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23日 张文旺)

2025-02-12 15:36 来源:云南楚雄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宇雯)
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楚雄彝族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23日 张文旺)

2025年02月12日 15:36   来源:云南楚雄网   

  ——2025年1月23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州长 张文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锚定“三个定位”重要指示及“3815”战略发展目标,稳中求进、难中求进、干中求进,有效应对工业转型之痛、市场波动之苦、投资受限之困、防风化债之艰,顶压奋进、穷尽办法、爬坡过坎,推动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中国式现代化楚雄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经济总量突破两千亿元大关,开启楚雄高质量发展新的里程碑。认真践行“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重要指示,经济总量达2019亿元,成功加入2000亿元俱乐部、稳居全省第5,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大关、居全省第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分别跃上100亿元、300亿元新台阶。经济总量占全省6.4%、滇中10.3%,较上年分别提高0.3个、0.8个百分点,8县市上榜全省高质量发展县市、2县冲进十强,对全省贡献度和区域竞争力大幅提升,走在滇中地区发展前列的步伐稳健、势头强劲。

  ——新能源产能规模居全省第一,世界光伏之都核心区实至名归。认真践行“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能源安全”重要指示,累计获批新能源装机1305万千瓦、新增并网476万千瓦,均居全省第1,获批国家全域交能融合建设试点,全省首个独立共享储能投产并网,禄丰抽水蓄能、全钒液流储能项目开工建设,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加快推进,全省首个天然气发电项目通过优选,绿电占比达97.6%,列入全省电网“三个标杆”示范项目建设,建成全网首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形成全省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源网荷储”一体发展、集聚成群。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打造滇中新兴工业城市初具雏形。认真践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要指示,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规上工业企业突破400户、达424户,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户,投资超百亿的德胜钒钛金属生态产业园一期投产,实现涅槃重生,国钛8万吨全球最大海绵钛生产线达标达产,以钛产业为代表的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全省首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形成绿色硅光伏等2个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装备制造等5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高新区(云甸片区)入选全省首批零碳园区创建名单,全省新型工业化现场推进会在楚雄召开,大抓产业、主攻工业成为楚雄工作鲜明特征,滇中新兴工业城市成“形”起“势”、转型突破。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楚雄经验”不断涌现。认真践行“坚持守正创新”重要指示,秉承楚雄人民“敢为人先”精神,持续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产业+金融”模式助力宇泽三期获批20亿元银团贷款,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长9.5%、民间投资占比达59.7%,均居全省第1;“基金+招商”推动业胜参与上市重组实现首条铟生产线投产达效;“专班制+大比拼”推动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率达92.1%、招商项目落地率达94.4%,均居全省第1;“康养+旅居”模式助力楚雄、元谋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以小切口改革服务大民生,“幸福里”模式被国务院评为云南省三大改革之一,获批全国民族自治州首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千万工程”楚雄实践、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一批标志性经验做法为全国全省作出示范,“中国火城·浪漫花都”影响力美誉度不断提升。

  ——第二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成功创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成果丰硕。认真践行“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重要指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主线,楚雄州、楚雄市入选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创成第五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5个,1个集体、1名个人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互嵌式社区建设、旅游促“三交”效果显著;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四个一”基层治理持续完善,96%以上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一线,命案防控成效明显,法治建设“五连优”、信访工作“七连优”,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森林火灾“零发生”,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全省领先,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安宁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有效应对内需减弱,推动经济运行稳进提质。制定经济稳进提质32条等政策措施,实施“百日攻坚”16个专项行动,高质量完成“五经普”工作,努力对冲硅光伏等主要工业品价格大幅下滑压力,实现GDP增长2.7%。大抓项目稳投资,争取中央和省各类资金211亿元,开工省州重大项目319个,姚南高速建成通车、全州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800公里,远达国际运动健康城、“一花一世界”半山酒店、侏罗纪野奢度假酒店等高星级标准酒店建成营业,姚安花拍中心投运,直苴、仁和水库等17件重点水源工程全面完工,滇中引水楚雄段等加快推进,农业、水利投资均居全省第1。发力招商引资金,成立州投资服务中心,率先在全省推出手机端数字招商平台和帮办代办联动机制,签约省外项目602项、引进产业资金457亿元,均居全省第2,产业投资占比达62.9%。用活政策促消费,兑付家电、汽车等以旧换新补贴1.45亿元,带动消费9.6亿元;实施7县市商业体系项目,农村“客货邮”融合、城乡流通建设为全国作出示范,夜间经济、电商直播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网络零售额增长20%,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6户、达139户,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4%、居全省第1。

  (二)有效应对市场变化,推动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四个一批”推动产业培强壮大,重点产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达1258.8亿元,省级及以上园区工业总产值达818.1亿元。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融合发展示范区提档升级,龙佰20万吨钛白粉投产,滇中有色20万吨阴极铜、宇泽三期20GW拉棒、锦润数控工业母机中试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衡楚药业化学药、老拨云堂技改扩建等项目顺利推进,5户企业成为云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7%。现代农业示范区提级转型,创成姚安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禄丰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等“国字号”14个,南华野生菌交易市场投运,禄丰奶业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入选“绿色云品”133个、居全省第1,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新兴服务业提速崛起,火把节、时装周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体验场景愈发丰富出彩,“旅居楚雄·四季康养”成为新时尚,吸引省外旅居客超10万人,云南鲜花会客厅、三潭瀑布、方山等一批标志性景区景点开业,全州旅游人数超6500万人次、总花费达676.3亿元。创建全省唯一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元谋入选首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姚安纳入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3个物流集散中心投运。文旅、中(彝)医药和大健康、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3%、3.3%、6.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72家,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达68.8亿元。

  (三)有效应对要素趋紧,推动科技金融赋能发展。深度融合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努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创新动能不断释放,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5项,获国家、省科技竞争性项目121项,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1户、达169户,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6户、达737户,获省科学技术奖7项、专利授权达1176件,国家科技成果登记6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7.8亿元。金融服务支撑有力,发放全省首笔“节水贷”“林权贷”,设立9支产业基金12.6亿元、撬动社会投资28.6亿元,建立政银企“总对总”对接机制,新增重点产业贷款131.5亿元,“融信服”为中小企业贷款106亿元,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创历史新低。各类人才加速汇聚,新增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7个,选派科技特派员260人、“三区”科技人才72人,选拔“兴楚英才”86名,累计评选“青年创业州长奖”30人,支持楚雄师院引进博士71名,“千名硕博进楚雄”550人,既“投资于物”更“投资于人”。

  (四)有效应对发展难题,推动改革开放走深走实。以改革增动力、开放添活力、环境强引力,经营主体净增3.3万户、达38万户。重点改革破题深入,深化用水权、低碳乡村、社区养老等16项改革获全国试点,广电服务标准化、滇中物流枢纽、数字经济产业园等31项改革获全省试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盘活资产680亿元,推动国企持续做大做强。开放格局不断扩大,认真落实国家外交任务,成功访问尼加拉瓜和智利,开创与南美国家官方交流合作先河,彝绣在巴黎中法建交60周年文化活动和北京中轴线惊艳亮相,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交流活动在楚雄举办,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一箱制”从无到有,新设立外资企业13户、实际利用外资1007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7.2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启动“全国营商环境试点城市”建设,开展“局长坐诊接诉”、推出惠企助企“一码通”,26项“高效办成一件事”实现集成办理,府院联动帮助龙发制药纾困复产,招投标机制、政务服务“走流程”分别入选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和全省营商环境十大案例,城市信用监测跃居全国第5,净增“四上”企业278户,每千人拥有企业39.7户、跃居全省第2。

  (五)有效应对设施短板,推动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四连优”,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1%。区域联动全面加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全省率先获批,出台“楚南牟双广”同城化组团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昆楚工业协同列入全省新型城镇化重点任务,楚雄市纳入首批省级物流枢纽建设,永攀物流港一期投运。新型城镇化全面提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新建海绵城市5平方公里,改造老旧小区98个3195户;撤镇设街道实现零的突破;出台实施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18条,推动房地产止跌回稳,12个保交楼全面完成,42个保交房完成年度目标,禄丰、楚雄分别入选全国完整社区试点、全省老旧小区改造优秀典型。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投入各类衔接资金11.5亿元,探索光伏惠农、林下经济带农等增收模式,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16.6%,1万元以下有劳动能力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动态清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新改建农村公路1232公里,农村卫生户厕完成率全省第1,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95.7%、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87.5%、农村垃圾处理率100%,均居全省第1,牟定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六)有效应对保护压力,推动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污染防治成效考核“五连优”。减污推动环境更优,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6%,41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5.1%,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重点建设用地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100%。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件办结率达95.7%。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模式成为全省标杆。降碳推动经济更强,抓实节能减排十大重点工程,完成全国首单光伏碳足迹交易,实现全省首笔林业碳汇交易,发售全州首批绿色电力证书,6户企业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1户企业获国家绿色供应链称号、2家单位获国家绿色低碳公共服务机构,为全国全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了有益探索。扩绿推动生态更美,新增绿化面积691万平方米、省级绿美标杆61项,大姚成为省级绿美城市,出台全国首个野生菌保护规范性文件,健全绿孔雀保护机制,南华“候鸟派出所”获全网点赞,林长制成为全国14个被表扬州市之一。

  (七)有效应对民生焦点,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持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76.7%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用心用情用力办结办好10件惠民实事。就业保障充分有力,创成“楚雄彝绣”等4个国家和省级劳务品牌,建成“幸福里”社区26个、零工市场10个,带动家门口就业57.9万人、城镇就业3.9万人。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个县通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省级评估,2个县获评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高考本科上线率达66%、比全省高17.8个百分点,武定乡村振兴学院、楚雄医专分别入选全省首批“3+4”中本、“3+2”高本贯通改革试点,全省职业教育现场会在楚雄召开,滇中楚雄科创城建设加快推进。人民健康更有“医”靠,96%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国家标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州人民医院等5家三级医院在全国公立医院考核中全部进位,率先在全省引进“银龄医师”144名,乡村执业医师占比达34%、人均预期寿命达76.41岁,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健康县城现场会在楚雄召开。社会保障兜得更牢,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8.5%,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6.5亿元,县级失能照护机构、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牟定社会救助“物质+服务”成为全国服务类改革试点,关爱留守儿童做法全省推广。文化体育繁荣发展,第四次文物普查有序开展,新增省级非遗传承人30名、工坊8家;彝人古镇、世界恐龙谷入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桂花表妹》等2部彝剧入选中国戏曲稀有剧种优秀剧目;楚雄市“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申报阶段工作顺利完成;成功举办中国公路自行车职业联赛、城市体育公园马拉松等精品赛事,远达元谋篮球训练基地启用。

  (八)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推动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统筹发展和安全,平安楚雄建设迈向更高水平。风险防控有效,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超额完成耕地流出整改,建设高标准农田30万亩,粮食产量达131.8万吨,实现面积、单产、产量“三增”,电煤保供任务提前完成,电力全额有效供给,年度化债和平台压减任务全面完成。安全形势稳定,深入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建立风险隐患闭环管理机制,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实现“双降”,交通事故“四项指数”稳中有降,安全生产考核“五连优”、食品安全考核“七连优”。治理效能提升,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做法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典型案例,全域推进基层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法治政府建设保持全省领先。

  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清廉楚雄”建设十大行动,从严从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省委巡视等各类反馈问题整改。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社会和舆论监督,制定规范性文件6件,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95件、政协提案361件。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压减财政支出7.21亿元,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基层百姓的“好日子”。

  各位代表!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过去一年,我们行不畏艰、事不避难,在风雨洗礼中披荆斩棘、在艰难险阻中勇毅前行、在千帆竞发中稳中求进,奋斗历历在目、成绩实属不易。实践充分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最根本的保证,省委、省政府和州委的领导是我们勇往直前最坚定的信心,州人大、州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同向发力给了我们最有力的帮助,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砥砺奋进让我们有了最深厚的底气。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楚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救援人员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楚雄发展的中央和省属驻楚单位、定点帮扶单位、各界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思危方可居安,察忧才能克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楚雄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高质量发展支撑还不足,一些周期性、结构性矛盾凸显,有效需求减弱,重大项目不多,外贸进出口下降,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与预期目标有差距;新旧动能转换还不快,产业结构不优、链条短、集群少,经营主体不强,科技创新能力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乡融合发展质量还不高,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民生保障存在短板弱项,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差距;部分领域风险隐患治理能力还不强,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防风化债、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风险交织。一些干部学用政策有差距、本领能力不足,工作的预见性、积极性不够。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全力解决。

(责任编辑:秦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