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如何将政策举措转换为企业“摸得着”的红利?怎样帮企业打通“出海”堵点?23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针对相关安排作出解答。
“在当前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在发布会上表示,近年来,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日益迫切,对跨境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更高层次、更多维度的要求。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行动方案,从提高跨境结算效率、优化汇率避险服务、强化融资服务、加强保险保障、完善综合金融服务等五方面提出18条重点举措,进一步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行动方案中有多项政策先行先试。例如,在上海试点通过再贴现窗口支持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又如,支持浦东新区率先制定有利于企业集团财资中心集聚的财政、人才等扶持政策。
“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上海自贸试验区具备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伟在发布会上表示,上海将持续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稳步扩大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更好地为国家试制度、测压力、探新路。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首先要着眼于服务企业,让企业成本降下来、效率提上去。
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看来,优化业务流程是行动方案的一大亮点。优质客户可以免于逐笔审核单证,优化完善上海自贸试验区全功能资金池跨境资金调拨,优化外债登记管理和跨境担保流程……一系列优化流程的措施,力求为“走出去”企业构建一个安全、便捷、高效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金融服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