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建设田园都市打造生态之城

2013年12月13日 14: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厦门12月13日讯(记者殷陆君 黄长秋)清清的九龙江流过漳州,堤岸边保留着原生态的湿地小草,近处是几叶扁舟,远处是林立高楼。郊野公园淡淡的枯草和着清新的空气,透出闽南田园的特别味道。

 

    这不是乡下,而是在漳州城里:田园在都市间,都市在田园里。有自然山林之野趣、城市公园之方便的郊野公园成为漳州城市建设亮彩的一笔,更成为市民的乐园。

    近年来,作为农业大市和文化大市的漳州没有走“大拆大建”的造城之路,也没有选择模仿复制的同质城市化之路,而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了一条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发展之路。

    漳州是一座水城,福建的母亲河九龙江的两条支流绕城而过。漳州是一座绿城,四季不分明,春冬短,夏秋长,一年四季绿树长青。

    漳州的物种丰富,农民有成片种植的传统。春天多姿多彩的三角梅遍布城乡,夏天有红通通的桂圆荔枝挂满丘陵,秋天有香蕉林漫山遍野,冬天金黄的柚子缀满山坡。

福建省副省长、时任漳州市委书记陈冬说,这些成片种植的特色花果和丰富的闽南文化构成漳州的丰富色彩,是我们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基础资源,我们要以生态为基色调,以文化为深内涵,建设“水城、绿城、历史文化名城”。

    2011年以来,通过开展河道清淤、引水工程、水上交通、滞洪区公园、水系连通工程,对外江、内河辩证施治,构建“城襟水、水绕城、水衿城”的生动格局。

    在城市外围,清秀的山体和清净的水源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在中心区和卫星城间规划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整理提升特色生态水平。在城市内部,完善道路基础设施,提高硬化绿化花化水平,提升文化内涵和智能管理水平。市民王丽丽说,这几年我们漳州城市面貌大变样,城市品位提了好几档,生活大家感觉方便多了。

    在芗城区,万亩香蕉林不但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吸引众多游客,而且成为市民的休闲基地、村民的文化基地、青少年科普基地。芗城区宣传部长江天福说,政府通过花少量的钱,规划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改善了村民的环境,通过和文化建设、农民科技培训结合,不但保护了特色种植富裕了村民,而且使城市周边生态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在圆山,3000亩荔枝园高居城市上空,桔藤、老树和绿道、民居展示着城市和人们生活的和谐之道。

    漳州市以九龙江两条支流为依托,沿着水系和公路两侧规划建设“一环、两带、七主题”的22个郊野公园,形成20公里绿道。龙文区区长侯卫东说,市政府通过改革建设模式,要求各城区从“拚土地、拚资源、拚成本”向“先配套、先环境、先民生”转变。

    他带领我们走进一处郊野公园,8公里多的九龙江岸,不但保护湿地原生态,而且通过因地制宜的设计,建设木桥、石凳等完善步道、市民进入系统,成为市民的休闲乐园。在湿地公园,几尾小鱼在小池中游动,几艘小船靠泊江边,老房子旧码头留存着渔家生活的记忆。爬上大堤,公路对面是碧湖生态园小区,老人家欢快地唱歌跳舞。远处数栋保障房正在加紧建设,城市规划馆、文化馆、体育馆、文化活动中心正展示着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新风韵。

    微观察,记者点评: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这个生命共同体的任何一部分生病,最终都会引发全身症状。漳州市提出建设田园都市,让山水林田湖和谐共生,成为改善人居环境、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抓手,改变城乡面貌、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值得借鉴。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