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这班岗 他乡亦吾乡

2013年02月10日 17: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记者陈莹莹

 

每一个电缆上的产品标签,都正对着过道,方便检验和挑选。记者陈莹莹摄

 

 

冉进文在露天仓库中寻找符合的变压器,送往抢修地点。记者陈莹莹摄

 

    2月8日的一场鹅毛大雪,给浙江省诸暨市供电所生产物资仓库的院子,覆上了一指多厚的积雪。银装素裹的广玉兰树,让储运班班长冉进文想起了家乡。

    “我的老家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的刘家峡镇,下过雪后,白杨树上会结很多冰凌,迎着阳光看可美了。”2003年,华北电力大学毕业的冉进文进了浙江诸暨供电局工作。保障应急抢修物资的供应,成为他这些天的首要任务。

    昨晚8点30分,冉进文接到电话,得知有一台30KVA的变压器因为短路故障烧坏,需要一台功率更大的100KVA。他只用了15分钟就赶到了仓库。8点55分,抢修队来仓库办了应急手续、取出新变压器赶赴现场,在深夜11点恢复了供电。

    大到小房子似的智能变压器,小到一个螺栓、一组熔丝,全部需要在冉进文这里出入。“灾情就是最大的命令,尤其是在雨雪天气频发的春节。”冉进文说。于是,回甘肃老家过年便成为奢望。

    站在露天仓库的积雪中,冉进文介绍自己的管理心得:钢铁件需要“五五堆放”,这样才能“成堆成垛、过目知数”,就和老家的麦垛一样;电缆需要高压低压分开、所有标牌统一朝外,从两排电缆的中间过道边走边检验,一目了然,这就好比是种田时从田垄走过。

    话语间,冉进文总是提到家乡。“每次路过兰州拉面馆,我一定进去吃碗面、看看是不是老乡开的店。”他说。因为当地的同事很关照这个外地来的小伙子,他常常请同事们去家里吃自己做的手抓羊肉、就着羊汤吃烙馍。

    离不开岗位,就让家人来这里团圆。今年,很少回家的冉进文把自己和妻子的父母都接来了诸暨过年。除夕夜,一家人打算照甘肃规矩办:包饺子、韭菜馅儿的饺子!“虽然明天还要值班,但有了这顿饺子,就跟在老家过年一样。”冉进文说。

    和冉进文一样,老家在湖北武汉的梅青,也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度过除夕夜。在供电局总调度控制室当调度员的梅青,已经是第三次因为加班独自一人留守在诸暨过年。前几天,他让新婚妻子回了老家、替自己尽孝。

    “除夕的晚上,我是正值班员,半点马虎不得。”梅青说,监控调度对专业素质要求高,需要时刻关注异常信号、第一时间发现故障,立马通知相应供电所巡线、快速找到故障点、做好安全措施、进一步隔离和抢修。对于整座城市的电力供应来说,梅青在的房间,相当于人的大脑。

    “武汉的年夜饭,总有自家做的腊鱼腊肉,越炖越香的排骨炖藕。”梅青念叨着,“在这里,同事会从家里送来年夜饭大家一起吃,值班到凌晨领导总会来看我们。”

    站在14层的办公室,梅青告诉我,这里有最好的视角、能看到每个除夕夜里全城最美的焰火。

    因为怕错过报警声,值班员们谁都不会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轮休的时候就会静静地站在落地窗前看别人放烟花。这时候,梅青心里总会百感交集:一方面,特别能感觉到自己身处大年夜、融入了新年;另一方面,他总怕烟花爆竹烧坏了供电线路,影响老百姓的生活,希望他们在空旷的场地上放。

    “明年,也许能回家过年。”为了和一线的抢修工人进行接发令的操作,梅青迅速学会了当地方言,如今已经能说一口地道的诸暨话。

    “大学毕业的时候,父亲就告诉我,好男儿志在四方。”他说,坚守自己这班岗,保一方平安,辛苦又自豪。

    平安就好多挣点更好

    本报记者陈莹莹

    诸暨火车站是浙江的一个小站。动车候车室里,段正生和妻子张明珠的行李显得分外显眼:两个封得严严实实的塑料桶里,分别装满了水果和烤腊肉。

    2月6号晚的这趟D5692次车,将带着段正生和爱人开往江苏常州,和在那里打工的儿子、女儿们团聚。这也是一家人从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县中枢镇小兴堡村走出来以后,第一次在异乡过的一个团圆年。

    和去年相比,今年的春运之旅对于夫妻二人来说轻松了不少。“去年,坐大巴到义乌赶火车,又坐了38个小时才回了云南。”段正生说,自己2007年出来打工,现在在诸暨的鸿达家私厂当带锯工,每个月能挣4000多元。

    小年夜的时候,工厂请工人们吃了顿饭,给每人发了一箱苹果和一箱梨。这些水果,张明珠都仔细放进了塑料桶,带去常州和孩子们过年的时候吃。放假以后,夫妻俩花500块钱买了20斤肉,在空地上支起架子、燃起柴火,按照云南老家的方式做了烤腊肉。第一次去常州的夫妻俩,想给同样在外打拼的孩子,带去家乡的味道。

    “晚上9点17分到常州。”段正生托人在网上订了票,将抵达时间牢记在心里。孩子们跟着老乡在常州的纺织厂里打工,每人每个月也能挣3000多元。“孩子们年轻,找工作容易。不满意不要紧、不想做换一个。”张明珠说,他们都是50岁的人了,相对来说机会就少些,家具厂对安全操作要求高,所以喜欢老成持重的工人。

    因为技术好,段正生有机会去做铣床工。虽然收入高出很多,妻子却因为这个工种危险性更高反对了。“平安,比什么都重要。”张明珠强调说。

    夫妻俩干活实在、人厚道,不少家具厂都希望他们能过去。正月初八回来上班的时候,段正生希望能跟老板谈谈,涨一点工资。“不能太贪心,每天涨十块钱就好,不能提太离谱的要求。”段正生笑着说。

    平安就好,多挣点更好,这是候车室里等着归家的人们,对于来年再朴素不过的愿望。同在诸暨候车室的刘卫军守着自己的大箱子,等着K71次把他带回江西上饶的老家。

    “晚上9点到上饶,坐面包车去广丰县,再打车回我们霞峰镇方村。”这个刚满20岁的大男孩,在诸暨一家汽修厂当机修工,每个月工资1000多元。

    “假如我去油漆组、钣金组,挣的钱会多多了,可我觉得油漆味道难闻,钣金使用电焊最多太伤眼睛,而且,我们机修组负责修电路和发动机,技术含量最高!”小伙子不无得意。因为喜欢机械、喜欢车,刘卫军干活很拼命,哪怕熬夜也会完成当天接到的任务,否则晚上老是琢磨、睡不好觉。

    过完年回来,刘卫军打算主动跟老板聊聊涨工资的事情:“我已经不是学徒工了,先跟老板商量上半年涨到2000块钱一个月,下半年,我再去谈一次。”

    刘卫军说,等自己学好了手艺、挣到了钱,就会买一辆车,开着自己的车回江西老家过大年。

    

(责任编辑:sandy)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