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青海工业转型升级 构建循环工业体系

2014年06月09日 14: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青海6月9日讯(记者马玉宏 石晶)青海在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过程中,以产业基地为载体,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融合发展,上下游产业深入对接,逐步构建起集聚发展、互为支撑的循环工业体系。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构建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和以高原动植物为主的中藏药、食品、生物化学制品等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生态环保、高新科技、新材料、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在其四大园区中,最具循环经济代表性的甘河工业园紧紧依托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化工三大产业基础,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补链,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园区资源循环利用项目比例大幅提高,特色产业层次快速提升。按照建设规划,碳材料产业园将以循环经济为基本路径,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链,重点建设29个项目,包括锂电池富集材料、高导热块状石墨、人造金刚石等拥有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比如碳材料产业园的青海伟毅新型材料公司今年锂电池负极材料的产能将扩大一倍,同时,上游的高纯石墨企业投产,下游的金刚石生产企业年内实现20亿克拉高品质金刚石的产能,一条完整的碳产业链将会形成。

  针对铝行业产业结构偏粗偏短,电量消耗大的实际,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加速铝产业基地建设,建立铝水直供体系,延伸产业链条,力争铝产能就地转化率达到70%。加快建设青海弘田20万吨铝灰渣综合利用、青海青耐2万吨高档耐火材料、青海信达利用废铝渣生产冶金添加剂系列产品等多个循环经济及产业配套项目。 按照年初青海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化解差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意见,淘汰落后,清理在建和已建的电解铝项目,引导推动铝加工产业不断升级,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铝加工拳头产品。到2015年,实现电解铝就地转化率达到80%,高附加值产品占铝加工能力的比重达到60%以上。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构建多产业纵向延伸、横向融合的循环产业体系为目标,实施了盐湖钾肥综合利用一二期、金属镁一体化、煤焦化、铅锌尾矿综合利用等一批重大循环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盐湖化工、油气化工、有色金属、煤炭综合利用、高原特色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七大循环型产业体系,尤其是盐湖和油气化工、金属冶金、煤炭开发等传统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精细化方向转变。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海东工业园着力构建无污染、低能耗、附加值高的新能源、特色化工、富硒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等特色产业。

  围绕构建工业的循环体系,今年,青海将组织实施100项重大工业技术进步项目、50项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通过谋划一批龙头带动和填平补齐项目,进一步促进工业向高质化、紧密关联融合发展,实现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