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对接 武汉市洪山区借高校“智力”科技兴区

2012年06月06日 09:4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记者 郑明桥
    2011年,改图网——我国最大的图片处理网站,参加了英特尔全球技术创业挑战赛,从来自19个国家的30支创业团队中脱颖而出,凭借其免费提供在线智能生成图片的技术及社会商业的影响力,一举夺下全球冠军。在该网站总经理陈涛眼中,“拿到这块奖牌,有一半的功劳是属于武汉大学的”。

    陈涛是一个怀揣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他曾经在大学里贴广告想要寻求合伙人。2004年,他找到了武汉大学的一名博士作为自己的第一个合伙人。后来,他的公司与武汉大学合作,一举成名。

    在武汉洪山区,像陈涛创立改图网这样的创业故事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书。其主题就是:洪山区破除种种壁垒,借助辖区内众多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人才和技能优势,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科技兴区。

    截至今年5月底,武汉大学博士李飞挂职洪山区科技局副局长正好8个月。他刚刚帮助区内企业港迪电气完成了一项重大技术升级:该企业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组建“信息化研究中心”,实现了机电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当初,一方不知道找谁引进技术;一方在光信息处理与光纤传感技术等课题研究方面屡有建树,正在寻求更多的用武之地。这种“不对称”,碰上挂职的李飞,迎刃而解。

    这期间,来自洪山区6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7名专业人员,分别在区科技局、经济开发区、经信局、青菱都市工业园担任科技副职,促成校企对接项目21个,推介科技成果122项。

    武汉瑞威特公司主营第三代轮毂轴承制造和维修,急需智能焊接生产线,却遇到了种种技术难关,项目因此搁浅一年。在挂职人员陈阳的协助下,武汉大学动力机械学院参与攻关,搁浅项目复活,新的生产线投产。

    区校合作,本质上是校企对接,是人才、成果和其他科技转化要素的共享。借助这种新的“承载平台”,洪山区辖区内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也为自己的发明创造找到了新的“落脚点”。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出新材料,他们找到一家中法合资企业,双方在汽车发动机新材料、新工艺上开展合作,共同研发项目16个,获专利11项,创造产值1.5亿元。与“单干”相比,研发经费还降低了80%。

    过去一年,这种促转化的“春风计划”在洪山区陆续展开。

    “洪山科技一条街”内科技商店林立,其主要依托的就是辖区内的高校资源。如今,与这条街十字相交的珞狮路,又打造出以创意产业为主的创意大道。动漫制作流水线上,鼠标点击和键盘敲击声响成一片,工人们正在赶制一单800多万元的52集三维动画系列片。“2点10分”科技公司刚刚成立2年,就创造了湖北动漫单笔业务收入最高的纪录。26岁的总经理王世勇说:“创意产业园以房屋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帮助我们发展,明年企业的产值就将超过5000万元。”

    创意大道上,贫困大学生创业中心向学生敞开了大门。在这里,房租、公司注册等“起步费”全免,大学生不掏钱就能尝试着进行创业。目前,已有300多名贫困大学生前来报名。再加上区内其他16家国家和地方企业孵化器,洪山区“‘十二五’期间,以创业促就业,将带动万名大学生找到岗位”的规划将得以实现。

    凭借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实力,在洪山区16个企业孵化器先后转化的科技成果中,有14项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8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82项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全区科技孵化器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6.5亿元,创造税收9860万元。

    洪山区企业孵化器培养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华科大仪博公司徐涛获“长江学者”,团结激光公司陈海兵当选“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同时,在洪山区创业中心的支持下,武汉高德光电公司获得了国家创新基金100万元。

    

(责任编辑:魏敏)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