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改革试验见闻

2013年10月26日 10:3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于建东 殷陆君

厦门:潮平两岸阔,共筑中国梦

---厦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改革试验见闻

  中国经济网记者 于建东 殷陆君

  站在观音山商务营运中心大厦楼顶,俯瞰金厦海峡。相距仅3.5公里和1.5公里的台湾大金门岛、小金门岛了然在目,几乎触手可及,原来海峡两岸竟然如此相近。

  海面风平浪阔,船帆如梭,每天36个航班连接金厦两岸,从2001年开通小三通以来,已有960万同胞从这里驶向彼岸。

  都说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的距离,其实最近的距离也是两颗心的距离。如何跨过这湾浅浅的海峡?记者走近厦门,探访在这里生活工作的两岸同胞,原来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如此相近,两岸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走亲才知:血缘亲、地缘近、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我们应该共同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33年前,厦门跻身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探索两岸交流合作之路。天风海涛见证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从人员、经贸到文化、旅游,交流越来越密切。

  近年厦门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综合改革试验区,从工业到服务业,产业合作不断深化,从民间文化到基层政党交流,两岸逐步融合。

  厦门,作为海峡两岸相距最近的中心城市,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先行先试,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

  以福建省为主体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厦门为海西对外开放的龙头。

  2011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要求厦门市要进一步发挥国家赋予厦门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和两岸交流合作中的“窗口”、“试验田”和“排头兵”作用,为全面深化两岸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在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试验,构建两岸交流合作先行区。

  地缘优势越来越明显。两岸人员往来由不定期到定期,由海港到海陆空联动,厦门与台湾已经形成“一日生活圈”。正新海燕轮胎公司的台商江世斌说,刚来时发现从语言到日常生活,这里和台湾的家里几乎没有两样,现在回家的路更是便捷。早上8点从海沧出发,9点坐半个多小时船到金门,坐55分钟的飞机到台中,坐40分钟大巴就到彰化的家,12点可以和夫人孩子吃中饭。

  湖里区区长张毅恭说,经常是早上接到台商的电话,约中午商谈合作,几个小时后两人就可以在湖里“拉呱”。

  特区开放优势逐步显现。台商吴进忠说,大陆这些年越跑越快,厦门特区在对外开放中确立先行一步优势。厦门先后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经济特区,实行计划单列,授予地方立法权。2012年厦门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与1981年相比分别年均递增17%和21%。以台商投资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创业园等各类投资园区为框架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已成型,为境外资本的聚集创造了良好环境。到2012年末,全市累计吸引了来自8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资金,批准外商投资项目9706个,实际利用外资256亿美元,55个500强公司在厦投资98个项目。截至今年6月,对台贸易额563亿美元,其中进口468亿美元,出口95亿美元。“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上,厦门位居前五。

  交融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中共成长

  厦门是大陆第一个颁布施行地方性法规《台商投资保护条例》的城市,在对台政策创新上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建立台商投资区,设立台湾专才服务站。第一个成立台商协会和台商会馆,第一个建立小额贸易市场和对台水果批发市场。第一个设立台商投诉中心、成立台胞联络员队伍、成立基层涉台法庭。在大陆6大国家级台商投资区中,厦门有3个。

  记者来到位于湖里的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台商郭和瑜介绍, 2004年到厦门当年产值只有12亿元,2012年销售额416亿元,10年不到已在厦门设立了12家公司、20个生产厂,率先创新的电容式触控技术和苹果手机一起风靡全球。专利申请量达到582件,成为台商科技创新的标杆性企业。正新海燕轮胎有限公司2004年试投产,2011年在全国分设了3家新厂,2012年销售额达到48亿元,成为海沧区“纳税特大户”。

  厦门市委常委、海沧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郑云峰说,台资的到来,扩大了厦门的经济总量,吸纳了当地就业,截至2013年6月,厦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4076个,实际利用台资84亿美元,台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0%左右。台湾百大企业中,在厦门投资的有20余家。台资企业以厦门为起点,开拓大陆市场,与全球产业链紧密融合。正新海燕轮胎公司90%的市场在大陆,友达等光电企业成为排名前列的全球光电企业。

  台资到厦门来,更是看中了厦门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成长环境。厦门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晓舟以一个亲身经历的小事谈到台商的敏锐,一次和一位台商相约从厦门机场出发去台中市,3个小时后他走出安检口,看到台商在外面笑着招手,原来台商走小三通到台中竟然比直航先到一步。令他更没想到的是台商在产业链如何合作上算得更精。台商笑称,这要感谢厦门优良的政务环境,厦门政策的透明和政府的开放高效,在全国城市竞争力中名列前茅。

  从优惠政策到优质服务,厦门市从政府职能转变谋划体制机制创新,是台商最为称道之处。在宸鸿公司的人力资源处长邱紫筠看来,政府部门工作专业、有效率。她告诉记者,公司6个月建成厂房,9个月投产,没有政府的协调是难以做到的。公司靠近机场和保税区,配套设施良好,可以快速与原料厂商、市场客户对接外,政府第一时间开通公交、治安环境好、解除后顾之忧更是重要因素。厦门引进海内外高端人才计划帮助企业留住了人才,通过政府的招聘平台,吸纳了来自湘豫川等多地的员工,解决了近两年出现的用工困难。

  随着厦门——金门“小三通”的持续扩大和厦门——台湾“大三通”的稳步推进,厦台之间的交融合作从产业向金融、文化领域迈进。厦门市台办副主任谢永福向记者介绍说,厦门357万常驻人口中,台商有15万,而金门的6万人中,更是有1.5万人在厦门常驻,有3万人在厦门和金门两地做生意。厦门以文博会、台交会、农渔业交流暨产业对接会等涉台经贸盛会为平台,积极开展厦台产业对接。在厦门举办海峡论坛举办已有5届,吸引了5万多名台湾基层民众参与,形成民间性、草根性、广泛性的鲜明特色,成为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目前,中华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台北市进出口商业同业公会、台湾青年创业协会总会等一批两岸行业、协会已在厦门设立了20多个办事机构,更是凸显了厦门作为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的地位和作用。

  10月11日下午,记者亲身体验了“十万游客国际邮轮两岸行”首航仪式,1200多名旅客坐着邮轮,穿越海峡,乐行两岸。厦门市旅游局局长黄国彬说,这是构建环海峡旅游圈的重要一环,台湾旅游者逐年增长,自2008年至今年7月,台湾来厦过夜旅游者达274万人次。2011年6月以来先后开放来厦暂住人员赴金游、厦门居民赴台个人游和福建居民赴金马澎个人游。厦门已成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重要口岸和接待台胞大陆游的重地,赴台旅客17%从厦门机场出发,成为对台航班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两岸旅游拉动的不仅仅是人流,还拉动了物流、技术流、信息流、资金流。

  共同发展,建设两岸交流窗口城市

  潮平两岸阔,海峡西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闽台差距不断缩小。近十年以来海西经济区GDP年均增速在15%左右,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后发优势明显。2012台湾与福建人均GDP之比从10年前的9.3:1下降到2.5:1,闽台经济水平差距正在缩小。厦门人均生产总值达77392元,达到台湾的62%。

  与此同时,厦门在区域经济竞争中面临腹地空间小、先进制造业特色不够突出、高端现代服务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在两岸产业合作发展中也受到北有苏州、南有东莞的挑战。

  如何应对挑战,形成新优势赢得新发展?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王蒙徽说,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厦门将在推动科学发展和两岸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试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两岸交流的窗口城市,一方面厦门要继续做好 “对台先行先试”这篇大文章,另一方面要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化的挑战中再创特区新优势,将厦门建成两岸经贸合作最紧密区域、两岸交流交往最活跃平台、两岸直接往来最便捷通道、两岸同胞融合最温馨家园。

  在大陆最大的台商投资区海沧区,记者看到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如火如茶,全球第一个全自动化的智能码头远海码头正在调试,正在筹划与福厦、赣龙铁路对接,把腹地延伸到粤湘赣等东南区域。刚通车的厦漳跨海大桥车流如织,把厦漳泉同城化大大推进一步。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在世界排名第18,今年厦门港突破区域限制,整合厦门湾两岸岸线资源,统筹规划建设我国第四大航运中心,东贯台湾地区西通大陆中西部是主要功能。厦门航交所、东南国际航运仲裁院正式运作,东南国际航运仲裁院院长林建文说,中国是世界航运大国、造船大国,要由大变强,必须在软实力上下功夫,厦门正在建设现代航运业聚集城区,发展航运金融、船舶交易、海事仲裁等高端服务业,面向两岸,志在全球。

  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已注册项目179个、在谈项目155个,总投资额超580亿元。波光鳞鳞的海面,倒映着海峡西岸最大的商务中心区观音山楼宇的气势,总部企业云集于此,今年税收有望超过15亿元,福建省规模最大的大型金融综合体“海西金谷广场”正在建设。10月12日,厦门金融中心与安邦金融中心、瑞达国际金融中心等签约,四家大型金融企业将入驻两岸金融中心核心启动区。在对台投资方面,福建省赴台投资企业数与投资规模在大陆保持第一。厦门是大陆首个建立两岸跨境人民币结算清算群的城市,全市有8家银行获批开展新台币兑换业务,两岸跨境人民币结算量、新台币兑换业务量居大陆城市首位。

  王蒙徽说,在两岸关系进入深入发展时期的今天,厦门谋求全方位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提出“建成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和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的两个百年愿景。目前厦门正在推进美丽厦门建设,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机制创新,实施“大海湾、大山海、大花园”战略,努力把厦门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花园城市、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两岸交流的窗口城市、间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温馨包容的幸福城市。

(责任编辑:尹彦宏)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