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孝感2月26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陈群 周鹏)湖北省云梦县城关镇李岗村的龚钟山夫妇,用爱心陪伴智障哥哥龚三宗走过30年风风雨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手足情深。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对亲人的一份无私关爱,夫妻俩所求不多——照顾哥哥一生就是幸福。
45岁的龚钟山是云梦县城关镇李岗村人,他的哥哥龚三宗今年50岁,4岁时因为患脑膜炎,留下了后遗症,不幸成为一名智障人。30年来,龚钟山和妻子一起悉心照顾哥哥,虽然经历重重困难,但始终不离不弃。“只要我活一天,就会好好照顾哥哥一天,这是我的责任!”接受采访时,龚钟山平静地说。
〖贫寒家庭〗苦难之中见真情
2月21日, 记者走进龚钟山的家,屋内设施简陋,客厅里摆放着一张破旧桌子和几把木椅,卧房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厨房里的电饭煲是唯一的家电。
龚钟山不多说话,但是看起来非常干练,在加油站打零工的妻子当日加班,龚钟山做完家务,便独自陪着哥哥。龚三宗因为长期卧床,显得有些病态。
时间回到46年前,4岁的龚三宗突患慢性脑膜炎,虽然父母卖光了家当且四处借钱为他看病,但还是留下了后遗症,“智商就像个3岁孩子一样,有时四处乱跑。”龚钟山说。为此,他们一家费尽了心。
父亲患病早世,母亲在世前,龚钟山和母亲一块儿照顾哥哥。母亲患有心脏病,身体一直不好,不能干活,所以很少能帮得上忙。龚钟山1989年参加高考时,成绩距录取分数线差20多分。老师曾让他复读,但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他从此离开了学校。
“家境不好,哥哥还有后遗症,如果我再去复读,一家人吃啥啊。”龚钟山说,为了赚钱养家他送过盒饭、做过搬运工,曾经一个人2小时装了一满车大豆。回忆起经历过的困难,龚钟山的眼眶有些湿润,再也不愿多谈。
〖无微不至〗30年书写手足情
1994年,龚钟山结婚了。婚前,龚钟山曾向妻子家人坦白,“哥哥我得照顾,‘一拖二’的日子可能会很苦。”可妻子滕春霞仍义无反顾……此后,照顾哥哥龚三宗和母亲的重担就落到了他和妻子的肩头。
起初,由于没有照顾病人的经验,藤春霞经常为不知怎样照顾哥哥龚三宗而发愁。她处处留意,慢慢摸索,尽力让哥哥舒服些。
30年来,龚钟山夫妇几乎每天早上都是6时起床。他们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哥哥洗脸,然后为他换上干净的衣服。多年来,龚钟山夫妇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饭做好后先喂哥哥,然后自己才吃。
照顾长年卧床的病人,最要紧的是卫生问题。为了让哥哥身上没有异味,他们每隔几天就会给哥哥擦身子。刚开始时,藤春霞给哥哥擦身子还有些难为情,后来习惯了也就不计较什么了。到了夏季,家里没有空调、电扇,哥哥只能闷在屋里,身子一天不擦洗就有异味。龚钟山与妻子轮流给哥哥擦背、扇扇子,尽力让他感到舒服一些。
最为难的是龚三宗大小便都得由人陪着才能解决,这个任务同样落在了龚钟山身上。白天还没什么,夜晚最难过,有时一夜得起两三次。长年卧床,龚三宗常常显得焦躁,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大发脾气、出手伤人。龚钟山说,每当此时,他和妻子都顺着哥哥,默默承受。
〖亲情力量〗照顾哥哥是幸福
村里人曾经建议龚钟山申请政府照顾,把哥哥送到福利院,但是龚钟山最终还是坚持带着哥哥一块儿生活。
为了照顾龚三宗,龚钟山和妻子都只能在家附近打些零工,每月2000元的收入仅能维持家里开支。为此,正在读大学的女儿只能靠勤工俭学和假期打工积攒学费。
“我们不伺候哥哥谁伺候呢,一年四季,不论下雨下雪,一天三顿饭,我吃啥他吃啥。”谈起心酸往事,龚钟山说,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一家人开开心心就行,照顾哥哥一生就是幸福。
“虽然我和爱人也有吵架的时候,但是她一直默默付出着。”言语间,龚钟山觉得自己愧对妻子女儿,妻子却常常安慰他,“这是我的命,你就是拉着哥哥出去要饭,我也要陪着。”
“你就这一个伯伯,今后一定要照顾好他。”龚钟山经常对女儿说,不能因为家里有个智障伯伯,就在外面感到丢面子。在龚钟山的影响下,女儿从小就学会了为龚三宗洗脸、洗手、端饭。
龚钟山夫妇30年如一日照顾智障哥哥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邻居余楚山说“‘不抛弃、不放弃、不离弃’,是亲情的力量让龚钟山一家走到了现在,也深深地感动着周围的人们。以前村里也有不孝敬老人的现象,受‘榜样’的影响,现在人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呈现出和谐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