧场创作区别于过去,凸显出很多新的特质:“第一是更多地抓传统文化的精华;第二是更加青春化,创作具有非常强烈的青春特质。”

  如今在南京,小剧场已然成为年轻人的“造梦空间”。打破高校“围墙”,戏剧等专业的师生们有了更多实践阵地;年轻的职业演员、编剧不再受“资历尚浅”的束缚,有了更多展现才华、不断生长的空间。紫金文化艺术节近年来增设的小剧场展演单元也在南京一年一会,“孵化”优秀小剧场剧目,凸显“青年编、青年导、青年演”特色。

  已有10部小剧场戏曲作品在南京上演的青年编剧俞思含认为,作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是一个特别有人文历史底蕴的城市,可以挖掘的小剧场戏剧题材非常多。同时南京也是文艺青年聚集之地,无论戏曲还是话剧都有着庞大的年轻观众群体。未来,可以进一步整合和规划,从运营模式上探索多元并存、百花齐放的新路径。

  近年来,南京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大型戏剧品牌活动,如南京新剧荟、南京戏剧节等,还有基于各个小剧场举办的小型展演季更是不胜枚举。但当前市场上,小剧场演出仍存在存量不足的问题。如何让小剧场成为普通市民展示、交流、创作的空间,进而拓展出更加丰富的可能性,是值得思考的方向。

  记者 陈洁 高利平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