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日喀则9月16日讯(记者 王玥)在我国的56个民族之外,你是否知道有这么一个群体叫“夏尔巴”呢?夏尔巴人体质好、吃苦耐劳,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就为登山者充当向导和挑夫,被称为“喜马拉雅的背夫”。今天,夏尔巴人“背夫”的命运改变了吗?改革开放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请看记者的报道。
在我国的56个民族之外,你是否知道有这么一个群体叫“夏尔巴”呢?
“夏尔巴”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来自东方的人”,现在全世界大约有4万多名夏尔巴人,主要散居在我国、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等国边境的喜玛拉雅山脉两侧。
很多资料中对夏尔巴人的评价都无一例外的称他们“体质好,抗缺氧能力强,吃苦耐劳”。从上个世纪20年代起,夏尔巴人就为登山者充当向导和挑夫,在登山界几乎无人不晓。
夏尔巴人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群体?被称为“喜马拉雅背夫”的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来到了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樟木镇,这里生活着1442名夏尔巴人,占全镇总人口超八成。在东南西三面都与尼泊尔接壤的樟木镇,随处可以见到“夏尔巴”的影子——夏尔巴饭店,夏尔巴宾馆,夏尔巴进口商店……记者碰到的夏尔巴人也大多皮肤黝黑,男子浓眉大眼,女子脸颊上两团“高原红”,说着一口藏语,看上去与普通藏族同胞没啥两样。中国经济网记者徐如俊 代明摄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